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东北网哈尔滨9月28日电 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作为中法文化年文化交流的重头戏之一,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雷诺的经典力作,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将伴着2005年国庆节到来的脚步落户冰城哈尔滨。  记者了解到,即将落户哈尔滨的“红色聚宝盆”是法国当代重要的雕塑家让•彼埃•雷诺的作品,也是第一届中法文化交流年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落户哈尔滨“的红色聚宝盆”,将成为哈尔滨城市标志性雕塑。  这座充满了喜庆和幸运色彩的巨型聚宝盆,通体红色,是继《大拇指》之后,又一件落户国内的法国大师作品。朴实厚重的外形,象征着勃发的生机和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红色聚宝盆”在哈尔滨永久性存在,体现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广泛性,更充分显露出哈尔滨这个曾经“东方小
巴黎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据悉,为了迎接“红色聚宝盆”的到来,哈尔滨将于10月18日举办盛大的揭幕仪式,而法国文化部部长让•雅克•阿雅贡将出席仪式并为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揭幕。 对哈尔滨人来说,“红色聚宝盆”落户哈尔滨,无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惊喜。而“红色聚宝盆”之于中法文化交流、之于哈尔滨城市有何意义,红色聚宝盆将安置在哪里,更是人们共同期待并关心的问题。 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落户哈市 据出巨资引来“红色聚宝盆”的“文化使者”哈尔滨爱建滨江国际社区的开发者,上海爱建集团人士介绍,“红色聚宝盆”雕塑作品在全世界一共有三座,一座安放在巴黎艺术圣殿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一座安放在上海虹桥公园内,第三座即将永久安放在哈尔滨这座有着“东方小巴黎”美称的历史名城。 “聚宝盆”雕塑是观念艺术的代表和象征,充满了喜庆和幸运色彩,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生长、积累、发展的基础含义,代表了一种勃发的生机和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雷诺和他“聚宝盆”雕塑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96年,“金色聚宝盆”在北京故宫的太和门前广场上展示,一时间成了北京街头巷尾的谈话热点,北京市民从诧异、到惊奇、到热烈讨论到最终认可。 早在2003年,“红色聚宝盆”就成为上海艺博会的焦点,并在法国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落户上海。当时,法国文化部部长让•雅克•阿雅贡与上海市市政府领导共同商定,将该文化艺术瑰宝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结晶留在上海市,永久见证中法两国的友谊。在上海城市规划馆门口“红色聚宝盆”雕塑前激动地表示,他要把更多的法国文化艺术带到中国。让•雅克•阿雅贡认为,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越来越多。 当年让•雅克•阿雅贡在异国他乡的上海市看到源于法国的著名雕塑“红色聚宝盆”显得格外兴奋,他挽起同行的法国和中国官员的胳膊,在那尊高高1.8米、直径2米的巨型“聚宝盆”前面合影留念。身着黑色西装、高大而儒雅的阿雅贡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带头高喊着“上海万岁,中法友谊万岁”。 一件雕塑艺术品能够叫法国文化部长以及官员们如此兴奋不已、能够叫众多艺术家们如此痴迷,可见其已经不单单是一件雕塑艺术品了;而中法文化交流标志性雕塑的独特身份,早已经赋予了“红色聚宝盆”以特殊的含义。 这一次乘着中法文化年和振兴东北的东风,“红色聚宝盆”从巴黎走向上海,又从上海走向哈尔滨,成为连接这三座历史名城之间的纽带。 从法国到中国,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件雕塑艺术品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红色聚宝盆”现在所承载的,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艺术收藏品。它承载着中法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承载着巴黎、上海和哈尔滨城市之间的文化互动;承载着哈尔滨国际地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承载着并将见证一个充满活力的哈尔滨的复兴。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揭开面纱那一刹那的激动,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这个巴黎来的雕塑巨作为哈尔滨这个曾经的东方小巴黎重新插上国际化腾飞的翅膀。
	
	2005年10月08日 11点10分
	1
	
      巴黎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据悉,为了迎接“红色聚宝盆”的到来,哈尔滨将于10月18日举办盛大的揭幕仪式,而法国文化部部长让•雅克•阿雅贡将出席仪式并为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揭幕。 对哈尔滨人来说,“红色聚宝盆”落户哈尔滨,无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惊喜。而“红色聚宝盆”之于中法文化交流、之于哈尔滨城市有何意义,红色聚宝盆将安置在哪里,更是人们共同期待并关心的问题。 世界级雕塑“红色聚宝盆”落户哈市 据出巨资引来“红色聚宝盆”的“文化使者”哈尔滨爱建滨江国际社区的开发者,上海爱建集团人士介绍,“红色聚宝盆”雕塑作品在全世界一共有三座,一座安放在巴黎艺术圣殿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一座安放在上海虹桥公园内,第三座即将永久安放在哈尔滨这座有着“东方小巴黎”美称的历史名城。 “聚宝盆”雕塑是观念艺术的代表和象征,充满了喜庆和幸运色彩,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生长、积累、发展的基础含义,代表了一种勃发的生机和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雷诺和他“聚宝盆”雕塑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96年,“金色聚宝盆”在北京故宫的太和门前广场上展示,一时间成了北京街头巷尾的谈话热点,北京市民从诧异、到惊奇、到热烈讨论到最终认可。 早在2003年,“红色聚宝盆”就成为上海艺博会的焦点,并在法国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落户上海。当时,法国文化部部长让•雅克•阿雅贡与上海市市政府领导共同商定,将该文化艺术瑰宝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结晶留在上海市,永久见证中法两国的友谊。在上海城市规划馆门口“红色聚宝盆”雕塑前激动地表示,他要把更多的法国文化艺术带到中国。让•雅克•阿雅贡认为,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越来越多。 当年让•雅克•阿雅贡在异国他乡的上海市看到源于法国的著名雕塑“红色聚宝盆”显得格外兴奋,他挽起同行的法国和中国官员的胳膊,在那尊高高1.8米、直径2米的巨型“聚宝盆”前面合影留念。身着黑色西装、高大而儒雅的阿雅贡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带头高喊着“上海万岁,中法友谊万岁”。 一件雕塑艺术品能够叫法国文化部长以及官员们如此兴奋不已、能够叫众多艺术家们如此痴迷,可见其已经不单单是一件雕塑艺术品了;而中法文化交流标志性雕塑的独特身份,早已经赋予了“红色聚宝盆”以特殊的含义。 这一次乘着中法文化年和振兴东北的东风,“红色聚宝盆”从巴黎走向上海,又从上海走向哈尔滨,成为连接这三座历史名城之间的纽带。 从法国到中国,从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件雕塑艺术品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红色聚宝盆”现在所承载的,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艺术收藏品。它承载着中法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承载着巴黎、上海和哈尔滨城市之间的文化互动;承载着哈尔滨国际地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承载着并将见证一个充满活力的哈尔滨的复兴。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揭开面纱那一刹那的激动,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色聚宝盆”———这个巴黎来的雕塑巨作为哈尔滨这个曾经的东方小巴黎重新插上国际化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