从“五族共和”想起的
漳州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1
level 6
从“五族共和”想起的 
http://book.sina.com.cn/nzt/his/huajianyihujiu/46.shtml 
作者:李零 
  读《洪业传》(陈毓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想起一件事。 
  洪业先生晚年侨居美国,每于故土作远人之思。他去世前一年,即八十六岁时,有一天,大陆来了客人,先生性起,亲自下厨烧菜。菜成,而略分五色:红的是龙虾,绿的是芥菜,黑的是豆豉,黄白是鸡蛋。先生戏称为“五族共和”。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2
level 6
  洪业先生的菜是模仿中国废君权、行共和之后的第一面国旗,即所谓“五色旗”。五色旗是怎么发明,其详细过程,我没有查考。从外观看,当是模仿“万国旗”的流行式样(如法、意、德、俄等国的国旗),属于当时的“国际接轨”。这面旗,孙中山在南方没打几天,主要是在北方打,先是北洋government,后是伪满government,名声并不好。但它以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蔵“五族共和”,这在民【baidu】国历史上还是有伟大意义。因为辛亥ge命,要按ge命初衷,本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如果大家真像章太炎出狱在日本演说那样,仇满恨满,慨当以慷,一定要替明朝报仇雪耻,把这场“种族ge命”进行到底(和现在满世界的清宫戏真是大异其趣)。那结果只能是,驱满则蒙离,蒙离则回、蔵去,四土不守,列强瓜分之势成,中国的形势将危若累卵。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3
level 6
  民【baidu】国初建,中国政治家考虑的满、蒙、回、蔵问题,表面上是民族问题(论人口,它们都不如壮族多),实际上是边疆问题(古语叫“藩”,是与地缘政治有关的概念,清朝有理藩院司其事)。“满”是东北,“蒙”是蒙古(包括外蒙古),“回”是新疆,“蔵”是青海、西蔵和西康。美国汉学家拉铁摩尔(Richmond Lattimore)在这些地方跑过,对中国历代特别是清代的边疆政策有深入了解。他所论述的“中国边疆”就是指这四个地理单元。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4
level 6
  “野蛮”与“文明”相互依存。“蛮族入侵”在西方,在东方,在东西方之间,一直都是世界性的大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如此,如汉代的匈奴,元代的蒙古,即其著称者。司马迁说:“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西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6
level 6
  中国自汉以降而有南北朝(在我看来,商周时代的格局也无异于南北朝),自隋唐以降而有突厥、吐番和鲜卑,自宋以降而有辽、金、西夏、蒙元、满清。东南一次次被西北征服,西北一次次被东南腐化。中国的国土是这种历史冲突的结果。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8
level 6
  地坛是郊祀之礼中的祭地之所,当然也是领土的象征。
  明清时期的地坛,我是说北京的地坛,它的主体建筑是方泽坛和皇只室。坛室所祀,除地只之外,还供五岳、五镇、五陵、四渎、四海,实为“天下”之缩影。清朝灭亡,郊祀之礼不行,北京六坛(即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如果加上社稷坛,则是七大坛)大多荒废,墙屋倾圮,野草丛生。这里驻过军,养过马,种过庄稼,后来“废物利用”,辟为京兆公园(当时北京叫京兆),简直面目全非。不但原来的方泽坛成了讲演台,皇只室成了图书馆,还搞了世界园、体育场和其他许多现代化的名堂。园中多格言标语,宣传“爱国思想”、“国家主义”,和满园的“西化”适成对比(注意:“公园”本身就是西化的产物)。它的世界园是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做成的微缩景观,比现在那个世界公园早得多,园中有联,曰“大好河山,频年蚕食鲸吞,举目不胜今昔感;强权世界,到处鹰瞵虎视,惊心莫当画图看”。“天下”概念为之一变。更有趣的是,它还在东西大道临近方泽坛的门口盖了一座“共和亭”,亭分五面,瓦分五色,左右挂着两块匾,一作“共和国之主quan在人民”,一作“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亭中悬挂“五族伟人像”,每面一幅,汉镞伟人是黄帝,满镞伟人是努尔哈赤,蒙镞伟人是成吉思汗,回镞伟人是穆浫墨德,蔵族伟人是宗喀巴。正是“五族共和”的象征。这些都是1925年任京兆尹的薛笃弼创造发明,现在是什么也看不到了。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9
level 6
几张老照片,背后的想法很年轻也很古老,留此存真,兼志感想。
  1998年6月17日写于美国西雅图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11
level 6
7楼内容与6楼重复,故删除!
2009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12
level 1
好帖,强顶.
2009年01月11日 10点01分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