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始城时期考
武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haojiading 楼主
武城始城时期考
郝金龙
20161122
摘要
公元前554年始建的南武城之“南”字,必依据其北更早的武城而加。而现存“东武城攻(工)师鉨”又被确定为战国时的齐国所有,所有书证又都记载“东武城”始于赵国。本文围绕“东武城”所属展开讨论,确定“东武城”在周贞定王六年(前463年)前属齐,到赵武灵王时(前302年)再建东武城,属赵。经讨论认为诸夏(中国)之周朝有三个“武城”,都不加前缀而直称“武城”,在今华县的武城为姬周中心,其东之武城则俗称“东武城”(在今故城县),东武城之南的武城则俗称“南武城”(在今平邑县)。齐桓公“填阏八流”到“河绝于扈”期间,齐国在夏城原址建城,则列入周之武城序列,以俗称“东武城”名之,至前463年被周定王黄河冲毁,“齐鉨”应属于公元前463年前的文物,赵“东武城”之名,袭用齐“东武城”名。齐“东武城”之城(或墟)早在春秋前即已存在,是中国历史上十余“武城”中,唯一不因“武备”命名者也。
关键词:武城、南武城、东武城、工师鉨、周定王河、夏城
2017年04月04日 09点04分 1
level 13
haojiading 楼主
正文
“东武城”始城于何时,古史并无明确记载。到隋炀帝大业初年,学者崔赜撰写我国第一部官修地方志《区宇图志》著入“夏禹七代孙芒,封公子武于此建国”,这部图志现已轶失。只所以仍有上述记载,系公元984—990年间宋朝乐史在《太平寰宇记》武城条目下的复述。到明嘉靖年间编《武城县志》时将孔子弟子子游、澹台灭明堂而皇之的拉到武城,可姒武“国武城”仍未得到武城人的承认。到如今,被中国历史承认的武城乃战国赵惠文王时封平原君于“东武城”的“武备之城”。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的真相呢?本文不揣冒昧的作以考证分析,以期方家的玉成。
一、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武城”
《春秋左传》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及《左氏春秋》,是我国存世的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书,书中提到过三个“武城”。
1、楚国武城:“(鲁)僖公六年(前654年)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1]。楚国“武城”在今河南省南召县与鲁山县的交界处,即鲁山县南19公里。楚武城在历史上就处于南阳北入的交通要道上,公元前654年前即已存在。在齐桓公三十二年(前654年)齐侯“率诸侯伐郑”[2]时有一讨伐的理由,即“先王之制,诸侯无故不造城,造城则攻其所造。《司马法》曰‘产城,攻其所产’是也”[3]。也就是说,郑国违先王之制无故造新密城,诸侯们就应该替周王朝来讨伐他。同时证明楚之武城并非被记录之年近期所建,始城期或能推到西周时期或早到修筑楚长城和申国长城以前。
2、晋国武城:“(鲁)文公八年(前619年)夏,秦人伐晋,取武城,以报令狐之役。”[4]晋国“武城”在今陕西华县柳枝镇骞家窑村东北。位于渭水南至潼关一线上,有史记载以来都是秦晋(魏)的争夺之地,如,“(东周贞定王)十三年(前456),晋韩庞取秦武城”[5]的记载又成了晋夺秦城,又如“(秦孝公)十九年(前343年)城武城”[6]的记载,显然是秦夺魏之城再建。虽然此武城被《左传》记载在公元前619年,属晋。在未考清楚始城以前我们仍以《左传》记载的“晋国武城”称之。秦首封地在晋国武城西800里,所以晋武城在西周时期应属王畿之地,在西周时期即不属晋亦不属秦,或为商、周时期的“武备之城”,始此城的时代可谓远矣!俟后考之。
3、鲁国武城:“(鲁)襄公十九年(前554年)冬,城武城”[7],鲁国武城在今山东平邑县魏庄乡西南武城村。因《春秋》系鲁国编年史,准确记载了武城的始城期,“城武城”的原委《左传》中不乏记载,武城发生的事件也不乏记载。如:“三月,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王犯尝为之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8],是说吴王夫差九年,即鲁哀公八年(前487)吴伐鲁,因吴国到鲁国的古道险峻,才自武城过。这时做鲁国武城宰的名字叫王犯,系吴国人,与澹台灭明(字子羽)的父亲是好朋友。其后与此时期武城有关的还有“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9],“高柴,仕为武城宰”[10]等书说。显然鲁国武城的始城期和所在位置,有事件、人物的标定,是准确无误的。
西汉以前无地理志,城邑、聚落名称的出现都是因重大事件而被记载,楚国武城和晋国武城即是如此,鲁国武城只所以被记载皆因《春秋》系鲁国一段历史时期的史记。据现代研究,春秋以前诸夏[11]的诸侯国都有史官,都有诸如《春秋》的史书存在,经过历代的战争、焚书、兵燹、水患既灭难明了。战国时期的魏国、晋国的史书,到晋代才自“汲冢”发现,到如今已失本原,也成了《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从《二十四史》来看历史上出现的“武城”何止十几,到底又有多少“武城”不被早期历史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1]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六年。
[2]汉·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表。
[3]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上),北京大学出版社,999年12月第一版,347页。
[4]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文公八年。
[5]魏人撰,《古本竹书纪年》,贞定王。
[6]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五,列表三,六国年表第三。
[7]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襄公十九年。
[8]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哀公八年。
[9]《论语》雍也篇第六。
[10]曹魏·王肃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11]诸夏,即“中国”,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其外围的则被称作戎、狄、蛮、夷等。
2017年04月04日 10点04分 2
level 13
haojiading 楼主
二、“南武城”之“南”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12]出现了“南武城”,即《春秋》鲁国武城。著《史记索隐》的司马贞(生活在唐开元年间)也感到“南”字的蹊跷,又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北”武城,故按:“武城属鲁。当时鲁更有北武城,故言南也”[13]。1300年以来注《史记》者成千上万,一直未发现属于鲁国的“北武城”。大约在司马贞同时稍晚的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引《括地志》云:“南武城在兖州,子游为宰者。《地理志》云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故此云南武城也”[14],显然这样的解释更趋于合理,多被人接纳。但拍脑门就会发现,用《汉书·地理志》来解释春秋地理,又步入误区。鲁“城武城”在公元前554年,与西汉定襄郡驴唇不对马嘴,西汉定襄郡的位置在今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东南30公里的新店子镇[15],定襄地在春秋时属楼烦国蛮荒之地。即使被诸夏收编,其建“武城”的年代也超不过赵武灵王主政的公元前310年左右的时段,所以不存在类比的基础。清河武城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16]。《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了赵胜封为平原君的年份:“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年),以公子胜为相,封平原君”[17]。显然公元前554年的鲁国武城也不会因平原君的“东武城”而冠“南”,即便将“东武城”始城期推到赵国迁都邯郸时的赵敬侯元年(前386年)也不行。
显然历史对“南武城”的解释并未到位。近来的解释者认为是司马迁作《史记》时枉加了“南”字而成“南武城”,此举倒是解决的痛快!可是司马迁并未见过三国时(220—265年)才面世的孔子家人收蔵的《孔子家语》,此书同样记载“曾参,南武城人”[18]。《孔子家语》面世后,一直受着疑古派的打压,认为系伪书,近年来的考古简牍与今本《孔子家语》相近,才知《家语》藏稿确系孟子以前遗物,儒家圣经——《论语》才是后人的篡修,《崔东壁遗书》引崔述说:“最后考《论语》源流,始知今所传者乃汉张禹汇合更定之本,而非初诸儒所传之书本也。”[19]从而也证实“南武城”之“南”非司马氏枉加。
所以仍有必要挖掘“南”的来历。
[12]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列传七,仲尼弟子列传
[13]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列传七,仲尼弟子列传,注。
[14]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列传七,仲尼弟子列传。
[15]曹凤,《西汉云中郡与定襄郡》内蒙古大学学位论文31页,武城,“今世学者们根据古资料推定其县治在今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古城(西北距和林格尔30公里)”。
[16]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六,列传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
[17]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五,列表三,六国年表第三。
[18]曹魏·王肃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19]清崔述撰著,顾颉刚编订《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3年6月第一版, 60页。
2017年04月04日 10点04分 3
level 13
haojiading 楼主
三、“东武城”实证的纠结
既然春秋的鲁国境内“南武城”之北并无“北”武城,是否与“东武城”有关呢?翻遍古籍,所有书证都认为“东武城”始于战国时期赵国,地属春秋时期晋国。虽武城在《隋区域图志》早己存在,因无史载作证,使人们对“东武城”的研究总徘徊于古儒们画定的“框架”中,本文试以书载和史实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东武城”、“南武城”以及“武城”的关系,求证“南武城”之“南”来自“东武城”,“东武城”之“东”来自周“武城”。
2017年04月05日 11点04分 5
level 13
haojiading 楼主
(一)东武城存在的实证
故宫博物院中现存一枚“东武城工师鉨”(见图一、图二),认真解读这枚印章就会发现历来书证都有解析不了的疑问。
“东武城攻(工)师鈢(鉨)”,铜鼻钮,战国·齐,印面2.3X2.3cm,通高1.2cm。方斌撰文认为:“鉨铜铸,鼻钮,印面有阴线界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鉨造型与文字具有齐国官印的明显特征,鉨文“攻”作上下结构,“师”作“帀”,均是齐鉨文的特殊写法。”[20]
图一东武城工师鉨 图二东武城攻师鉨印文
[20]“东武城工师鉨”,图文均引自《掌权持印》
2017年04月05日 11点04分 6
level 13
haojiading 楼主
“东武城工师鉨”只能证实齐“东武城”曾经存在的史实,但不能证实“东武城”始于赵,或是齐,或是晋,或是更远。据此实证可以得出很多结论:(1)“齐鉨属赵平原君之‘东武城’”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2)于是就有人说:“赵鉨以齐文镌铸”[21],持此论者全文未举出古往今来可以使用外国文字镌铸公章的范例;(3)“赵‘东武城’曾一度属齐”的结论,仍需要充足的证据证明或证伪;(4)“‘东武城’先属齐”的结论,就需穷挖无史记载的史实根穴。
[21]凡夫,《“东武城攻师鉨”新考》
2017年04月05日 11点04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