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代丧葬制度中最典型的就要算列鼎制度了,简要的来说就是不同等级的贵族陪葬的鼎数是不同的,这也与西周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相契合。
传统上认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士三民一,一说元士三、士一。(见下“列鼎制度”详解)这是后世为简要概括列鼎制度的简化版本,实际处理时不可能这样。因为周朝统治下各诸侯国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大到方圆几百里的齐鲁,小到二十里的附庸,如果都用七鼎,显然无法体现出他们的等级。这也与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不符。
比如西周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M64只有五鼎。


综合考古与文献资料:


【1】天子九鼎,虽然一直没有发现过周代天子的墓葬,但从现有材料推测应当如此。
【2】公侯和王朝高级官僚如上卿之流七鼎。不过春秋初期三门峡虢公墓是九鼎,考虑到这时已经礼崩乐坏,则原来他只能享受七鼎待遇。三门峡虢国墓葬给我们提供一个分析列鼎制度的参照。虢公九鼎,虢公夫人、太子和虢国上卿皆七鼎,而上卿夫人五鼎。从中我们可以认为王后和未继位的太子也可能是七鼎。其他王妃王子的情况应该等而下之。
【3】伯和甸侯、王朝中级官僚五鼎。除此之外,王太子妃、七鼎之国的正妇、世子、最高级别大夫也可能是五鼎。其他公子也是等而下之的。
【4】子男和低级官僚三鼎。其他如五鼎之国的夫人、最高级别大夫、世子等。按照次序,七鼎之国上卿夫人、长子也是。其他夫人公子可能一鼎或两鼎。
【5】卫和不入流的官员一鼎,三鼎之君的夫人、世子、大夫也只有一鼎了。春秋时候还有两鼎的,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人用的。卫应比一般的士要高一级,那很有可能士连一个鼎都捞不着。也许有高级别国家高级的士有机会获得三鼎,一般能弄个鼎就不错了。春秋战国时候两鼎一鼎的墓很常见,大概是士的。但东周时候非常混乱,楚控制下的小国曾也是九鼎,还有一些大夫也是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