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东平县无地移民迁新居
东平吧友会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本报记者 刘成友
  屋外阳光灿烂,屋里喜气洋洋。“住着舒服,比老房子不知好多少。”68岁的刘树更一脸满足。
  贫困户刘树更,家住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镇路村,典型的无地移民。一家五口,两个孙子在上学,只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一年收入只有1万元,生活十分艰难。几十年的土屋,破烂不堪。如今,新建的移民社区,让老刘洗脚上楼。这是他在新房子里度过的第一个新年。
  让老刘欣慰的是,他家是库区移民,每人补贴2.5万元,再加上老屋评估补的钱,没花钱就搬进了路村新社区。
  东平县移民局局长尚梦峰带记者参观新社区,依山傍水。水、电、路、通讯、网络样样都有,图书室、学校、老年公寓、卫生室、超市等,一应俱全。“在东平,有4.6万人被纳入无地移民避险脱困工程。”尚梦峰说,50多年前,为保黄河安澜,国家兴建东平湖水库,24.5万农民背井离乡成为移民,其中4.6万移民没有土地,住房狭窄,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
  2014年,东平县纳入全国第一批移民避险脱困工作试点,18个移民社区分三期建设,涉及54个无地移民村、11个特困村,惠及无地移民4.6万人,刘树更们终于迎来好光景。目前新社区开工建设24栋,已经封顶23栋,完成选房380户,搬迁安置了142户。
  不仅住新房,还有新活计,让老刘摘了贫困帽。县里搞精准扶贫,扶持镇上建起蔬菜大棚,承包给移民群众。“我和儿媳都在大棚里打工,每年收入能增加一万五。”老刘说,儿子也动了心,决定春节后不再出门打工,准备承包个大棚,以后不愁富不起来。
编辑:东平县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09日 09点02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