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1+8与8+1典故的由来
诗白海红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孙世娥 楼主
为纪念发迹于宋州,后周恭帝显德七年春节,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
杜太金匮之盟多有“三传约”的记录,即“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收揽兵权,(历史上流传处“杯酒释兵权”的戏剧性学说),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
2016年12月25日 03点12分 1
level 13
孙世娥 楼主
距明年不到2个月时间,太宗把开宝的年号改为了太平兴国。
太宗即位,任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封齐王;任太祖次子赵德昭为京兆尹,封武功郡王;任太祖四子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御驾亲征辽国,29岁的德昭从征。结果在高粱河大战中惨败,太宗不知所踪。这时有人商议立赵德昭为帝。太宗生还,此事便作罢。回京后,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久久不行封赏,将士们不免议论纷纷。
德昭便为将士们请赏,认为即使与辽作战失败了,还是应该赏赐平北汉有功的将领。太宗闻之大怒,就说:“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此言一出,德昭惶恐万分,退朝后便自刎了。得知侄儿死讯之后,赵光义大为悲恸抱着尸体说:“你这个傻孩子何至于此啊?”
二年后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德芳也病死了,时年23岁。就是流传民间大名鼎鼎的“八贤王”的原型。他死后才被太宗追赠为岐王,后改楚王,徽宗时改追封为秦王。
同年九月,朝廷正式公布“金匮之盟”,杜太后遗命兄终弟及说出炉。
三年后的雍熙元年(984),廷美被贬于房州安置,因忧悸成疾而卒,时年38岁。
注意从时间上看,与兄终弟及相关的德昭、德芳、廷美却相继而亡,是巧合还是意外?总之,太宗可放心传位于子了。
不过下面的故事更有意思:太宗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赵光义,而且元佐有武艺,善骑射,还曾经随太宗出征过太原、幽蓟。太宗极爱之,令居东宫,本是最合适的皇储。
不料元佐却因叔父赵廷美冤死而发疯。后又因重阳节未被太宗相召参加家宴,醉酒后怒烧宫院,被废为庶人。直到真宗即位,才恢复大哥元佐的王爵。
哪曾想天命难测,太宗一系直到宋廷南渡高宗无子,禅位于养子孝宗,大宋帝系由此又回到了太祖一脉,延续到南宋崖山之亡。
2016年12月25日 19点12分 4
level 13
孙世娥 楼主
《宋史》提到"金匮之盟"事,《杜太后传》:"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
2016年12月27日 20点12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