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七个坎,你过了几个?
鹿泉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云染沧海 楼主
人生一共就是由几个十年组成的,每个十年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每个十年追求的东西都不一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追求的过程中你总要有取舍,该取什么?该舍什么?
十岁时
应该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穿名牌服装。少不更事,和人家比吃穿,还情有可原,年纪到了整数就该懂事了。
二十岁时
不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计较父母的职业。
十几岁时,会和别的孩子比较家庭出身,比爹娘官大官小,恨不得都投生帝王之家、将相之门,也是人之常情。
但如果到了“弱冠”之年,还弱不禁风,尚无自立之志,出身贫寒的还为家庭自卑,老觉得抬不起头来;出身富豪的还处处依靠父母,在家庭荫护下养尊处优,那就会一辈子都没出息。
三十岁时
已成家立业,为父为母,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
大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会过日子的媳妇比会打扮的媳妇更让人待见;
老婆该不再计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公,纵然长成丈二金刚,还不如卖炊饼的武大郎。
四十岁时
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咋过就咋过。人言可畏,吓吓上世纪30年代的阮玲玉还成。
如今的明星,一星期听不到他的绯闻轶事,没人对他议论纷纷,他就急得火烧火燎的。咱们虽然没有明星那高深道行,但不会再轻易被别人议论左右,这点本事应该有的,否则也对不起“不惑”这两个字啊。
五十岁时
不再计较无处不在的不平之事,不再计较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压力,不再眼红他人的财富。
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看新贵飞扬跋扈,可不动声色;看大款挥金如土,也气定神闲,耐住性子。
六十岁时
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个样,都是退休干部;
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钱是挣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态平和对自己身体有好处;
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文坛座次。
七十岁时
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广。
年轻时争得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会淡然一笑。
中年时费尽心机格外计较的东西,如今看来已无关紧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个岁数的老人,要有三样特别积极: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良好的名声。
人生在世,如果计较的东西太多,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样样都不肯放手,那就会如牛重负,活得很累;反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马马虎虎,什么都可以凑合,那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活得没啥意思。
聪明的人,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2017年03月23日 01点03分 1
level 12
说的不错顶一个
2017年03月23日 02点03分 2
level 13
文、闫晗(来自豆瓣)
那天看到一句话颇为触动:20岁时买得起10岁时买不起的玩具,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生就是这样,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还是颇有怨念的。作为孩子,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父母,自然也得被安排。
大部分时候我是一个很节省的人,这在现在的时代似乎算不上优点,有些地方甚至有些轻微的强迫症。比如,点的菜再难吃也要尽力吃光,买的西瓜不甜也会坚持吃完,并且自我安慰说总比吃黄瓜强。因为是花钱买的,因为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因为扔了就是垃圾,会给环境增加负担。这个过程自然不会很愉悦,因为我真的想了这么多,心也挺累的。可是,扔了会有负罪感。
这种习惯跟天性和所受的教育相关。我童年的生活并不困窘,我妈也是性格好强的人,偶尔还会赌气发出“别人有的咱也要有”的感慨。比如表姐小时候哭着喊着要一辆儿童三轮车,却没如愿。我妈听说后,暗下决心:“将来一定给我孩子买。”然而,我并没有把那车当回事儿,骑了没几天就被表姐借走了,也不以为意。有没有那辆车,对我的童年而言,是无所谓的。
可是,大部分时间,妈妈会在我吃雪糕或水果的时候念叨,一根冰棍多少钱,一块西瓜多少钱,一根香蕉多少钱……不知是为了教算术还是教思想品德,总之我受到了教育。
初中时,我在街上吃午饭,那时候盒饭是两块钱一盒,而我一般只花一块五买葱花饼吃。有位大叔时常推着小车卖现烤的面包,木板上写着“台湾特香包”,每个1块到2块不等,个头儿跟现在西饼屋里的小面包差不多。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得吃两三个才能饱。家境优越的同桌早就吃厌了,可我觉得太贵,一直没舍得买。自我克制了很久,某一天跟我妈说起此事,她突然莫名心酸:想吃就买个尝尝啊,我们又没有穷到那个份儿上。
可是第二天我下定决心要买时,天不遂人愿——那天,卖面包的大叔居然没有去!以后他也没再去,留下我未完成的心愿,孤零零的搁置在岁月里,耿耿于怀。
后来,在以后读大学或工作的岁月,无人做早饭的日子里只好买面包牛奶,几乎吃到厌,走进任何一家西饼屋都再没有“我好想吃”的渴望。可是,初中时的那种“台湾特香包”的味道,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仿佛跟其他所有的都不一样。
刚上大学时,流行买MP3和电子辞典。当心心念念考虑买某种东西的时候,它就每日盘桓在你的视觉中心,似乎特别璀璨,无比重要。尤其是身边其他人都有了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要对自己好一点”的自卑心理,等真的到手,也就安了心。但我后来又发现,以这种方式买的东西,束之高阁的时候比较多,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必要。
之后,无论是名牌手袋、珠宝首饰还是新潮电子产品,我就再没产生过深切的渴望——那些没有过没享受过的东西,也许根本不适合我,我并不想要。你拥有了某种东西时,智商和尊严不会增加一点,世界不会因此而改变多少,你还是你。
这些年来,物质生活的变化的确很大,活在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我们所要的,最终不过是心灵的平静,就是觉得自己这样也挺好。
2017年03月23日 02点03分 3
level 10
[泪][泪][泪][泪][泪]
2017年03月23日 09点03分 4
level 12
已经平淡了
2017年03月23日 11点03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