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买米记
宝鸡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的一天,我有幸去汉中出差,汉中自古有“天府之国”和“鱼来之乡"之称 ,虽然汉中近在咫尺,自己也不曾踏上这块宝地,要不是因公去汉中,我真对汉中一无所知。柴油机火车头拖着长长地客车厢滴哒哒、滴哒达地声中行进了七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暗自盘算:等公事办完再游览一下汉中美景,顺便买些大米带回去。
几天后,雨过天晴,我早早来到汉中市一个农贸市场,这里分蔬菜区、粮油区……。只见这里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改革开放己初见成效,过去统购统销的粮油产品可进入市场交易,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我经直直奔粮油市场 ,在卖大米的人流中穿来穿去 ,人说汉中是鱼米之乡,果真名副其实,这里大米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我一个摊位一个摊位挑选着:一问价,二看米色泽,三闻大米是否留香,市场自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人,不管谁把自已大米说的天花乱坠,我自有验米良方,一看便知分晓,因为我在南国供事多年,对大米情有独尊,对其质量一目了然。这时,一个农民打扮的老人看见我这么认真,知道我实心想买大米 ,他对着我摆了摆手,示意让我过来:“我的米是梗米,做出的饭老远能闻见米香,吃起来连菜都不要 ”,“是吗”,我心动了,急步走过去,老人脚下摆了一大一小两个袋子,我打开大的袋子见大米晶莹剔透,如一粒粒珍珠,一股米香扑鼻而来。“好米”,我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大叔,你这大米我要了,大袋子多少斤”?“这两个袋子一共60斤”。两袋的“两”“字显然了语气重了些,“我要大袋子里的米”!我有意重复了一遍自已的主张。老人沉思了片刻,欲言又止,好象有什么难言之隐。“要买、这两口袋一起走“,我有点糊涂,为啥要两袋一起走,我纳闷,莫非买好米还要搭次米不成,不知老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老人蹲下来拉了一下我的衣袖,我明白老人让我走近一点说话:“不瞒你老弟,大米也就是这个行情,明人不做暗事,我丑话说在前面,你看现在农民来个钱不容易,种水稻也没利,别人卖米给米里参沙子,让我参沙子良心不安,这不,10斤沙子我不参,但要和大米一起走 ,否则这个米我不卖”。我惊愕地重复着老人的话:“你说买50斤大米也得买走这10斤沙子”,“对“ 。老人不由分说,我为难了,买大米带沙子实在有些离谱,也让人不可思议,但老人诚实交易吃亏也让人吃到明处,仗意执言让人信服。农民种粮食也只能解决温饱,粮食不涨价种无利可图倒也有些道理,老人一席话,流露出时下粮农兄弟种粮的苦衷和无奈,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让我一时难以决择,看看老人那期盼而无助的目光,我心软了,于退无门:“大叔,这沙子能不能少买一点“,“好!给你少算2斤”,经过讨价还价,我终于以每斤6角钱的价格买下了8斤沙子和50斤大米,付完款老人高兴地打道回府,我目送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摸摸自已亲手买下这沙子,心里如十五只桶打水七上八下。扔掉这沙子吧又是钱买来的,不扔拿回家又成什么事?这米、这沙子……。我评估自已的行为是不是太慌堂,真不知自已是对还是错……。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大米和沙子扛回招待所,累的已天昏地暗,所长见我带回这袋沙子,感到很诧异,他质疑我上当受骗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我们一个普通草根群众又奈何得了市场风云变幻呢?……。
真的,我从汉中带回了那袋沙子,因为它必竟是我用血汗钱换来的,它到底有什么用,我一时半会找不出答案,说给别人听,会成为千古奇闻,让人笑掉大牙,我将自己汉中买米经历深深藏在心底,让岁月淡忘它。虽然这件离奇的故事实属个例,也是当初农民急于走出困境而迫不得意而为之。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两个孩子完成了自已的学业,又在南国成家立业,我时常告戒儿女:浪费粮食是对农民的漠视!是对土地的不尊重!今天日子好了,农民富裕了,每每想起那位卖米搭沙子的农夫大叔,又勾起我缕缕思念……。“大叔,您还好吗“?
文学兵
2016年12月12日Dear:
文件传输助手 和 文学兵 在微信上的聊天记录如下,请查收。
————— 2016-12-17 —————
文学兵 09:43
[weixinfile: 汉中买米记》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的一天,我有幸去汉中出差,汉中自古有“天府之国”和“鱼来之乡"之称 ,虽然汉中近在咫尺,自己也不曾踏上这块宝地,要不是因公去汉中,我真对汉中一无所知。柴油机火车头拖着长长地客车厢滴哒哒、滴哒达地声中行进了七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暗自盘算:等公事办完再游览一下汉中美景,顺便买些大米带回去。 几天后,雨过天晴,我早早来到汉中市一个农贸市场,这里分蔬菜区、粮油区……。只见这里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改革开放己初见成效,过去统购统销的粮油产品可进入市场交易,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我经直直奔粮油市场 ,在卖大米的人流中穿来穿去 ,人说汉中是鱼米之乡,果真名副其实,这里大米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我一个摊位一个摊位挑选着:一问价,二看米色泽,三闻大米是否留香,市场自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人,不管谁把自已大米说的天花乱坠,我自有验米良方,一看便知分晓,因为我在南国供事多年,对大米情有独尊,对其质量一目了然。这时,一个农民打扮的老人看见我这么认真,知道我实心想买大米 ,他对着我摆了摆手,示意让我过来:“我的米是梗米,做出的饭老远能闻见米香,吃起来连菜都不要 ”,“是吗”,我心动了,急步走过去,老人脚下摆了一大一小两个袋子,我打开大的袋子见大米晶莹剔透,如一粒粒珍珠,一股米香扑鼻而来。“好米”,我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大叔,你这大米我要了,大袋子多少斤”?“这两个袋子一共60斤”。两袋的“两”“字显然了语气重了些,“我要大袋子里的米”!我有意重复了一遍自已的主张。老人沉思了片刻,欲言又止,好象有什么难言之隐。“要买、这两口袋一起走“,我有点糊涂,为啥要两袋一起走,我纳闷,莫非买好米还要搭次米不成,不知老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老人蹲下来拉了一下我的衣袖,我明白老人让我走近一点说话:“不瞒你老弟,大米也就是这个行情,明人不做暗事,我丑话说在前面,你看现在农民来个钱不容易,种水稻也没利,别人卖米给米里参沙子,让我参沙子良心不安,这不,10斤沙子我不参,但要和大米一起走 ,否则这个米我不卖”。我惊愕地重复着老人的话:“你说买50斤大米也得买走这10斤沙子”,“对“ 。老人不由分说,我为难了,买大米带沙子实在有些离谱,也让人不可思议,但老人诚实交易吃亏也让人吃到明处,仗意执言让人信服。农民种粮食也只能解决温饱,粮食不涨价种无利可图倒也有些道理,老人一席话,流露出时下粮农兄弟种粮的苦衷和无奈,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让我一时难以决择,看看老人那期盼而无助的目光,我心软了,于退无门:“大叔,这沙子能不能少买一点“,“好!给你少算2斤”,经过讨价还价,我终于以每斤6角钱的价格买下了8斤沙子和50斤大米,付完款老人高兴地打道回府,我目送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摸摸自已亲手买下这沙子,心里如十五只桶打水七上八下。扔掉这沙子吧又是钱买来的,不扔拿回家又成什么事?这米、这沙子……。我评估自已的行为是不是太慌堂,真不知自已是对还是错……。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大米和沙子扛回招待所,累的已天昏地暗,所长见我带回这袋沙子,感到很诧异,他质疑我上当受骗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我们一个普通草根群众又奈何得了市场风云变幻呢?……。 真的,我从汉中带回了那袋沙子,因为它必竟是我用血汗钱换来的,它到底有什么用,我一时半会找不出答案,说给别人听,会成为千古奇闻,让人笑掉大牙,我将自己汉中买米经历深深藏在心底,让岁月淡忘它。虽然这件离奇的故事实属个例,也是当初农民急于走出困境而迫不得意而为之。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两个孩子完成了自已的学业,又在南国成家立业,我时常告戒儿女:浪费粮食是对农民的漠视!是对土地的不尊重!今天日子好了,农民富裕了,每每想起那位卖米搭沙子的农夫大叔,又勾起我缕缕思念……。“大叔,您还好吗“? 文学兵 2016年12月12日 ]
2016年12月17日 02点12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