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分别功德论卷中 。。 。。 如来所以广为四部各各说第一者。乃为将来末世遗法之中。或有四姓外学梵志。及四部弟子。共相是非。自称为尊。余人为卑。如是之辈不可称计。故豫防于未然。故开自足之路耳。今称拘邻为第一者。以其释种豪族。王简遣侍从劳苦功报。应叙是第一。又复初化受法。无能先者。亦是第一。善能劝导将养圣众。先受善来之称。复是第一。人中所归仰。遮加越为最。光明之中日为最。星宿中月为最。万川中海为最。四天王中提头赖为最。三十三天中释提桓为最。欲界六天中波旬以为最。色界十八天净居以为最。九十六部僧释僧以为最。九十六种道佛道为上最
201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1
level 11
拘邻比丘等五人中为最。以是言之。拘邻为第一。 优陀夷比丘劝导以为最。比丘皆劝导所以称最者。佛将还度本国。先遣现神变。与王相酬酢。一一解释。人所度不可计。故称劝导最也。摩诃昙比丘。利根捷疾。余比丘皆漏尽成神通。此比丘漏未尽以成神通。故称第一。 凡乘虚者皆以神足。此比丘能行空如履地。是善肘比丘之所能也。故称第一也。 目连神足默往异刹。婆破比丘神足陵虚。声振遐迩。能摄伏外道。故称第一。
201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2
level 11
。 优留毗迦叶所以称第一者。乃宿世以来弟兄三人。常有千弟子相随。今遇释迦文佛世。佛以十八变度迦叶千人。佛众得成。四事供养犹此而兴。以是言之。优留毗迦叶。能将护圣众供养第一也。 江迦叶所以称第一者。佛为说法。一心听受。精谊入神。诸结消尽。德实内充。乃彻骨髓。故脂髓外流。状似汗出。以是言之。心意寂然能降诸结。故称第一
2016年12月03日 07点12分
5
level 11
。 。 。 阿那律,所以称天眼第一者。时佛为大会说法。阿那律在坐上睡眠。佛见其眠谓曰。今如来说法。汝何以眠耶。夫眠者,心意闭塞,与死何异。那律惭愧,克心自誓。从今以后,不敢复眠。不眠遂久,眼便失明。所以然者。凡有六食。眼有二食。一视色。二睡眠。五情亦各有二食。得食者,六根乃全。以眼失眠食故,丧眼根。佛命耆域治之。曰不眠不可治。已失肉眼,无所复睹。五百弟子,各弃驰散。倩人贯针。扪摸补衣。线尽重贯。无人可倩。左右唱曰。谁欲求福者,与我贯针。世尊忽然。到前取来。吾与汝贯。问曰。是谁。曰我是佛也。佛已福足。复欲求福耶。曰福德可厌耶。那律思惟。佛尚求福。况于凡人耶。心中感结。驰向佛视。以至心故,忽得天眼。以得天眼。复重思惟,便得罗汉。凡罗汉皆有三眼。肉眼,天眼,慧眼。那律正有二眼。慧眼天眼也。三眼视者乱,肉天争功。精粗杂观故曰乱也。那律专用天眼。观大千世界。精粗悉睹。别形质中。有识无识。皆悉别知。天人所见。有净不净。极净观者。见世界中,诸有形类。有识无识。见皆动摇。疑谓是虫,而非虫也。不净观者。见饭粒动,皆谓是虫。优劣之殊,有自来矣。以是言之。天眼第一
2016年12月04日 01点12分
8
level 11
离越比丘坐禅入定。所以称第一者。昔波斯匿王。请令坐禅在一树下。时王请入宫食。经历六年不他周旋。正欲移在他树。树神不听。以何为验。将欲移时。树神便散华供养。以是为验。知其不听。何以知其意无他念。时拘絺罗来至离越所曰。何不坐好树下。坐此枯树为。答曰。名仁四辩第一。能分别法义及以应辞。不审分别枯树。是何辩中耶。自我坐此已向六年。不别生枯。仁者方至而便分别耶。王请入宫日日供养。使诸夫人各自当直。六年以满布施发遣。当达嚫时不识主人字。王曰。六年受请不识人名。何定乃尔。答曰。我树下坐。尚不知树枯生。况识人字耶。供养禅福其德至淳。随王所愿可至涅槃。福田之良也。故称乐禅第一也
2016年12月04日 01点12分
9
level 11
他罗婆摩比丘。劝率施立斋讲者。佛委僧事。分部所宜。契经契经一处。毗尼毗尼一处。大法大法一处。坐禅坐禅一处。高座高座一处。乞食乞食一处。教化教化一处。随事部分各使相从。若有檀越来请者。以次差遣不问高下。若有私请者。不听在此例。时檀越请尽。六群比丘。次值贫家怀恨而还。向佛怨言。摩罗见欺。自受好处。见遣贫家。岂是平等耶。佛命摩罗。卿实尔耶。答曰。不也。于时无食。日欲差中。便和牛屎饮以当斋。闻六群语。无以自明。即于佛前吐此粪浆。六群惭愧。二人感结漏尽。二人还为白衣。二人面孔出沸血。命终堕阿鼻也。斋讲者。斋集部众综习所宜。善能劝成故。称第一也
2016年12月04日 01点12分
10
请问,最后的“善能劝成”是什么意思?
2016年12月25日 11点12分
@此间青溪 結合全文看就是,他,把上面提到事務的安排,做的很公正無私,沒有偏袒任何人,,給自己更是嚴苛,,沒有飯吃了,自己竟然吃牛糞汁,,(想起來那個極端生存狂人貝爾)
2016年12月25日 16点12分
@此间青溪 為了自証清白,還把糞汁還給吐出來,,以此來告訴大家他,沒有做任何不對的事情,,有兩個人看見他的舉動直接漏盡正果了,,有2個覺得自己當不了和尚了,退還为白衣,,有2个死了去了地獄
2016年12月25日 16点12分
@此间青溪 善能,勸成,應該就是以身作則,的,告訴大家都要,行的端走的直,,
2016年12月25日 16点12分
level 11
迦旃延所以称善分别义者。将欲撰法。心中惟曰。人间愦闹精思不专。故隐地中七日。撰集大法。已讫呈佛。称曰。善哉。圣所印可。以为一藏。此义微妙。降伏外道故称第一。 又复称第一者。世尊至释翅国。坐一树下执一杖。释种咸来观佛。往弃我女相好胜前。今意复云何。答曰。意者不着世间不染于俗。梵志曰。善哉。受解还去。后诸比丘不解此语。问迦旃延。佛称仁者。辩才折理。解义第一。世尊所答。梵志不染不著者。其义云何。时迦旃延即为解说。比丘当知。眼缘色起痛。缘痛起想。缘想来往。生识分别起染着心。于此染着永已舍离。诸比丘闻说此语。意犹快然。迦旃延观诸比丘意不了。即引喻曰。有人于此。欲求牢固之物。反舍根本而取枝叶。为得牢固不。曰不得也君等亦如是。佛近住此。而反见问。岂非舍本取其末耶。诸比丘即往问佛。称迦旃延所解。如是不审理应尔不。佛答曰。如迦旃延所说。等无有异。以是因缘复称第一
2016年12月04日 06点12分
11
level 11
所以称宾头卢能降伏外道者。毗舍离城中。有质多长者。每患六师贡高自大言。瞿昙沙门。自称为尊。当与其捔技。若彼现一我当现二。如是转倍至三十二。时长者普请内外僧供养讫。立大幢高四丈九尺。置栴檀钵于上。唱言。其能引手取此钵者。便得第一。时宾头卢心自念曰。今当现神足令六师等默然降伏。又念曰。世尊常诫诸弟子。不得现神足。若今不现者。惧彼永以得罪。若现者惧违尊教。俯仰不已。便现神足。伸手取此旃檀钵。升在虚空。绕城七匝。还在座上。谓诸梵志曰。卿等复现其二也。六师默然。时大鬼将军名曰半师。谓六师曰。促现其二。时六师徒众莫知所凑。以是言之。知宾头卢降伏外道最为第一也
2016年12月05日 00点12分
12
level 11
。 所以称拘絺罗为四辩第一者。凡声闻四辩不必具足。或有法辩而无义辩。或有义辩而无法辩。或有应辩而无辞辩。或有辞辩而无应辩。拘絺罗尽具此四辩。舍利弗迦旃延亦有四辩。所以不称为最者。身子自以智慧为主。迦旃延自以撰集为主。故各不称四辩耳。虽复四辩亦不及拘絺罗。拘絺罗但辩一句之义。七日不尽况复四辩。岂可计量乎。以此事故为四辩第一
2016年12月08日 04点12分
15
level 11
所以称难提比丘乞食第一者。余比丘虽复乞食。或不具戒。或有贪心。或左右顾视。心不专一。或避寒暑。然此比丘当乞食时。都无此事。乞食既精。施者福多。今故引喻。以况大小。有人问射法。一人射百步玄毛。一人射地尘出。何者为难。答曰。玄毛为难。虽射而不着地。此不足言也。若施乞食。若施众僧。何者为大施真阿练。喻中玄毛施不得真。喻其射空。其事虽难有得有失。箭着地者。喻施众僧。射毛虽精有失者多。射地虽易未曾失地。福田地厚故无增减。阿练精粗故有得失。难提得精故称第一也
2016年12月08日 04点12分
16
level 11
所以称施罗一坐一食者。此谓头陀一行也。夫阿练法。或乞食。或坐树下。或闲居独处。今此一坐一食者。从早起至日中。若檀越施食。不问多少。其于一处坐食而已。若食未饱坐未移者。可得更食。若已起者不得复食。常一处食而不舍离。故称施罗为第一。所以言金毗罗比丘者。常行七家乞食。不得过七。所以然者。立誓限七故也。乞食时欲福度众生。专心念道无有贪想。若得好恶不以增减。随次乞食不择贫富。若一家二家得食时。更有布施者。足则止。不足便受。若至七家不得食者。便还所止思惟行道。不念明日当至某家不至某家。都无分别之想。故名七家沙门也。还则静坐敛心在道。故称金毗罗于七家乞食为第一也
2016年12月08日 04点12分
17
level 11
所以称狐疑离越常处树下者。在凡夫地。欲求禅定。处在树下。依倚计意。以除缚结。余比丘亦在树下坐禅。所以不称者。以其不能一闻而自专思。此比丘一闻佛教。即能履行专意不舍。六年尽结。前离越者。乐游禅定。行止不异。乐习事殊故各称第一
2016年12月08日 04点12分
18
level 11
。 所以称陀多索比丘乐空者。此比丘入屋解内空。出屋解外空。内空喻识。外空喻身。入屋达识空。出屋解身空。已了内外空。诸法亦如是。此比丘闻说空教戢在心怀。入屋见空即达身识。余比丘者。结尽然后达空。空心难获。贵其先得故称第一
2016年12月08日 04点12分
19
level 11
所以称尼婆比丘五纳为上者。此比丘观身秽漏三十六物。无可贪贵。厌贱此身故。以贱物自障。或说曰。夫衣有可亲近者不可亲近者。何者可亲近。着恶衣令人羞惭自愧。是可亲近。着好衣令人自大奇雅。是不可亲近。弊衣助行。是以着五纳。此比丘善能内外相况故称第一。
2016年12月08日 06点12分
20
level 11
。所以称婆差比丘者。本在家时常以家为患。出家求道常在露坐。若入房室常苦气闭。如似掩口。是以常求露坐思惟行道。然后身体调和气息通畅。行道无阂。以是因缘。称婆差露坐第一
2016年12月08日 06点12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