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斗风筝的制作与放飞
风筝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打斗风筝的放飞
放飞原理:
关于打斗风筝的放飞原理,“舍管来了”老师有十分详细的论证,并从物理学层面加以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者可以在本站查找“舍管来了”老师的贴子,有较好的学习和探讨意义。
本人由于学识浅薄,无法完全理解打斗风筝的力学原理,在这只粗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个人臆想,对错不知,仅供参考):
打斗风筝类似于中国传统风筝中的拍子(也有说板子)类,这类风筝从结构上看,几乎就是个平面,而且吃风泄风没有明显的区分,不象硬翅和软翅类,扎燕有三停三泄,软翅有明显的吃风泄风布局,所以拍子类风筝本身不具备稳定性,需要加尾穗等重物来保持风筝状态的稳定,例如八卦风筝等。
具体到打斗风筝来说,既然吃风泄风没有主次之分,那上下头尾自然也就无章可循了,但巧妙的是弓杆的作用,因为弓杆有一定的弹性,快速收线时(或者风力较大时),风筝受风力增大,弓杆下部的面料被风吹着,拉动弓杆向下、向后弯曲,同时面料也向后方鼓起呈弧形,形成良好泄风,此时风筝变为稳定状态(类似于软翅类),不再旋转,朝稳定状态时风筝头部的方向直线飞去。
放慢或停止收线时(或风力较小时),风筝受力变小,弓杆回弹,将弓杆下部面料再次拉平,风筝又恢复到不稳定状态(类似于拍子类),重新开始旋转。
所以,打斗风筝就是靠放飞者不停地收线、放线,人为增加或减少风筝的受力大小,改变风筝的吃风、泄风状态,进而控制风筝的平衡与不平衡的互相转化来掌握其飞行姿态的。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46
level 15
[真棒][真棒]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47
[OK]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level 10
放飞工具:
放飞打斗风筝分徒手操纵和工具操纵,一般国内用盘鹰轮,广东一带喜欢用刨车,韩国还也有他们自己那种轮子(我个人看着挺笨重的,没咱的盘鹰轮轻省)。当然还有其它样式的,不再一一介绍。
徒手放打斗,收线动作要快速、连续、流畅,否则收线慢或卡顿(左右手接不上趟),风筝就改变方向了。我个人习惯用盘鹰轮来放,而且直径大点的比较好(我用直径40厘米的轮),为的收线迅速有力,轮子直径太小的话,胳膊紧倒腾,累得不轻收线还慢。
刨车多用于竞赛,从视频里看,配合着裤子上的滑道,收线速度要比盘鹰轮快得多。尤其互相切线时,疾如闪电、眨眼间,线断筝落,胜负已经分出,看得相当过瘾。
韩国打斗轮子
东南亚一带喜欢使用的轮子
广东一带喜欢用的刨车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48
level 10
放飞线:
玩竞赛的爱用玻璃线,玻璃线可以自制也有成品卖。一般玩家以兴趣爱好为主,大多不用玻璃线,普通玩家用大力马就好了,轻,不飘,还耐磨,我用的毛线,也凑合,缺点是风阻大,风小的时候,线在空中被风吹得曲里拐弯的,影响控制的精度。
线用的时间长了,会起毛、断股、甚至断掉,如果长度短,前面的线就不要了,尽量不要打结,如果要打结,个人建议用本结,既结实,接线两端方向也一致。
玻璃线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49
level 10
这是我用的轮子,刘氏精工坊盘鹰轮 ,直径40厘米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50
level 10
放飞步骤(用盘鹰轮):
1、 将风筝提线拴活扣与盘鹰线连接。
2、 背风站立,左手持轮,右手抽出少许线,将风筝平躺于地,头部朝前(熟练了旋转着就可以放,而不必非要放在地上了。)
3、 左手刹车,右手一扬,风筝吃风后笔直向上飞起(注意不可用力太大拉太高,高到头顶就吃不着风了)。
4、 右手保持与胸部等高度姿势不动,松左手,放线,这时风筝旋转着向远处飞去。
5、 飞出3-5米左右,2—3米高时,看准风筝头部朝上时,左手刹车、右手上扬提线,风筝则再次向上飞去。
6、 如此几次,等风筝飞出约20—50米远,10米多高时,就可以自由操纵玩耍了。
放飞方法因人而宜,上面写的过程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仅供参考。
参照12楼视频。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51
需要说明的是,与盘鹰、特技风筝一样,打斗风筝的放飞是需要练习的,是个逐渐摸索和熟练的过程,不象普通风筝那样随随便便拿来就能放的。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分不清头尾、掌握不好收线放线时机,往往搞到眼花瞭乱加手忙脚乱,风筝还拉不上天,经常一头扎在地面上。但只要喜欢,多加练习,慢慢就摸熟了打斗的脾气,渐渐地就能玩到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了。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还有,都是使用盘鹰轮,但放打斗与放盘鹰的操作方法是不太一样的,虽然都是收线、放线,但放盘鹰的手法要更多一些,而与其相比,放打斗通常只有收线、放线两种操作。��起来的,最后不是缠在自己身上,就是扎到地上了。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有几位风友看我放打斗好玩,提出想试试,我就送给他们几只,但他们用放盘鹰的那种从身后往前抡圆圈的办法是放不起来的,最后不是缠在自己身上,就是扎到地上了。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level 10
技术探讨
如何分辨头尾:
初学打斗,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分不清上下、头尾,尤其是起飞和回收阶段,离地面又低,如果不熟练,往往一收线,风筝“铛”一下就扎地上了,我第一个打斗风筝,头部竹条生生被磨下去2厘米多,都是每次一头扎地上连撞带磨的。其它放风筝的看我象看神经病一样,有出于同情,献计献策的,但更多的是鄙视的,甚至有路过的买菜大妈也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劝我加个尾巴。
初学者可以在风筝头部涂上显眼的颜色,以示区别,不过作用也不大,况且很多打斗风筝是单色,根本没有花纹和图案,而且放得远了以后,风筝就是个小黑点,就算有图案也看不清了。
其实等放得熟练了,从风筝的飞行轨迹和旋转方向上就能分清头尾了,还是得多练,这点是急不得的。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52
加个尾巴[笑眼]
2017年03月03日 04点03分
@ling_long_er 加尾巴就成普通风筝啦[捂嘴笑]
2017年03月03日 23点03分
level 10
对飞行轨迹的掌控:
打斗风筝在天上飞来飞去,横冲直撞,看起来无章可循,其实不然,它的飞行方向和轨迹是被人控制的,也就是说想让它往哪飞就往哪飞,要不然如何互相切线,又怎么叫打斗风筝呢?
如何控制飞行的方向呢?——看准风筝头部旋转,当头部朝向放飞者需要的方向时,果断收线,此时风筝受力增大,变成稳定状态,则停止旋转,变为直线飞行。
停止收线或放线时,风筝又恢复到不平衡状态,继续旋转,放飞者可以决定下一次的飞行方向再次收线,变为直线飞行,如此往复。
2017年03月03日 02点03分 53
level 10
高低远近:
离地5—10米高左右的地表环境复杂、风向乱,对操控有影响,等拉到离地面20—50米高的距离时,空间大,活动范围较广,放飞就比较自如流畅了。
一般放个几十米线就可以了。速度又快,又爬高。线放到100米左右,持续向上收线,也能将打斗拉很高。
有时为了紧线,我也放过几百米线,风筝变成一个小黑点,但线放很远时,由于线的风阻和重量原因,风筝见远不见高,速度也没近距离时显得利索。
无论多高多远,都注意不要缠着障碍物或别的风筝,尤其放得太远时,注意不要让线兜挂住树头、楼角、工地塔吊等高物,造成意外损失。
所以我个人不建议放线太长,凡事要留有余量。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54
level 10
风筝大小:
打斗风筝体积大小差异比较明显,当然也因各地制作习惯不同,小的如吃饭用的盘子,大的有一平方米还多。我国广东及欧美地区一般面积较小,而我国西藏以及阿富汗等东南亚国家打斗风筝面积较大一些。
结合到放飞,我本人遵循一个原则:小风放大,大风放小。这里的大小区别并不大,也没有标准,全在自己掌握。
风小时,用弓杆较软、面积稍大点的,运气好也能拉上天,如果能拉到一定高度吃上风,盘旋而上,飘飘忽忽,也挺好玩,而面积小的拉半天还是会飘下来,比较无趣。风大时,则用面积较小,骨架硬朗的来玩,加速度比面积大的快很多,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十分爽快。
如果反着来,也不是不行,那就需要更多的体力和操作技巧,相应的,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小风放小,因为面积小吃风小,这时线的重量就会显露出来,放出去几十米,线向下坠成一个弯兜,拽着风筝很难拉上天,垂下的线还容易挂着路人,另外,小风筝的弓杆相对比大的要硬一点,想拉上天时,瞬间力度要大一些,否则风筝会划个大圈,扎到别的地方去。
大风放大,由于面积大的比面积小的弓杆相对要软一些,放飞时划大圈不听话,放到天上,拉力比较大,收线费力,几个动作下来,胳膊会吃不消,我就有过收线收到胳膊抽筋的经历,但打斗又不比平常的风筝,一边抽筋一边还要把风筝收下来,以免伤到别人。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只在个人喜好,这只是我自己的习惯和想法。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55
level 10
风力大小:
放打斗风筝是需要一定风力的,三、四级风放打斗正合适,由于打斗风筝面积小,吃风量小,所以风太小,不容易拉到天上去,而风太大玩起来累不说,也不好操纵。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风小到什么程度就能放呢?——站着不动,脸上能感觉到风吹过,树叶晃动,旗子慢慢飘动,这样的风基本就可以放了。如果站着连风都感觉不到,就基本没戏了。
反之,耳边听到呼呼的风声,树冠晃来晃去,旗子啪啪作响,地上的碎纸树叶被吹得乱跑,这时风力过大,收线费力,难于操纵,也容易产生事故。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56
level 10
关于速度:
一般情况下,放飞时风筝的受力大小决定了速度的快慢,这里说的受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风力大小,另一方面是收线快慢。
比如风小,收线也慢,则风筝受力小,变得缓慢而飘荡,此时如果想提高风筝的速度,就要使风筝受力增加,那就要提高收线的力度和速度,相反,如果风力较大,风筝的受力随之变大,即使收线不太快,风筝的速度也比较快,如果此时再用力收线,风筝速度则会更快,此时需要注意防止风力加收线的合力把风筝拉坏。
当然,决定风筝速度的还有风筝的类型、大小、骨架软硬等因素,所以放飞时收线的力度和快慢要依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57
level 10
关于旋转:
打斗风筝正常的放飞姿态是旋转与直线并存的,并且何时旋转、何时直线是人为可控的。旋转使操纵者可以选择风筝向哪个方向飞,而直线则保证了风筝路线的准确性,二者缺一不可,只会旋转或只飞直线都是不正常的。
旋转分顺时针与逆时针,正常情况下两种旋转都要存在,如果只能一边转,虽然也能放飞,但可操纵性及安全性都会下降。尤其风筝离地面较近时,单边旋转有可能会造成坠地事故。左右面积不相等,风筝制作有缺陷,或者放飞时风筝被障碍物挂住,拉扯时将风筝一边面料拉扯松软、变形,都可导致单边旋转。
那什么时候顺时针旋转,什么时候逆时针旋转呢?我发现打斗风筝飞行时头部有竖直向上的趋势(这个说法是我自己琢磨的,不一定对),利用这个规律可以比较自如地控制其飞行方向——比如风筝正在向左上方飞行时(类似于10点钟方向),停止收线后,因为其有向上的趋势,则风筝头部则开始朝右偏转,由于惯性,则变成顺时针旋转,反之亦然(本来向2点钟方向飞行,停止收线后,风筝则变成逆时针旋转)。
如果能掌握这个规律,操控风筝的飞行方向就有章可循了。如果熟练的话,可以让风筝来回拐头,上蹿下跳,而不必等它旋转一段时间,分清头尾后再决定向哪个方向飞,关键的动作是“顿”,就是收线时猛一停并立刻恢复收线动作,在那短暂的停顿瞬间,风筝头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立即收线就会向新的方向飞去,如果风大时,甚至还要送一下线,风筝才会明显摆头。关于停顿或送线的时间长短,力度大小,要根据风力及风筝性能来决定,玩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打斗风筝的旋转快慢与受风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无风或微风,基本不旋转(类似于自然飘落状态),小风中风,旋转较快,大风时,不旋转。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要结合风力大小、风筝大小、骨架软硬、收线快慢而灵活掌握。
结合到具体放飞过程来讲,刚开始放飞时,左手持轮匀速放线,右手提线,风筝旋转着被风吹向远处(相当于中小风),等出去4——5米开外时,握轮的左手稍稍松开,让线自由飞出,这时相当于减小了风力(相当于微风),风筝旋转幅度会减小一些,看准风筝头部朝上时,果断收线,风筝则朝上直线飞行(相当于大风),再放线、再旋转、再收线,如此反复,等风筝飞出去约20米、10多米高后,就可以随意操纵风筝在空中做上下左右各种动作了。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风筝不爱旋转,胡乱飘飞。通常出现在刚做出来的打斗风筝,就算风力合适的情况下,也是乱飞乱窜,有时感觉吃不上风,吃上风就猛然一蹿,不易控制,甚至有时收线时,风筝背部朝前,或呈水平状,感觉不听话的样子。
最开始我也遇到这种情况,再三调试也不能解决,感到十分疑惑,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风筝竖杆太直、弓杆太硬,风筝几乎是完全平面状态,缺乏稳定性,分不清前后。解决的办法是用手把竖杆向后弯一弯,弯成半圆形,再松手,达到静止状态时风筝肚子向前挺一点即可。弯时要注意力度,不要把竖杆掰折了。同时,弓杆也可以向后弯一弯以增加效果。最佳状态是风筝平放时,中心部位稍高,四周稍低为好。
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横轴低,骨架较硬、吃风量较大的风筝。反之,弓杆较软,吃风就变形的打斗一般不存在这种现象。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58
关于风筝旋转方向的改变,参考12楼视频 1分58秒----2分06秒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level 10
六、打斗风筝的调试:
初放调试:
刚做出来的打斗风筝,由于骨架及面料都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性子比较烈,不听话,象没被驯服的野马,横冲直撞,又显得愣头磕脑的样子,或者刚开始左偏,刚调整一下子,又变成右偏,弄得人莫名其妙。
究其原因是骨架和面料没放飞前,其自身的不平衡体现不出来,真正吃上风以后,这种不平衡就体现出来了。等风筝放过几回,吃过风后,骨架面料充分受力,性子就变得平和多了,象个既活泼又听话的孩子,让往哪飞就往哪飞。
放飞前,可以把风筝竖杆、弓杆向后弯一弯,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操纵性。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59
level 10
偏飞的调整:
这里说的的偏飞区别于普通风筝的偏飞,这里说的偏飞特指打斗风筝直线飞行时拐弯、划圆圈、不听话。
通常是因为风筝左右吃风量不一样导致的,哪边吃风大哪边往上走。
一般原因有:弓杆左右弹性不一样、风筝左右面积不一样、面料左右松紧度不一样等。风筝弓杆哪边硬哪边往上,哪边面积大哪边往上,哪边面料紧哪边往上。
调整方法:
1、通过提线调整(适用于三点提线):
风筝往哪边偏,则把活扣连接点向相反的方向挪动少许。比如风筝往左偏,则把活扣松开,向右推一些再拉紧,即可调整。
2、通过削薄弓杆调整:
按照弓杆哪边硬哪边往上的规律,如果向左偏,说明立杆右侧的弓杆强度大于左边,把右边面料撑得比左边紧绷,导致右侧吃风量大于左侧,从而发生左偏现象,方法是取锋利刀具,细心将右边弓杆肩部削薄一些即可(从立杆到提线点,再往下一点即可,不用削太长距离)。注意不要把提线切断,不要把面料切烂。
3、拉扯面料:
根据哪边面料紧哪边往上的原则,如果向左偏,说明右侧面料比左侧紧,吃风量大导致,偏飞不严重时,试着将右侧面料用手拉扯一下,弄得松软些即可。这种方法适合在放飞现场临时调整,但要注意不可用力拉扯,防止产生单边旋转的毛病。
4、调整风筝左右面积:
依据哪边面积大哪边往上的规律,查看风筝左右面积是否一致(这个一般来说比较少见,因为打斗风筝面积较小,容易裁剪,一般不会出现左右面积不相等的情况)如果确实有左右面积不相等的情况,并且向面积小一侧偏飞的话,就把面积大的一侧面料剪去少许。
当然,左右面积相等、弓杆看不出差异的话,也有用烟头烫偏飞另一侧的方法。这种方法我还没有用过。
用什么方法来调整最好呢?这要根据风筝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只是稍微偏飞一点,用提线调整就好了,如果提线连接点调整得都离立杆2—3厘米往外了,说明骨架或面料有问题,可以试着把弓杆削一下。
说明:
1、这里说的左、右,是面向风筝正面来说的,就是有提线这一面算正面,露骨架一面算反面。
2、调整时要一点一点来,调过了头还得反着再调,更麻烦。
3、有时风筝偏飞是几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的,实在调整不过来的话,说明制作失败,不如重新做一个。
2017年03月03日 03点03分 60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