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whisin
楼主
无路可走
本报记者 郭建光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7 [打印] [关闭]
1 “噢……抹坡沟捆秸秆的,来船啰。”
晌午时分,年近古稀的姜叔站在窟窿山水库边,手拢成喇叭状,朝对岸喊道。
在水库对岸的玉米地里,隐约可见两个身影。姜叔喊了五六声,回声阵阵,对方没有任何反应。同行的人也帮着喊,但对方仍无动于衷。
“再喊我的嗓子就破了。”姜叔嘟囔道。随后,他蹒跚着往家走,去找划船人的电话。姜叔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从水库边到家,50米的路,一溜上坡,他得歇两次才行。
水库对面的山后,有一个叫抹坡沟的自然村,住着60个人。这个村子,隶属于河北省滦平县滦平镇华子炉村。2008年8月,窟窿山水库的水位升高,整个村子的陆路被淹没了。除水路外,村民无路可走。要是发生什么事,那就是“堵窝抓耗子”,一个也跑不了。所以姜叔特希望外面的人能去村子里看看,关注一下村民的生活。
这地方,地处承德市西南部,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从北京出发,翻过古北口没多远就到了。在交通如此发达的时代,猛听说有无路可走的地方,我还是有点吃惊。
水库边上静悄悄的。鸡鸣狗叫声,声声入耳。
约莫半小时,一条平底铁皮船从水库的南端划过来。村子在水库东端,划船人孙凤,刚才到水库南端去看路通了没有。
“还是过不去。”孙凤向姜叔抱怨道。他40岁出头,身材瘦小,脸色黝黑,身穿一件黑色的皮衣,皮衣上的污渍清晰可见,两只皮棉鞋上沾满了泥。后来我知道,他是村里的小组长。
平底船很小,搭乘5人后,船舷离水面不足半尺,摇摇晃晃的。“不要乱动啊。这里水很深,掉下去可就麻烦了。”孙凤不住叮嘱。
20分钟后,小船穿越了库区,沿岸前行。水拍岸边,一些土地已经坍塌。三三两两的玉米秆子,一头栽在水里。有些还挂着成熟的棒子。孙凤说,没有人敢掰这些棒子,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水里。
又过了约20分钟,小船靠岸了。一条从村里伸展出来的路,在小船靠岸处,一头扎进了水里。
抹坡沟村原本有两条路。一条大路就在小船靠岸处,通往一个叫马家村的地方;另一条小道,顺着水库岸边蜿蜒,最终通往一个叫姜台村的地方,由此上滦赤公路,直抵县城。小道连接公路的路口,距姜叔家不足一公里。
2006年,水库的溢洪道加高。2008年8月初,水库水位较前些年升高2米多。这样一来,这个坐落在半山腰的村子遭殃了。大路被淹没了将近1公里,小道则被淹没了10多米。自此,这个村子就无路可走了。8月11日,滦平县水务局给了这个村子一艘小船,两件救生衣。孙凤成了撑船人,一天给100块钱。
按照约定,孙凤只能在库尾,也就是通往马家村的那一段接送人,且每次接送不能超过3人。这一段水相对浅一点,最深处不过3米。而要穿越库区,危险系数相当大,小船经受不住任何风浪,20米深的水,任谁都不敢小视。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孙凤是不愿穿越库区的。
那一天太阳很好,天气比较暖和。我们进村后,立即有人跟着诉苦。有几个人,忍不住就骂起了粗话。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有说有笑的。愤懑不总是写在脸上,生活的秩序被打乱后,日子总还要过。几个孩子在开心地玩耍,他们大概还没有体会到因道路中断带来的种种艰辛。
2009年01月09日 01点01分
1
本报记者 郭建光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7 [打印] [关闭]
1 “噢……抹坡沟捆秸秆的,来船啰。”
晌午时分,年近古稀的姜叔站在窟窿山水库边,手拢成喇叭状,朝对岸喊道。
在水库对岸的玉米地里,隐约可见两个身影。姜叔喊了五六声,回声阵阵,对方没有任何反应。同行的人也帮着喊,但对方仍无动于衷。
“再喊我的嗓子就破了。”姜叔嘟囔道。随后,他蹒跚着往家走,去找划船人的电话。姜叔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从水库边到家,50米的路,一溜上坡,他得歇两次才行。
水库对面的山后,有一个叫抹坡沟的自然村,住着60个人。这个村子,隶属于河北省滦平县滦平镇华子炉村。2008年8月,窟窿山水库的水位升高,整个村子的陆路被淹没了。除水路外,村民无路可走。要是发生什么事,那就是“堵窝抓耗子”,一个也跑不了。所以姜叔特希望外面的人能去村子里看看,关注一下村民的生活。
这地方,地处承德市西南部,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从北京出发,翻过古北口没多远就到了。在交通如此发达的时代,猛听说有无路可走的地方,我还是有点吃惊。
水库边上静悄悄的。鸡鸣狗叫声,声声入耳。
约莫半小时,一条平底铁皮船从水库的南端划过来。村子在水库东端,划船人孙凤,刚才到水库南端去看路通了没有。
“还是过不去。”孙凤向姜叔抱怨道。他40岁出头,身材瘦小,脸色黝黑,身穿一件黑色的皮衣,皮衣上的污渍清晰可见,两只皮棉鞋上沾满了泥。后来我知道,他是村里的小组长。
平底船很小,搭乘5人后,船舷离水面不足半尺,摇摇晃晃的。“不要乱动啊。这里水很深,掉下去可就麻烦了。”孙凤不住叮嘱。
20分钟后,小船穿越了库区,沿岸前行。水拍岸边,一些土地已经坍塌。三三两两的玉米秆子,一头栽在水里。有些还挂着成熟的棒子。孙凤说,没有人敢掰这些棒子,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水里。
又过了约20分钟,小船靠岸了。一条从村里伸展出来的路,在小船靠岸处,一头扎进了水里。
抹坡沟村原本有两条路。一条大路就在小船靠岸处,通往一个叫马家村的地方;另一条小道,顺着水库岸边蜿蜒,最终通往一个叫姜台村的地方,由此上滦赤公路,直抵县城。小道连接公路的路口,距姜叔家不足一公里。
2006年,水库的溢洪道加高。2008年8月初,水库水位较前些年升高2米多。这样一来,这个坐落在半山腰的村子遭殃了。大路被淹没了将近1公里,小道则被淹没了10多米。自此,这个村子就无路可走了。8月11日,滦平县水务局给了这个村子一艘小船,两件救生衣。孙凤成了撑船人,一天给100块钱。
按照约定,孙凤只能在库尾,也就是通往马家村的那一段接送人,且每次接送不能超过3人。这一段水相对浅一点,最深处不过3米。而要穿越库区,危险系数相当大,小船经受不住任何风浪,20米深的水,任谁都不敢小视。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孙凤是不愿穿越库区的。
那一天太阳很好,天气比较暖和。我们进村后,立即有人跟着诉苦。有几个人,忍不住就骂起了粗话。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有说有笑的。愤懑不总是写在脸上,生活的秩序被打乱后,日子总还要过。几个孩子在开心地玩耍,他们大概还没有体会到因道路中断带来的种种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