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说到苏南,大家想得最多的就是外资了。在广东很好的执行国家给予政策之后,一下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深圳、佛山、东莞、中山这些城市一跃成为中国一流城市。浙商的风头也很足,浙江就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言词。而对于苏南,有一部分人是表示质疑,外资汹涌的进入,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人的廉价劳动力丰富着外国人的腰包。苏南的富裕更多的被人否认,说GDP只是数字,不代表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实这些都是不懂经济的人所放的臭屁。为什么说是臭屁呢?因为起码他不了解“产业链”。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看中的就是中国丰富且廉价的劳动资源,这个不错。但是主观的认为这是出卖自己,为外国人挣钱,那就真是太极端了。“配套”“加工”大家应该不陌生,在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别人看得最多的是外资,而忽略了民营。苏州昆山的“捷安特”自行车是目前最受大陆中小学生欢迎的自行车品牌,大家都知道,“捷安特”是台湾的品牌。我很多朋友到我爸爸厂里去过后,惊叹道,“捷安特原来是这个花样啊!”呵呵,我在这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捷安特”的构造。“捷安特”自行车其实就是一家组装厂,都是在外面采购了零件进行组装。帮“捷安特”组装的企业就是昆山镒成公司,也是一家台资企业。除了变速器是日本原装的“西玛诺”、轮胎是台湾著名的“正新”,其他的配件都由各地的自行车配件厂生产的,包括我爸爸这。“捷安特”的车把中轴就是我爸爸这生产的“常州皇芝自行车配件厂”,“捷安特”的车架是安徽一家自行车厂生产的,其他好多都是浙江人生产的。我为什么要介绍这个,你们在看的过程中也应该明白一点了。外资是如何带动民营的发展。在苏州的外资企业,它只会选择相对比较近的城市的配套加工厂,无锡也如此,常州也是一样。这样,外资企业不断的涌入苏南,苏南包括浙江的民营企业也就开始培植出来,优胜劣汰之后,开始走上正规,开始壮大。由于我是常州人,所以对常州是最熟悉的。这里,苏南模式我就着重介绍常州。常州的外资不能说很多,毕竟因为地理环境,常州全年1000多亿GDP里,有大半是来自民营,形象的说常州是苏州无锡上海的加工后花园更为合适。正应为是后花园,常州GDP看起来比苏州无锡少了很多,但常州的生活水平包括百姓消费能力都超过无锡苏州。归根结底,还是民营。在常州,老板不希奇,你要你肯吃苦,就有钱赚。面对苏州无锡巨大的外资蛋糕,常州人吃到了最大块。而来过常州的人都会发现,常州好多厂里都只有10几个20几个工人,就像我爸爸那,总共只有14个工人。常州是一个本地人极少,外地人多的城市。本地人口80万,总人口340万,也就是说常州路上4个人里,3个是外地人。我小姨夫很年轻,现在才31岁。以前在交通技校做电工,后来帮人开模具,慢慢的就发展成现在5个人的小工厂,帮外资企业开模子。别看小小的厂,开一副模子少说也有7,8千块。交交房租,交交水电费,人工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收入也非常可观了。常州这样的人非常多。为什么常州人均富,因为常州的国有企业倒闭得差不多了。国有企业集中倒闭最严重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那时候好多吃大锅饭的人突然面临了生活的窘困,只能选择创业。正是因为走的早,经过这么多年,最主要的思维观念已经洗涤过了,等于换了新思维。苏州去年GDP3500多亿,别人不当回事,那么在这3500亿里,有1500亿是民营带来的。我说了这么多,最后概括一下:没有外资,就没有民营的良性发展。相反,该地区没有雄厚的民营基础,也不可能再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所以说外资和民营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苏南这样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走这条模式,是对的。
2005年10月17日 14点10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