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王庭序曲
楼主
创立Ordet
山本宽专访(六)
Interview|高濑司2小时前
采访日:2016年9月9日、10月25日
采访地:Renoir中野北口店会议室
采访整理:高濑司
【受访嘉宾资料】
山本宽(Yamamoto Yutaka)
动画监督、演出家。1974年生。大阪府出身。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后,于1998年加入京都动画。在《凉宫春日的忧郁》(2006年)中担任系列演出和ED分镜演出,以第12集《Live A Live》中充满临场感的演唱会描写和ED的崭新舞蹈演出引来瞩目。之后从京都动画退职,成立动画公司Ordet并亲任代表。主要监督作品有《幸运星》(2007年)、《神薙》(2008年)、《分形》(2011年)、《Wake Up, Girls!》系列(2014-2015年)等。此外活跃于动画以外的多个领域,监督真人电影《我的坏前辈》(2010年),执笔小说《Einsatz》,并长期进行评论、演讲活动。
■Ordet与悲剧
——访谈的后半想请您简单回顾一下您离开京都动画后的各种活跃。您之后创建Ordet,具体是有怎样的意图呢?
山本 我离开京都动画的时候,社内除了我的问题,也有很多其他的争议。实际上有好几位京都成员对于公司的保守方针产生异议,最后和我在同一时间点离开公司。所以创立Ordet实际上是为了收容这些人。所以说现在想来,当时并没有非得搞一家公司的必要性。但是也为了切换当时沮丧的心情,我还是试图以很轻松的心态在大阪创业。然而这个选择是最大的错误,也是之后持续十年的悲剧的开始。
——您指的悲剧是?
山本 成为经营者之后,我就再也不能以监督身份搞事了。过去我站在向公司抱怨的立场一边,但当上经营者后我转变成被人抱怨的那一边了。直到最后我也没能成功地咀嚼消化“社长”这个身份……所以制作人员最后都离我而去。这十年等于是我自己把自己的脖子越掐越紧。
——您在Ordet监督的第一部作品是《神薙》(2008年),当时情况如何?
山本 《神薙》的时候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公司也是刚起步,大家都是一心想好好做出一部作品。而武梨绘里老师的原作既包含有寻找自我的戏剧要素,又有搞笑和萌这些要素,也能够玩梗。从各种方面来说都是适合我下手的题材,我只需要把自身的特色发挥出来就行。所以当时的制作真的是非常开心,对于重新起步的我而言正是一部适逢其会的作品。
——这部作品在您的作品群中感觉也是一个节点。从演出上来说,除了继承《AIR》之后的光表现之外,在您负责分镜的第7集——描写薙钻进壁橱里不出来的原创集数中的卡数很少且多用固定机位,感觉是与《幸运星》的卡拉OKED以及《雨中某日》表里一体的一集。
山本 那集光是靠壁橱移门的拉手就撑了三十卡,简直轻松(笑)。那集的意图一个是希望可以让仁和薙之间积累回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好好描写下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日子的话,走向最终话的感情线 将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希望能够做一集纯粹在家中展开剧情的原创集数,来把感情线给连上。然后另一个目的是系列构成仓田英之表示希望能找个地方塞一集如《雨中某日》一般的集数进去,于是我就打算在这一集里搞。这集的一个画面设计上的考虑就是把移门拉手看作是薙以神身份潜藏在内的巨大磐石,然后持续用其来占据画面。
——也就是说这一集不单单是演出上玩了一集,在剧情上也是有其必要性的。说来从结果上来说,《神薙》中可以看到很多您之后监督作品的要素发生萌芽。
山本 是的。《神薙》的舞台恰好也在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宫,然后作品中也有偶像要素。《神薙》确实具备了很多之后作品的灵感。当然了,我当时根本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将来会拍偶像动画(笑)。
——您本来应该就是一位偶像粉吧?
山本 我确实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偶像。ZONE的粉丝俱乐部我也有加入,也很喜欢早安少女、Berryz工房这些早安计划的团。而我现在也有加入AKB48等团的粉丝俱乐部,虽然只是为了做调研。但是如果要说《Wake Up, Girls!》的原点的话,其实更多是因为《神薙》的时候我调查了糖果合唱团的资料。我觉得《神薙》的世界与八十年代的风格比较吻合,所以就去查中山美穗和齐藤由贵这些当时的偶像,然后引起我注意的就是糖果合唱团。彻底研究之后,给我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印象,“偶像真是太深奥了!”过去的我基本只关注外表和歌唱能力,但是认识了糖果合唱团之后,我开始觉得她们的“人生”才是偶像。自那以后我就开始把“偶像即是故事”给挂在嘴上了。
■人眼中映照的世界
——您之后监督了一部偶像艺人川岛海荷主演的真人电影日日日同名原作小说改编的《我的坏前辈》(2010年)。
山本 虽然这是别人找上门来委托我的工作,但是脚本非常有趣,也是需要动画式表现手法的作品。我明白别人也是为了这个才找的我,所以就接了下来。然后毕竟难得拍一次真人电影,我就试图多用沟口健二和相米慎二所用的长镜头和摇臂摄影机的运镜,这些是动画中很难用到的。
——您说的长镜头是指体育馆和祭典还有ED一共三个场景吗?
山本 我觉得这三个场景正是这部作品的关键,所以在这些地方花了很多心思。既给演员们事先做了动员,然后让摄影师藤井昌之担当了近似于助理监督的事务。流程上是我先向藤井说明,藤井再给其他人员下指示。说真的我很想再体验一次当时的紧张感。
——您在现场受到藤井先生的很多帮助?
山本 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藤井是岩井俊二监督御用摄影师筱田升的门下弟子,他对于自然的呈现方式有着很强的执着。所以《我的坏前辈》虽然世界观非常奇葩,但是他坚决不去拍那种剑走偏锋的画面,不拍特别刻奇的画面,也不会拍那种炫技的画面。哪怕是最普通的FIX机位,他也会在30到50毫米的镜头中选取最接近肉眼效果的取景方式。而他对于打光的处理也与岩井俊二作品一般纤细。这部作品最后获得了“TAMA映画赏最优秀新人监督奖”等荣誉,成为了一部成功被观众接受的日本电影,这都是靠藤井的帮助。
——说来您对岩井俊二监督是怎么看的?
山本 我很喜欢。特别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我觉得是一部大杰作。当时我在我的博客《妄想笔记》上也写了影评,表示这是一部“光之强暴”(笑)。我自己的画面风格本来就不单单是学习新海诚,很多部分也是学习岩井俊二。而《我的坏前辈》之后的我的变化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藤井给我造成的影响。
■分形的真相
——接下来终于要谈到您的首部原创动画《分形》(2011年)。您在这部作品中首次导入了您的原点也就是吉卜力风格,能不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理念?
山本 我最初收到原创动画制作的委托时,我的希望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于是我选择了自己的原点——《天空之城》式的冒险活剧。然而当时的我开始对于网络产生厌倦,再加上《轻音》的大红大紫,我对于我与时代之间的落差感到十分痛苦。我开始弄不清我自己想做什么,别人又希望我做什么。所以我才请到思想家东浩纪老师担任顾问。但是我的迷茫并没有消失。
简单地说,我想在这个后现代化的社会中,贯彻我自身的现代主义。之前我提到过京都大学时代我的导师岩城老师,实际上我觉得《分形》继承了当时的思路。岩城老师专攻黑格尔的辩证法,简单来说就是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寻求真理,所谓的“正题-反题-合题”。但是岩城老师告诉我们合题并不代表终结。合题又会产生新的反题,这是一个永远持续的运动。
——您的意思是,这持续运动所描画下的轨迹正是《分形》。
山本 是的。所以说《分形》的结局也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我希望能以我自身对于辩证法的实践,来趋近真理。
——您在访谈中反复强调“动画的真理”。
山本 这是我在《分形》时期开始提及的论点,我觉得动画是一种表达真理的媒体。当然我不是说我自己说的就是真理(笑)。动画之中存在着真理,然后我希望去探寻它。宫崎骏、高畑勋、押井守、庵野秀明,他们应该都是以真理的高度在思考动画,我希望能够去继承他们的这种思想。金钱和名誉和美色,虽然能有那是最好,但是人不是为了这些而活着的。想要名利的话,比动画高效的方法太多太多。为了探寻真理,这是我从事动画的唯一理由。
■埋下种子的男人
——《分形》之后您发表了以震灾复兴为主题的短篇动画《blossom》,这个主题也是您的原点之一。
山本 东日本大地震恰好发生在《分形》的放映之中。受灾严重的宫城县因为《神薙》和我有缘。而同一时期我也已经开始动手准备新企划,这个企划也就是以宫城为舞台的《Wake Up, Girls!》的原型。但比起这些来,我觉得首先应该对这次震灾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也参加了多次受灾地的志愿者活动,准备了复兴支援作品的企划书到处找地方制作。这时候,当时的Ordet顾问竹内宏彰制片人就给我带来了一个慈善企划“Zapuni”,说这个特别适合我。这是一个由一位新西兰制片人格里高利·路德所筹划的慈善项目,项目希望通过影像作家与音乐家的合作作品来给震灾复兴募集捐款。项目本身还有美国动画网站Crunchyroll等公司协力。
——那么您是以怎样的理念来筹备这部作品的呢?
山本 最开始我脑子里的想法是能不能通过圣地巡礼来支援震灾复兴,于是首先把舞台定在受灾地,然后参考的原型是我在志愿者时期所接触到的“油菜花”计划。岩手县大槌町有一位叫做金山文造的充满活力的老爷子。他在被海啸摧毁的河边荒地清除瓦砾,重新耕地,并洒下油菜花的种子。作品中的老爷爷的原型就是这位文造老爷子。但是制作当时的2012年其实还不知道油菜花最后会不会真的开花,所以最后作中开花的结局那里其实是一个赌。结果花开了,我赌对了,很开心。
然后守护老爷爷的天使们的形象是取自同时期我负责原案的,同样以受灾地福岛县南相马市为舞台的小说《真夜中的超级月亮》(2013-2014年)中的创意。结果上来说这两部作品成为了姊妹篇。那些天使们只是在那看,并不会做出什么行动。这可以被看作是身在远离受灾地,终究只是“外人”的我们这群人的隐喻。我们并不能直接做到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祈祷。
——这部作品的风格仿佛是弗瑞德里克·拜克的《植树的男人》(1987年)。而其灵感的出处也有相通之处。另外在画面上也极富挑战性。
山本 那个画面真是反复试错的结果。本来格里高利给我的要求是希望不要弄成日本的萌动画那样的画面。所以我就和制作人员一起想出了那种蜡笔笔触。画材用的是三菱的DERMATOGRAPH,通称DERMA的彩色铅笔。为了尽可能保留笔触,参考高畑勋监督的《隔壁山田君》(1999年)的做法,把实线图层、色线图层、笔触图层分开进行作业,然后再用DERMA一张一张进行上色。在此基础上,摄影监督拜托的是《颠倒的帕特玛》(2013年)的土田荣司。我在他旁边提要求,让他加了极其复杂的滤镜处理。通过这些工作的积累,才终于实现了那种蜡笔绘画风格的画面形象。
——而音乐也豪华地使用了来自冰岛的著名乐队Sigur Rós。
山本 本来是打算使用大卫拜恩与坂本龙一合作的曲子《Psychedelic Afternoon》的。而我画分镜也是根据这首曲子来画的。结果分镜发过去,格里高利的儿子一眼看到的瞬间就说Sigur Rós是不是更合一点?最终决定使用Sigur Rós的《Hoppipolla》。
——当时作品的反响如何?
山本 刚在网上公开的时候,一开始还有我的黑子们跳出来喷(笑),但现在YouTube的评论栏中充满了来自于全世界的好评,我也非常地高兴。我也给原型的文造老爷子看过,他也很开心。而且老爷子看过作品后本人还迸发了灵感,画了一个以震灾为题材的纸芝居。他从动画中知道了画的力量能够把想法传达给别人,所以他为了不让人们忘记海啸的记忆,现在还拿着那套纸芝居在各地巡回表演。我能够给他人带来这样的影响,实在是非常地高兴。
——这部作品之后直至《Wake Up, Girls!》之前,您风格一变,监督了两部搞笑风格的作品《战勇。》(2013年)和《宫河家的空腹》(2013年)。
山本 最后一段无法复制,直接上图

2017年02月02日 00点02分
1
山本宽专访(六)
Interview|高濑司2小时前
采访日:2016年9月9日、10月25日
采访地:Renoir中野北口店会议室
采访整理:高濑司
【受访嘉宾资料】
山本宽(Yamamoto Yutaka)
动画监督、演出家。1974年生。大阪府出身。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后,于1998年加入京都动画。在《凉宫春日的忧郁》(2006年)中担任系列演出和ED分镜演出,以第12集《Live A Live》中充满临场感的演唱会描写和ED的崭新舞蹈演出引来瞩目。之后从京都动画退职,成立动画公司Ordet并亲任代表。主要监督作品有《幸运星》(2007年)、《神薙》(2008年)、《分形》(2011年)、《Wake Up, Girls!》系列(2014-2015年)等。此外活跃于动画以外的多个领域,监督真人电影《我的坏前辈》(2010年),执笔小说《Einsatz》,并长期进行评论、演讲活动。
■Ordet与悲剧
——访谈的后半想请您简单回顾一下您离开京都动画后的各种活跃。您之后创建Ordet,具体是有怎样的意图呢?
山本 我离开京都动画的时候,社内除了我的问题,也有很多其他的争议。实际上有好几位京都成员对于公司的保守方针产生异议,最后和我在同一时间点离开公司。所以创立Ordet实际上是为了收容这些人。所以说现在想来,当时并没有非得搞一家公司的必要性。但是也为了切换当时沮丧的心情,我还是试图以很轻松的心态在大阪创业。然而这个选择是最大的错误,也是之后持续十年的悲剧的开始。
——您指的悲剧是?
山本 成为经营者之后,我就再也不能以监督身份搞事了。过去我站在向公司抱怨的立场一边,但当上经营者后我转变成被人抱怨的那一边了。直到最后我也没能成功地咀嚼消化“社长”这个身份……所以制作人员最后都离我而去。这十年等于是我自己把自己的脖子越掐越紧。
——您在Ordet监督的第一部作品是《神薙》(2008年),当时情况如何?
山本 《神薙》的时候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公司也是刚起步,大家都是一心想好好做出一部作品。而武梨绘里老师的原作既包含有寻找自我的戏剧要素,又有搞笑和萌这些要素,也能够玩梗。从各种方面来说都是适合我下手的题材,我只需要把自身的特色发挥出来就行。所以当时的制作真的是非常开心,对于重新起步的我而言正是一部适逢其会的作品。
——这部作品在您的作品群中感觉也是一个节点。从演出上来说,除了继承《AIR》之后的光表现之外,在您负责分镜的第7集——描写薙钻进壁橱里不出来的原创集数中的卡数很少且多用固定机位,感觉是与《幸运星》的卡拉OKED以及《雨中某日》表里一体的一集。
山本 那集光是靠壁橱移门的拉手就撑了三十卡,简直轻松(笑)。那集的意图一个是希望可以让仁和薙之间积累回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好好描写下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日子的话,走向最终话的感情线 将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希望能够做一集纯粹在家中展开剧情的原创集数,来把感情线给连上。然后另一个目的是系列构成仓田英之表示希望能找个地方塞一集如《雨中某日》一般的集数进去,于是我就打算在这一集里搞。这集的一个画面设计上的考虑就是把移门拉手看作是薙以神身份潜藏在内的巨大磐石,然后持续用其来占据画面。
——也就是说这一集不单单是演出上玩了一集,在剧情上也是有其必要性的。说来从结果上来说,《神薙》中可以看到很多您之后监督作品的要素发生萌芽。
山本 是的。《神薙》的舞台恰好也在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宫,然后作品中也有偶像要素。《神薙》确实具备了很多之后作品的灵感。当然了,我当时根本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将来会拍偶像动画(笑)。
——您本来应该就是一位偶像粉吧?
山本 我确实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偶像。ZONE的粉丝俱乐部我也有加入,也很喜欢早安少女、Berryz工房这些早安计划的团。而我现在也有加入AKB48等团的粉丝俱乐部,虽然只是为了做调研。但是如果要说《Wake Up, Girls!》的原点的话,其实更多是因为《神薙》的时候我调查了糖果合唱团的资料。我觉得《神薙》的世界与八十年代的风格比较吻合,所以就去查中山美穗和齐藤由贵这些当时的偶像,然后引起我注意的就是糖果合唱团。彻底研究之后,给我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印象,“偶像真是太深奥了!”过去的我基本只关注外表和歌唱能力,但是认识了糖果合唱团之后,我开始觉得她们的“人生”才是偶像。自那以后我就开始把“偶像即是故事”给挂在嘴上了。
■人眼中映照的世界
——您之后监督了一部偶像艺人川岛海荷主演的真人电影日日日同名原作小说改编的《我的坏前辈》(2010年)。
山本 虽然这是别人找上门来委托我的工作,但是脚本非常有趣,也是需要动画式表现手法的作品。我明白别人也是为了这个才找的我,所以就接了下来。然后毕竟难得拍一次真人电影,我就试图多用沟口健二和相米慎二所用的长镜头和摇臂摄影机的运镜,这些是动画中很难用到的。
——您说的长镜头是指体育馆和祭典还有ED一共三个场景吗?
山本 我觉得这三个场景正是这部作品的关键,所以在这些地方花了很多心思。既给演员们事先做了动员,然后让摄影师藤井昌之担当了近似于助理监督的事务。流程上是我先向藤井说明,藤井再给其他人员下指示。说真的我很想再体验一次当时的紧张感。
——您在现场受到藤井先生的很多帮助?
山本 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藤井是岩井俊二监督御用摄影师筱田升的门下弟子,他对于自然的呈现方式有着很强的执着。所以《我的坏前辈》虽然世界观非常奇葩,但是他坚决不去拍那种剑走偏锋的画面,不拍特别刻奇的画面,也不会拍那种炫技的画面。哪怕是最普通的FIX机位,他也会在30到50毫米的镜头中选取最接近肉眼效果的取景方式。而他对于打光的处理也与岩井俊二作品一般纤细。这部作品最后获得了“TAMA映画赏最优秀新人监督奖”等荣誉,成为了一部成功被观众接受的日本电影,这都是靠藤井的帮助。
——说来您对岩井俊二监督是怎么看的?
山本 我很喜欢。特别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我觉得是一部大杰作。当时我在我的博客《妄想笔记》上也写了影评,表示这是一部“光之强暴”(笑)。我自己的画面风格本来就不单单是学习新海诚,很多部分也是学习岩井俊二。而《我的坏前辈》之后的我的变化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藤井给我造成的影响。
■分形的真相
——接下来终于要谈到您的首部原创动画《分形》(2011年)。您在这部作品中首次导入了您的原点也就是吉卜力风格,能不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理念?
山本 我最初收到原创动画制作的委托时,我的希望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于是我选择了自己的原点——《天空之城》式的冒险活剧。然而当时的我开始对于网络产生厌倦,再加上《轻音》的大红大紫,我对于我与时代之间的落差感到十分痛苦。我开始弄不清我自己想做什么,别人又希望我做什么。所以我才请到思想家东浩纪老师担任顾问。但是我的迷茫并没有消失。
简单地说,我想在这个后现代化的社会中,贯彻我自身的现代主义。之前我提到过京都大学时代我的导师岩城老师,实际上我觉得《分形》继承了当时的思路。岩城老师专攻黑格尔的辩证法,简单来说就是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寻求真理,所谓的“正题-反题-合题”。但是岩城老师告诉我们合题并不代表终结。合题又会产生新的反题,这是一个永远持续的运动。
——您的意思是,这持续运动所描画下的轨迹正是《分形》。
山本 是的。所以说《分形》的结局也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我希望能以我自身对于辩证法的实践,来趋近真理。
——您在访谈中反复强调“动画的真理”。
山本 这是我在《分形》时期开始提及的论点,我觉得动画是一种表达真理的媒体。当然我不是说我自己说的就是真理(笑)。动画之中存在着真理,然后我希望去探寻它。宫崎骏、高畑勋、押井守、庵野秀明,他们应该都是以真理的高度在思考动画,我希望能够去继承他们的这种思想。金钱和名誉和美色,虽然能有那是最好,但是人不是为了这些而活着的。想要名利的话,比动画高效的方法太多太多。为了探寻真理,这是我从事动画的唯一理由。
■埋下种子的男人
——《分形》之后您发表了以震灾复兴为主题的短篇动画《blossom》,这个主题也是您的原点之一。
山本 东日本大地震恰好发生在《分形》的放映之中。受灾严重的宫城县因为《神薙》和我有缘。而同一时期我也已经开始动手准备新企划,这个企划也就是以宫城为舞台的《Wake Up, Girls!》的原型。但比起这些来,我觉得首先应该对这次震灾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也参加了多次受灾地的志愿者活动,准备了复兴支援作品的企划书到处找地方制作。这时候,当时的Ordet顾问竹内宏彰制片人就给我带来了一个慈善企划“Zapuni”,说这个特别适合我。这是一个由一位新西兰制片人格里高利·路德所筹划的慈善项目,项目希望通过影像作家与音乐家的合作作品来给震灾复兴募集捐款。项目本身还有美国动画网站Crunchyroll等公司协力。
——那么您是以怎样的理念来筹备这部作品的呢?
山本 最开始我脑子里的想法是能不能通过圣地巡礼来支援震灾复兴,于是首先把舞台定在受灾地,然后参考的原型是我在志愿者时期所接触到的“油菜花”计划。岩手县大槌町有一位叫做金山文造的充满活力的老爷子。他在被海啸摧毁的河边荒地清除瓦砾,重新耕地,并洒下油菜花的种子。作品中的老爷爷的原型就是这位文造老爷子。但是制作当时的2012年其实还不知道油菜花最后会不会真的开花,所以最后作中开花的结局那里其实是一个赌。结果花开了,我赌对了,很开心。
然后守护老爷爷的天使们的形象是取自同时期我负责原案的,同样以受灾地福岛县南相马市为舞台的小说《真夜中的超级月亮》(2013-2014年)中的创意。结果上来说这两部作品成为了姊妹篇。那些天使们只是在那看,并不会做出什么行动。这可以被看作是身在远离受灾地,终究只是“外人”的我们这群人的隐喻。我们并不能直接做到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祈祷。
——这部作品的风格仿佛是弗瑞德里克·拜克的《植树的男人》(1987年)。而其灵感的出处也有相通之处。另外在画面上也极富挑战性。
山本 那个画面真是反复试错的结果。本来格里高利给我的要求是希望不要弄成日本的萌动画那样的画面。所以我就和制作人员一起想出了那种蜡笔笔触。画材用的是三菱的DERMATOGRAPH,通称DERMA的彩色铅笔。为了尽可能保留笔触,参考高畑勋监督的《隔壁山田君》(1999年)的做法,把实线图层、色线图层、笔触图层分开进行作业,然后再用DERMA一张一张进行上色。在此基础上,摄影监督拜托的是《颠倒的帕特玛》(2013年)的土田荣司。我在他旁边提要求,让他加了极其复杂的滤镜处理。通过这些工作的积累,才终于实现了那种蜡笔绘画风格的画面形象。
——而音乐也豪华地使用了来自冰岛的著名乐队Sigur Rós。
山本 本来是打算使用大卫拜恩与坂本龙一合作的曲子《Psychedelic Afternoon》的。而我画分镜也是根据这首曲子来画的。结果分镜发过去,格里高利的儿子一眼看到的瞬间就说Sigur Rós是不是更合一点?最终决定使用Sigur Rós的《Hoppipolla》。
——当时作品的反响如何?
山本 刚在网上公开的时候,一开始还有我的黑子们跳出来喷(笑),但现在YouTube的评论栏中充满了来自于全世界的好评,我也非常地高兴。我也给原型的文造老爷子看过,他也很开心。而且老爷子看过作品后本人还迸发了灵感,画了一个以震灾为题材的纸芝居。他从动画中知道了画的力量能够把想法传达给别人,所以他为了不让人们忘记海啸的记忆,现在还拿着那套纸芝居在各地巡回表演。我能够给他人带来这样的影响,实在是非常地高兴。
——这部作品之后直至《Wake Up, Girls!》之前,您风格一变,监督了两部搞笑风格的作品《战勇。》(2013年)和《宫河家的空腹》(2013年)。
山本 最后一段无法复制,直接上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