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我觉得学习国学不能太4版,应该吸取现在那些新方法,愚教于乐...快乐的学习才好
2008年11月08日 11点11分
2
level 9
教的东西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变教的方法.特别是小孩子.有些文言文大人都很难理解,更何况是小孩子?
2008年11月08日 11点11分
3
level 9
应该用一些小游戏,小故事,身边的事例来帮助解释文意.而且古时候的私塾好像就是围坐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的.
2008年11月08日 12点11分
4
level 8
我想,大人们难于理解文言文,正是小时候的不牢固造成的。但不必强逼着学,学习是自发的,老师家长是引导的。教得方法确实要改,我见南怀瑾先生给小朋友讲“礼”,那么大年纪在那里表演,小朋友很喜欢,很有意思,但南怀瑾先生确实读私塾长大的,读不好要打人的那种。我看我们不要那么做,思想的影响很重要,氛围很重要,一旦有了兴趣,那学习就成了乐事,也就没有必要强逼了。
2008年11月08日 12点11分
5
level 9
我不是说严肃不好...只是觉得平常那么严肃不好...我觉得私塾里百家争鸣,举一反三才好.不理解那些古文古诗的话又怎能举一反三呢?而百家争鸣有助于让老师知道有没有人理解错误.
2008年11月08日 12点11分
6
level 9
大家围在一起坐着学习,让私塾象朋友间谈话一样不好么?这样亲切点啊.小孩子才容易接受.一起讨论~让大家彼此了解.
2008年11月08日 12点11分
7
level 0
还好的,06年的了,《弟子规》也不难,挺简单的。大家都该看看。
2008年11月08日 12点11分
9
level 0
这个和老师个人风格很有关系,楼主所说ye不外于此可惜,即便有有才华的明师,一个两个终成不了气候关键是改革应试教育的体制,让学习不再成为一种不得不应付的差事。这才是宏观决定意义的
2008年11月08日 18点11分
10
level 0
连读经教育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要来批评。不在人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把要背的都背了,结局就是我们这样,永远也不会和胡适一样。那么小就想享受了,那么一辈子别想享受。胡适就是个自己得了便宜就不想别人也尝下的人,想让中国从他之后再无文学大师。自己小时候把该背的都背了,写文章演讲古文典故名句信手拈来,还打下了好的记忆基础,英文都学得很好。结果叫别人记忆最好的时候去学小鸟叽叽叫,夸我起得早,懂是懂了,请问有什么用?活该中国不再出文学家,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没文化没思想。胡适改革的受害者留
2008年11月08日 19点11分
11
level 0
中国的经典把四书五经背了就好,其他都是举一反三,从四书五经里来的,不看也没关系。把剩下的时间用来背国外经典吧。从最难的背起才是真的,你觉得难,小孩子不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只要背就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才是记忆的最高境界,记住了,那么就可以用一辈子来理解。婴儿学说话都是模仿,是一种条件反射,以至于等长大了说母语仍然是条件反射,不需要思考论证等量代换,而等你长大了再学外语,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提升,你就不是条件反射,要等量代换,要把母语换算到外语你才会说,而大多数人根本连等量代换也不用了,因为根本记不住。现在我们把需要条件反射的东西当数学来学,要理解了才学,怎么可能学好?反而需要理解思考的东西却过早学,西方数学都是初中才学1+1=2,但是西方的数学进度在大学就能和中国追平,还对数学保持了兴趣。而我们一直在学超过我们理解范围的东西却硬要我们理解的东西,看到都怕了,怎么会有兴趣?
2008年11月08日 20点11分
12
level 0
亦师亦友才好~!小孩子啊~平常上学够枯燥的了,教国学还这么枯燥,不好。娃娃是未来的希望啊!
2008年11月09日 06点11分
15
level 6
连读经教育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要来批评。 不在人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把要背的都背了,结局就是我们这样,永远也不会和胡适一样。那么小就想享受了,那么一辈子别想享受。 胡适就是个自己得了便宜就不想别人也尝下的人,想让中国从他之后再无文学大师。 自己小时候把该背的都背了,写文章演讲古文典故名句信手拈来,还打下了好的记忆基础,英文都学得很好。结果叫别人记忆最好的时候去学小鸟叽叽叫,夸我起得早,懂是懂了,请问有什么用? 活该中国不再出文学家,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没文化没思想。 胡适改革的受害者留 ——————说的比较对,我一直在思考这么问题。~
2008年11月09日 07点11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