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成世界500强投资新高地 261个项目落地
青岛中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原标题:青岛:世界500强投资新高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年以来,全球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资本外流压力空前。面对前所未有的不利局面,我市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专啃世界500强这个“硬骨头”,积极吸引和承接世界500强投资青岛。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先后与大众、西门子、庞巴迪、亚马逊、大陆、曼福集团、高盛等世界500强企业签约设立了29个外资项目,外资额13.6亿美元,位列全省第一。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唯变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在资本投资意愿低迷的当下,世界各地对世界500强投资的争夺日趋激烈。想要胜出,绝非易事。青岛创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合作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方式,拓宽领域,为世界500强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产业结构看,青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利用世界500强外资比重大幅提高,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从引资方式看,技术出资比例稳步提升,既推动了技术成果加速产业化的进程,又有效利用大项目落地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内生技术能力的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并购、参股、股权出资等引资方式的完善,为世界500强提供了更多参与青岛传统企业重组和改造的机会,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国际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KR战略投资海尔集团,实际利用外资5.18亿美元。阿里巴巴增资并购海尔旗下日日顺物流,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青岛港集团、青岛银行成功实现香港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0亿美元。
青岛财富管理实验区的建设为世界500强开辟了全新的投资机会。2016年,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财富管理公司——青岛意才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全省首家外资保险经纪项目——青岛诺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先后落户青岛。仅去年一年,我市就新批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24家,合同外资5.34亿美元。全市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达到69家,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抢抓跨国公司转型之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技术和竞争改变了生产链上的价值布局,跨国企业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变动,需要相应的生产能力来支持,这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也为我们招商引资、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机会。”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为抢抓机遇,青岛建立了更加专业化的招商队伍与灵活有效的体制机制,以世界500强企业加速创新和投资路径转变为突破口,仔细研判500强企业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变动,及对青岛的投资战略,客观评价青岛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与成功率。
2016年,德国大陆集团汽车流体技术研发生产项目成功引进,使青岛成为康迪泰克亚太地区汽车流体技术和橡胶软管总成生产基地。一汽大众项目的快速推进,对青岛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西门子在青岛设立其本土之外唯一一家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课题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创新中心,将提升青岛智能制造水平。此外,青岛-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亚马逊孵化器等项目都是对传统投资模式和路径的创新,都为促进青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推进海洋高端制造以及"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实体经济厚积薄发,成世界500强“好伙伴”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当下,决定资本流向的关键因素已经不再局限于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型要素,完善的产业链条、良好的发展前景等因素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权重。
酒香不怕巷子深。青岛实体经济凭借多年的厚积,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一大批经营良好、发展稳健的青岛品牌企业,成为吸引世界500强投资的重要载体。
2016年,空客将其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H135型直升机总装线基地放在青岛,就是因为有青岛华通集团、青岛旅游集团等一批优秀的合作伙伴。以色列mPrest公司则选择与在智慧城市领域深耕多年的海信集团合作,面向全球推广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共同开发物联网云平台,在智慧城市、安全城市、重要设施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实现合作。日本东丽集团与即发合作开拓国内透析机和透析仪市场、加拿大庞巴迪和青岛德固特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单轨交通系统研发建造等,都是境外大企业与青岛企业强强合作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与世界500强的“频频牵手”,同时也为青岛企业转型升级助了一把力,为青岛企业走向世界"开了一扇窗"。借力跨国公司,青岛企业"零距离"学习借鉴全球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得以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产业分工,提高了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加速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推进。
现今,青岛已经成为世界500强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境外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33家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了261个项目,其中包括大众、亚马逊、爱立信、雀巢、汇丰、杜邦、日立、卡特彼勒、壳牌、道达尔、马士基、ABB、普华永道、瑞穗、渣打、巴斯夫、庞巴迪等,既涵盖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也涉及现代制造业、电子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领域。
一家世界500强往往能牵起一条产业链,撬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项目带动了青岛整个汽车产业的腾飞;庞巴迪则撬动了青岛整个动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如今,世界500强已经成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02月26日 04点02分 1
level 14

全国交通物流发展两项工程期待“青岛经验”支持
本报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三部委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近期重点工作及分工方案》,青岛有两项重点工作列入了该方案。这意味着我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将获得更多国家层面的支持,并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在全国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全国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提供“青岛经验”。
该方案提出七大重点工程,包括交通物流枢纽工程、国家公路港网络工程、骨干物流通道工程、铁路集装箱联运工程、集装化标准化运输工程、交通物流信息服务工程、智能物流配送工程。其中,铁路集装箱联运工程和智能物流配送工程中都明确提及青岛。
在铁路集装箱联运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制定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方案,推动铁路运输企业在天津、上海、深圳、宁波、大连、青岛等沿海主要港口与腹地物流园区之间开行小编组、快运行的钟摆式、循环式等铁路集装箱列车。在智能物流配送工程方面,在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等省(市)和青岛、厦门、武汉等城市指导企业开展智能物流配送试点工程。

2017年02月26日 04点02分 2
level 14

软实力变生产力 青岛去年文化产业投资增4成
原标题:青岛2016年文化产业投资额788亿 同比增长42.2%
第六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青岛展示的创新产品成为焦点。青岛太敬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六台智能机器人现场大炫歌舞技艺,它们有17个舵机,相当于17个关节,每个关节都能活动180°,甚至能做出人类不能完成的动作。另一款由VR+媒体实验室展示的VR头盔,戴上即可以进入“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矮行星”、“彗星”、“细胞粒子”等不同选项的演示,让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
2016年,青岛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创、进、新、好”四大特点,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加速汇集,文化“软实力”正走向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我市发起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创客大赛,为青岛文化创新发展生态圈的发展吸纳世界范围的新力量。文化产业领军企业体量和效益再度提升,营业收入前30位的领军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455.2亿元,利润总额63.5亿元,实现了20.3%的快速增长。小微文化企业也遍地开花,在吸纳就业上发挥突出贡献,平均每亿资产可吸纳从业人员176人,接近大中型文化企业的三倍。
随着新兴文化业态蓬勃发展,文化与各种创新发展元素走向深度融合,催生培育了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服务、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产业,实现了从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
市统计局数字显示,2016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两大类别中的近百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利润13.8亿元,同比实现了32.9%的高速增长;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两大类别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48.7%。
影视产业不仅能产生巨大利润和财富,也是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2016年,我市将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化影视产业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影视制作基地。
在青岛东方影都取景拍摄的中国首部好莱坞奇幻英雄大片《长城》,上映4天票房即突破5亿。目前,仅在东方影都注册的影视相关企业已达几十家,其中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在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中居首位,在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排名第十三位。影视产业的繁荣将撬动一个千亿级的文化产业集群,在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施工项目617个,同比增长9.6%,累计完成投资额788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9个,累计完成投资额517.9亿元。
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消费的快步提高。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075元,同比增长13.4%,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达到8.9%。(记者王瑜)
2017年02月26日 04点02分 3
level 14

西海岸新区总投资846亿元 打造交通设施立体空间
西海岸新区铁路规划示意图
原标题:西海岸铁路轨道交通新建9条
“十三五”期间,西海岸新区计划新建铁路及轨道交通9条,新建、改建6条高速公路,新建、改建、扩建国省道13条,实施其他道路工程61个,开展海港物流项目2个、港口码头项目9个,交通设施方面总投资预计达846.06亿元。昨日,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悉,《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将打造“集约化交通为主导、客货分离、立体空间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新建铁路及轨道交通确定
9个铁路及轨道交通项目分别为新建青连铁路、新建青连铁路青岛西站、新建董家口港区疏港连接线(接青连铁路)、新建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支线、新建董家口疏港铁路青钢支线、开展新建董家口至陇海铁路通道前期工程、新建晋中南铁路至董家口联络线,新建轨道交通6号线和13号线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有轨电车项目。
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董家口港区-青连铁路董家口站):打通董家口连接青连铁路连接线,形成海铁联运,使董家口纳入我国南北沿海运输通道网络。
青连铁路客货分线项目:打造西海岸2-2.5小时经济圈,实现南与上海、北与沈阳的3小时交通圈的高铁联系。
陇海铁路至董家口连接线:共两段,董家口至平邑段、菏泽至兰考铁路连接线,与现有日兖菏铁路平邑至菏泽段贯通,接入陇海铁路,疏导和集运董家口大宗散货和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董家口港铁路运输瓶颈。
董家口-沂水连接晋中南铁路:使董家口成为中南铁路重要的出海通道。
打造青岛西站综合交通枢纽
西海岸新区规划了5条轨道交通线路,即1号线、2号线、6号线、12号线和13号线,共设94座车站,规划总里程约191公里,呈现“两横两纵一半环”的布局。截至目前,作为新区首条地铁,13号线一期土建施工基本完成,铺轨和机电安装正在按计划实施,二期招标工作已经结束;1号线(黄岛段)也全面进入车站主体施工阶段。
“十三五”期间,加快建设6号线、13号线等项目,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层次、高覆盖的公共交通体系,构筑中心城区、西区、中央文化区30分钟交通联动发展区,实现与董家口东岸及机场等外围组团和枢纽45分钟直达。
以青岛西站为中心,规划建设青岛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及配套工程(包含东广场交通换乘中心、西广场交通换乘中心、长途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集铁路、地铁、长途、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青岛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疏港交通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对外主轴线,一级公路为主体,其他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系统。对外通过青兰高速、S329、S220、S334、董家口疏港高速及相衔接的道路实现与诸城、五莲等西部区域联系,通过沈海高速—青银高速实现与潍坊市区的联系。对内完善干道系统,完善朝阳山区域、中德生态园等重点区域路网。(记者刘海龙)
2017年02月26日 04点02分 4
level 14
加油
2017年03月06日 11点03分 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