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婚事由贾府内外形势决定,非个体人力可为!
红楼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封建大家族儿女的婚事从来由其背后政治利益集团操控而不是哪位手握权柄的家长单独决定的,尤其是贾府这类与皇家政治紧密联系的世家大族,封建家长根本不可能自由支配他们的命运,就如同皇选挑中元春,南安太妃挑中探春…………
身为皇帝“国舅”的贾宝玉如此显赫耀眼又岂会例外,搞不好哪天直接由皇帝指腹婚配(当然这在元春尚健在情况下)呢?可叹,无论是“金玉良缘”派还是“木石前盟”派还在纷争不息,纷纷把贾宝玉的婚事希望托付给贾母王夫人甚至元春等人的取舍问题上!
2017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1
level 9
顶贴
2017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2
level 7
红楼不是真人真事,毕竟是虚构小说,也即人物命运安排由曹公说了算。
不会有皇帝赐婚一说。
因为前文没有伏笔,而皇帝的戏份也不足,即作者没有让皇帝有更多的出场时间,就像是一个打酱油的路人甲。
安排一个没有戏份的人来拍板二宝婚事,这会让读完全文的读者认为不公平,譬如会说:怎么可以安排一个没怎么出场的人来决定宝玉婚事呢?
还有,若是安排皇帝赐婚,那作者围绕贾母所撒的红鲱鱼(误导手段)也即白撒了。
2017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4
曹公虚构的小说离不开现世背景,没有现实基础他何须把四大家族写得那么悲,还真以为贾府能独立于皇家政治之外?[黑线]还有,你怎么肯定曹公完整的剧本中没有关于皇帝的伏笔,人家没有明着写不代表没写!
2017年06月13日 11点06分
level 7
楼主可以看看推理小说的创作原则,我认为这些原则中的不少内容,也适用于其他类型小说。
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小说,创作的目的都是要吸引读者的眼球。
为了这个目的,作者都要设置悬念,都要误导读者,让读者不要轻易猜中自己安排的情节,然而作者安排的出乎意料的情节又要在情理之中(也即作者有能向读者解释的理由。)
2017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5
你所说的小说创作目的及选则大多适合现在小说的常用套路,毕竟以主要目的来吸引读者的小说离不开推销及商业化。可曹公创作的动机与初衷并如此为服务于读者,红楼梦写满写透了“悲”的基调,或者说他更纯粹为艺术而创作!
2017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当然,或许曹公也可只为“知音”而作,并不希望成书后为太多人熟知而糟蹋,被世人买(卖)得贱。总之,红楼梦非同寻常小说,成于特殊社会背景,你应该把它创作的初衷看得更为纯粹点,不可以世俗小说乱代入套入!
2017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level 7
:曹公选择贾母为二宝婚拍板者,不仅出乎读者意料,还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所谓催人泪下是指读者会对黛玉这个被自己嫡亲的外祖母抛弃的女孩产生强烈的同情心。
(若是造成宝黛恋悲剧的不是贾母,而换了其他人,会让读者对黛玉同情度下降,只有贾母这个一直被黛玉视为依靠的人抛弃了黛玉,方能让黛玉博得读者强烈的同情。)
所谓发人深思是指读者会反思造成宝黛恋悲剧的源头,也即封建礼教的毒害。
想一想,家长们为了维护礼法,不顾骨肉亲情,是多么的可怖!真让人觉得心寒的是家长害了子女,还以为自己的选择全是为了子女好。
(若是造成宝黛恋悲剧的不是贾母,而换了其他人,就无法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当然,除此之外,也能让读者思索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017年06月13日 12点06分 6
别动不动就封建礼教礼法,你当真曹公笔下的封建家长个个都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就没有开明开拓进取的上流阶层?[黑线]以贾母为例,曹公用一个“破”字表现贾母突破陈腐直言世俗“才子佳人”的弊端,就可见她是规则的创造者并不是规则的保守派!
2017年06月13日 14点06分
因为贾母的原因,贾宝玉可以不跟寻常仕大夫接触交往可以成年屡次闯进未婚女子的闺房;也因为贾母的原因,林黛玉可以大半年不做女工。贾母的庇护下,宝黛多次做出有越礼制的事情来!
2017年06月13日 14点06分
@贴吧用户_713151b 贾母掰谎就表示她反对自由恋爱。宝黛没隔开是作者为了剧情需要。若是把宝黛隔开,作者的小说怎么往下编?红楼毕竟是小说,剧情需要第一。
2017年06月13日 14点06分
你只知道封建礼教毒害下个个家长因循守旧,却不知存在着个别开明有识之士敢于突破陈规,直言陈旧弊端。
2017年06月13日 14点06分
level 15
贾琏是荣国府长房长孙,贾蓉是宁国府长孙,没听说他们是赐婚的。四大家庭联姻倒是明写的。
2017年06月13日 13点06分 7
如果是因为“赐婚”导致宝黛爱情“悲剧”,也太肤浅了。用“飞来横祸”来制造“悲剧”,形同儿戏!
2017年06月13日 13点06分
此一时彼一时,贾连贾蓉他们可不比贾宝玉这个显眼的“皇家国舅”,当然,我这也是一种可能性的假设,并未绝对,要怪就怪贾府与皇权政治联系日益加深,连与贾府有裙带关系的王家王子腾于元春封妃后晋升为拥有京津兵权的节度使!
2017年06月13日 13点06分
@贴吧用户_713151b :赐婚之说,会让读者读完之后骂作者设定得不公平。明明皇帝在全书里没什么戏份,好比是打酱油的路人甲,到后来却成了宝黛恋的破坏者。还有,皇帝是宝黛恋的设定,在前文没给解谜的线索,也即前后不照应了。作者大肆渲染贾母疼爱黛玉,以及凤姐等人认为宝黛一对的设定都无意义了。
2017年06月13日 14点06分
@清曼兮 无语,作者创作的初衷是为了充分考虑读者照顾读者?[黑线]他要是怕被骂不公,何须设定让四大家族衰落,搞悲剧搞得如此彻底?你的逻辑真让人不敢恭维!
2017年06月13日 14点06分
level 7
古代社会反对自由恋爱,不仅是礼法的规定,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自由恋爱需要一对一的场合。而一对一的场合,没有第三人能作证男女双方自始至终没发生肢体接触。
(便是小姐带了丫鬟来跟男子约会,世人也会认为小姐跟丫鬟串通好了,丫鬟的话不足为信。)
就是说自由恋爱会让未婚男女滚床单的可能性上升,而自由恋爱不能保证每一对都能走入婚姻的殿堂,这么一来,没修成正果的女子若是嫁人,那娶其为妻的男子就有喜当爹的可能。
在没有亲子鉴定的时代,男人无法辨别妻妾所产的孩子是否自己的骨肉,那为了让自己的血脉继承自己的家业,只有反对自由恋爱,来避免男子喜当爹。
2017年06月13日 14点06分 8
无聊,只知理论上的以偏盖全生搬硬套,却不知实际上因人而异因殊而异。在哲学上就是注重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共性却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
2017年06月13日 15点06分
level 9
暖贴
2018年07月17日 13点07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