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核心也就是一个“孝”字而已,方法也不过是“忠恕”二字,何必整部《论语》。
2017年04月01日 02点04分
4
level 14
据说,此语乃北宋名臣赵普所言,但没有相关资料加以证实。
谈治必谈政;
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不难发现,政治的大前提是人正(心正、身正)。
能够从中了解政治的本义,抓住精要,则不难理解治天下。
切忌将此语理解成:学了论语就能治天下。于治天下而言,《论语》中所阐述的道理是其一,不是唯一。
2017年04月01日 09点04分
7
level 12
治国就是少数人如何管理所有人的学问。孔子提出德政的理念,就是统治者本身先要修炼成君子,然后以仁德之心去为政,最终实现大同世界。按孔子讲的去做,皇帝就变成苦行僧,所以没有统治者愿意这么做。但是却给统治者提了醒,他们要享乐,但还要保证国家稳定怎么办呢?那么就是自己要装作圣贤的模样,然后去启用那些真正信仰圣贤学问的人才,用德政的理论去治理百姓,然后自己用道家之术去治理大臣。大唐盛世,康乾盛世就是例子,对于那些不信邪的帝王就造就各种乱世。所以孔子是帝王之师,并非浪得虚名。
2017年04月01日 13点04分
9
level 14
论语贵在正心,心正则能修身,身修则能治国,国治则能平天下。
2017年04月04日 12点04分
10
level 1
只有赵普能做到,因为他其他方面学问大呀,
就好像李云龙他们在军事学院学习的时候,丁伟、孔捷觉得上课孙子兵法有道理,他们可以说半部兵法能打胜仗,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兵法的时候已经会无师自通的用了,但是常乃超早就一部兵法烂熟于心,还是打败仗,能说兵法没用吗。关键是用的人是谁
2017年04月07日 02点04分
12
level 14
拘于虚者不可语海,笃于时者不可语冰,束于教者未可语道
我们不是职业教师,连教师都教不好的一些小朋友,我们是没有任何理由去费力淘神的。人只有自己长大,无法揠苗助长。
但是呢,要注意到一些问题,就是本段开头说的。换成夫子的话: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对于一口否决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无视。失言除了浪费唇舌,还会换来反唇相讥,最后。。。咳咳。
吃一堑,长一智吧。
2017年04月10日 12点04分
16
level 14
有人提到了法治与自由,认为法治可以换取自由
看见这个,真想“呵呵”。
我不知道他人理念中如何定义“自由”,但若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那么我负责人的告诉这样想的人:
法治越完善(繁琐、繁复),人离自由就越远。
真正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这个限制就是不侵害他人利益。
道德和法律的共性是一致的:维护每个人的利益
而道德(修身养性、自律)与法律最大的区别,是社会成本。
自律是节约社会成本最为有效的手段,没有之一。
当可以用自律达成的事情,却需要额外付出社会成本才能达成,谁敢说这是社会的进步?
老子五千言里有对道、德。。。律(礼)最直接明了的阐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说白了,当人缺乏自律的时候,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规矩来约束人的行为。
人类最自由的时代,莫过于原始社会了吧?既没有道德的束缚,也不怕法律的惩处。不过我们称呼他们为“原始人、野蛮人”~呵呵
2017年04月10日 12点04分
17
感觉通过中文译本来了解西方哲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困难就在于语言文字。在中文中两个关系不大的词,在拉丁语或希腊语中却有可能是有联系的,而哲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文字与语法的游戏,在不懂英语、拉丁语、希腊语的前提下读中文译本,有时候就觉得是在读天书,很难理解。
2017年04月10日 14点04分
西方语言文字也有类似于中文的白话文与文言文的问题。即便有外语基础,也很难,这就好比一个学了白话文的老外再研究文言。西哲了解一下也没什么不好,但要搞懂,却比读文言还要难。
2017年04月10日 14点04分
@秦岭山中一村夫 实际上吧,也没有那么多的隔阂。只要绕绕圈子,具体阐述下彼此讲的是不是一回事就行了。物品有具体的参照物,而精神层面的东西需要比较细致的描述。人性上,能有多少不同呢?实际上都大同小异。
2017年04月10日 14点04分
@秦岭山中一村夫 包括现在接受所谓高等教育的人,都是对知识的本质了解不足,而导致道听途说。像“信仰”这类东西,依然拿西方的标准来套华夏。实际上,有原则、信念、目标就是有了自己的信仰。并非一神教所传导的那样,一切以他们的标准为准则。
2017年04月10日 14点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