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1、地理和历史
七都岛的历史难以推述,据地质学家初步考证,整个岛屿是在清康熙年间瓯江下游的河沙冲积初具雏形。该岛是浙江省两个河口冲击岛之一。
七都岛位于永嘉县东南。东临乐清琯头,南与龙湾区隔江相望,西眺温州杨府山,北濒104国道线、乌牛镇,距永嘉县城18公里,距温州市区13公里。七都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全岛海岸线长17.78公里,标准堤塘已全线闭合。下辖六个行政村(即七都镇:辖 老涂、吟州、前沙、板桥、樟里、上沙6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98年工农业总产值1.63亿元,人均收入4131元,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全镇有良田9000多亩,是永嘉重要产粮区之一;工业主要产品有软包装、标准件、阀门、服装等,现有企业50多家。2001年区划调整后,七都从永嘉划归鹿城,规划、定位为温州未来的城市“后花园”,承担着服务于市区的高级住宅区、生态型休闲度假区、教育科研基地以及杨府山商务中心拓展区等功能。
现全岛常住人口9232人,旅居港澳台及海外的人数15200人,是常住人口的1.5倍多,其中,美国5478人,法国3169人,意大利1251人。岛上幼儿园283名学生中,本地户口的只有54人,外来务工子弟78人,其余全是外国国籍,有151人之多。镇里有两所小学。 [2005年七都镇教育办的黄保胜老师报告统计]
七都中学的职高部每年招生时,都设两个班,到了高三就合并成一个班,因为会有一半学生中途出国。
2009年12月18日 00点12分
12
level 8
2、风俗人情
自古以来,七都岛由于生存条件不理想,四面环江,屡遭台风大水的破坏,岛上居民有着出去谋生的传统,又由于水路发达,还有许多外国海轮从瓯江进入,随洋船“出走”的人也不在少数。早先通过非正式渠道出国的人士在亲友和邻居中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而且他们还经常带上一批人如法炮制。于是,从这些人当中孕育了七都第一代侨民。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出国的是第二代侨民,他们在海外主要从事餐饮业、服装和皮具加工。 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是第三代侨民,在海外主要从事中间贸易。
从七都镇派出所提供的人口数据来看,自1994年以来,七都岛上的人口就一直呈递减趋势。 在七都,家里没有人在国外谋生,是会让人笑话的。这里90%以上的家庭都有直系关系亲属在国外。据调查,只有9200名在户人口的七都,仅2004年年底,就有5500万美元的外汇进来。这个数字意味着,在2004年年底,每个七都人平均收到5978美元外汇,大约合5万元人民币。
在温州,七都有大名鼎鼎的“侨乡”之称。
2009年12月18日 00点12分
13
level 8
3、七都人创建标会
大部分在国外的七都人都会参加一种叫‘标会’的组织。在美国,这种“标会”也叫自助会或者互助会,实际上是一种现金运作方式。由会首发起,约定本金的规模往往在1000~2000美元之间,人数一般在60~80人,具体办法是采用竞标的方式,使资金发生流动。在标会里,一般约定每个月举行一次开标。以60个人参加为例,标会之前的会上,60人要交足约定的本金,这些钱由会首管理。会首可以不是会员,但有责任管理会员,承担风险。竞标那天,参标者每人提供一个标价(在45~150美元之间),标最高者算得标。那么其不仅可以把起先自己交给会首的1000美元拿回来,其他会员还必须交给得标者标价与“基标数”(通常是500美元)之间的一个差价。但是,本次中标的人从下一轮开始,需要在每月交纳给每次的得标者500美元。只有每个会员都“重会”(即中过标)后才算完成一个周期,这样,60人参加的标会如果每月标一次,需要5年完成一个循环。
七都人凭着这种诚信,通过这样的资金流动,发家致富,买了房产,还做成很大的生意。
2009年12月18日 00点12分
14
level 8
5、展望未来
据温州市总体规划,将在七都西南端建造七都大桥,该大桥将把七都与温州新城连为一体,大桥的建成将为七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岛上的公路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七都大桥投资4.24亿,系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工程,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通航等级为500吨。大桥主桥长2067米,宽34米,双向六车道。大桥南端引道与温州市区学院东路相接。七都片下桥引道344米,上桥互通937米,宽为8.5米,与纬二路相接。南北引桥两侧各设行人兼自行车天桥一座。
大桥已于2007年2月动土,将于2009年建成通车。届时从市行政管理中心到七都,开车只需十来分钟。
七都岛是未来温州的发展方向,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七都是鹿城区一个海岛镇,与温州市区仅一江之隔,常住人口9000多人,海外华侨15000多人,是著名的侨乡。
收入靠外汇:岛上人均年收入不高,才6166元(2004年统计数据),但是生活水平却不低,来自海外的汇款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支柱。
没有ATM:除了农村信用社,中国银行是岛上唯一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该行唯一的ATM取款机因为几个月都无人问津被撤销。银行工作人员对此的解释是:要说服岛上几乎以文盲为主体的老人使用银行卡,实在太难了!
拿着外币换日用品:有一种说法,看不懂报纸和电视的老太婆,对欧元及美元的汇率却相当熟悉,手头没有零钱时就拿欧元换鸡蛋,1欧元大概换15个本地鸡蛋。岛上通用的外币以美元、欧元和加元为主,以前还有里拉、法郎、荷兰盾……
暑假比春节热闹:因为没有绿卡,往来不自由,所以,许多大人无法回家过年。倒是每年暑假,有许多孩子从国外回来度夏令营。也许“过年回家”这四个字对这些孩子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他们的父母而言,却是心中难舍的梦。
2009年12月18日 00点12分
16
level 8
2005年12月28日,投资4亿多元的温州七都大桥破土动工,据了解,这是温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市政公用桥梁。这一事件,再次勾起了老百姓对七都岛的关注。近距离观察这个号称“温州小岛联合国”的侨乡,许多七都人的海外移民故事随之鲜活了起来。
普通温州市民对七都的了解,似乎都在每年台风来袭前夕,新闻中关于岛上居民安全疏散的报道。其实,除了易遭台风侵袭之外,它还是温州唯一一个岛上侨乡。
七都岛四面环水,最初的居民除了耕种之外,大多以捕鱼为生。从渔民变成海员,是他们改善生存条件的唯一途径,于是,从这些人当中孕育了七都第一代侨民。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出国的是第二代侨民,他们在海外主要从事餐饮业、服装和皮具加工。
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是第三代侨民,在海外主要从事中间贸易。
在校就读的每个本地户口的学生都可能是未来的移民。他们就像风筝,绳子的那头远远地牵在大洋彼岸亲人手里,等到季候风吹起,他们就迎着绳子的方向飞翔……
“隔代教育”让留守儿童性格孤僻
走在前沙村的村道上,迎面来了一个戴着小红帽的小姑娘,四五岁样子,背着小书包边走边玩。记者问她:“小朋友,你的帽子好漂亮啊,谁送的啊?”小姑娘说是妈妈买的。但当记者问她妈妈在哪里时,她却回答不知道。
这时,旁边一位村民见状笑呵呵地插话:小姑娘的爸妈在意大利,孩子生下后就送回来给爷爷奶奶寄养,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来了。
据这个村民介绍,为了节省养育成本,同时为了腾出时间挣钱,大多数人选择将孩子送回老家寄养,等到时机成熟再接到国外上小学,或者中学。
在七都镇教育办的黄保胜老师那里,记者 了解到了下面这些数字:七都岛常住人口9232人,旅居港澳台及海外的人数15200人,是常住人口的1.5倍多,其中,美国5478人,法国3169人,意大利1251人,中国香港1097人……
岛上幼儿园283名学生中,本地户口的只有54人。由于出生率不断下降,在校学生越来越少,镇里的小学已经从去年的5个合并到现在的2个。
2009年12月18日 00点12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