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马丁而哀
杰克·伦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一天之内把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看完了。这部长篇小说给我带来了不少思索甚至震撼。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2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故事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个快要满21岁的水手,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资产阶级出身的罗丝并对她一见钟情……可故事的结尾随着与罗丝的分手还有好友勃力森登的自杀,心灰意冷的马丁·伊登却突然时来运转,报刊杂志开始采用他的作品,一夜之间他成了万人敬仰的明作家,大笔大笔的金币不断地涌入他的钱包,他成了腰缠万贯的暴发户。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3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他本来已经放弃了战斗,不料胜利却来地太迟了,他那颗早已麻木的心再也感受不到日盼夜盼的狂喜,于是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他好友同样的做法——自杀。这对于部分读者来说的确难以理解。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4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马丁·伊登》集中反映了杰克·伦敦创作思想中的积极和消极这两方面的因素。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我看来)较为单薄,主要就是围绕马丁如何为了缩短和罗丝之间的阶级乃至思想上的差距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而展开的。从这方面来看,它是积极的。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5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但是,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书的最后几章,即在马丁失去罗丝的爱后突然时来运转之际,他却选择了外界所无法理解的方式结束生命,这无疑又给小说披上了一层消极的色彩。他从一个靠出卖劳力糊口、喜欢打架斗殴的不同文理的汉子,通过苦读认识了世界,通过写作而功成名就,在人们面前宣布了自己是个胜者,他在追求中所体会到的充实和幸福已经到达终点,他要帮助一些人的许诺也已经实现。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6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此时此刻的他,于罗丝的回心转意已经无动于衷,一心只想躲到塔希提岛去回避这个喧嚣的世界和炎凉的世态,过一种恬静生活。但是就是在马丁乘船远航的途中,他钻出了舷窗,沉海自溺了......诚然,我最喜欢这部小说的地方就是最后一章描写马丁自杀的段落,那细腻的心理描写把一个自杀者的心境给刻画地入木三分,可是同时它又是最令我费解的,因为在马丁的自杀过程中,他入水的那一刻起,他其实不止一次进行过求生的尝试,他会使劲地挥动四肢,他害怕水淹过鼻子,他那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强烈求生意志正好说明了,他害怕——死亡。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7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他以为他对这个世界已不再留恋了,可当他越来越接近死亡的时候,他又后悔了,但这时一切已为时已晚了,于是只能坦然面对了。那么既然还有活下去的念头,哪怕只有一丁点,就应该活下去,不是吗?于是我不禁思索起马丁求死的原因乃至人生的意义。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8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马丁的自杀并非出于悲观,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出于厌世。或许用现代社会流行的话语来说,他是患了抑郁症。罗丝的一封绝情分手信无疑对他是一个打击,但故事的结尾似乎表明马丁并没有显得有多大的失落,“他根本没有爱过罗丝,他爱的只是爱情完美的幻象。”再加上从故事一开始,马丁与罗丝的爱情就注定失败,他俩爱情的失败并不只是由于阶级差异,更多的还是由双方对彼此的想法的不理解所造成的。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9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马丁埋怨罗丝思想肤浅迂腐,满脑子资产阶级的正统观念,而罗丝则埋怨马丁把时间浪费在在她看来一无是处的写作事业上,她希望他找份安定的工作,然后和她结婚生子。他们都错了吗?我并不认为,但如果非得要说有,那么只能说马丁错在他把罗丝完美化了,罗丝是很美丽,善良,优雅,受过良好教育,但她毕竟还是一个女人,难道世界上会有一个女人只要爱情不要面包吗?清醒吧!马丁!这不能怪罗丝,怪只怪你把她神圣化罢了!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0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至于罗丝,则是犯了爱情致命大忌,她试图改变她的男人,她把马丁看成是手中的一块泥巴,只要凭着她的喜好就能

出一个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可怜的罗丝,她永远都不了解,她永远都改变不了马丁,正如马丁也永远改变不了她一样。至于罗丝在得知马丁发迹后的回心转意,我以为,她真的大错特错了,对于马丁这样一个有原则的汉子来说,她这样做只能换来像书中描述的马丁的冰冷回绝。爱情的路既然已经走到头了,又何必执着地回头找寻那人,那景呢?爱结束了就结束了,分手的人儿不见也罢。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1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那么既然罗丝的爱并不是导致马丁自杀的根本原因,那么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大概是他把这个世界看得太清了吧!其实有时候人就得活得洒脱点,活得糊涂点,为什么要和整个世界较劲过不去呢?可是马丁办不到,他不止一次地庆幸勃力森已经死了。因为他活着,就要面对无知的群众的任意践踏。生活对于他,就像“一道强烈的白光刺痛了一名病人的疲惫的眼睛。”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2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工人阶级的懦弱都令他痛心而无奈。他自己构筑的以爱情为顶端的世界已经垮了,他一生的挚友无声无息的离世,他愈发感到孤单寂寞,孤单是因为孑然一身,寂寞是因为无人了解,诺大一个世界竟然找不到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那么,他的疲惫,他的自杀,我们读者是否能对这样一个人少一点苟责呢?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3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再者,他在知识王国里赶了长长的一段路后已经停止了写作,过着一种漫无目的的人生,他放下心爱的笔,往昔那写作的激情也一去不复返了,可怜的马丁,写作之于他就如水之于鱼一样,既然无法再写作了,他的生命也无法继续了。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4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当然,我了解马丁的立场,了解他爱恨分明的世界观,即便如此,我还是不赞成他轻易结束自己生命的做法。无论活得多寂寞,多无奈,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无法理解我们,我们还是要勇敢地活下去,不是吗?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5
level 7
卢比扬卡 楼主
      末了,我为马丁而哀,更为生命之脆弱而扼腕痛惜!
2008年10月10日 05点10分 16
level 0
作者是想通过马丁的死来反映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可调和,他本身是个强者--通过自学就超越了那些在大学接受教育的所谓上等社会的人,而且花的时间很短,但他仍然会成为社会矛盾的牺牲品。
2009年01月18日 09点01分 17
level 1
这是一个多么现实感的故事啊
2009年05月06日 11点05分 18
level 1
作者是想通过马丁的死来反映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可调和????????>??????无语,马克思看多了吧!
2009年09月21日 11点09分 19
level 2
好像是初中时候看的
也不知道是触到我哪根神经了
看了感觉倍儿郁闷
我整整郁闷了三天
做梦还想呢
现在也很奇怪到底是触到哪根敏感的神经了
呵呵
2009年09月24日 12点09分 2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