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创出“节约建设”新模式 6000亩粮田保住了
苏锡常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大运河南迁不压废一亩粮田,沪宁高速常州段扩建难觅一个“取土坑”……一个“金点子”,一种新理念———   常州日报讯 昨天清晨6点,全省率先完成改扩建的沪宁高速常州段正式通车。记者在现场看到,双向八车道上车流如织。而南侧不远处的大运河迁移工地,两条笔直的驳岸向前延伸,河面上已是碧波荡漾…… 工程建设现场总指挥刘文荣不由感慨:“真没想到,一个点子,一种理念,6000亩粮田就这样给保住了!”   作为苏锡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全力规划建设特大型城市,一批“重量级”工程浮出水面。然而,围绕“土方”引出的尖锐矛盾,始终困扰着市领导:总投资30多亿元的京杭大运河市区段南迁出城,将致使大片粮田被压废;总投资17亿元的沪宁高速常州段扩建工程,周边早已被河塘“包围”无土可取!与此同时,省政府下达了312国道常州段改线工程今年底通车的“军令状”,工程所需的250万立方米土方又将从何而来?……   如何做到既保证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又能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稀缺的土地资源?常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从艰难的选择中,敏锐地寻找几大工程的“内在联系”,“凹凸相补”发奇想:开挖新运河“多余”的土方,能否变成沪宁高速扩建和312国道改线工程所需的路基土方?经过专家科学测算,“土方加减”切实可行!市交通部门迅速汇集多方力量,制订详细方案。国家交通部和省交通厅领导及专家论证后拍案叫绝。省长梁保华当即作出重要指示,“一河两路”同步施工,堪称“节约建设”的典范之作!希常州全力建好这项造福后代的“民心工程”。   2003年3月,全国交通建设史上鲜见的工程“组合拳”开打了:上万建设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数百台重型装载车穿梭于“三大工程”之间,从新运河挖出的土方,被直接填筑到沪宁高速和312国道的路基上。当地农民目睹这一宏大场面后啧啧感叹:“这么多土方,没有压掉我们一分粮田,真是奇了!”   陪同采访的刘文荣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路”建设所需的土方量,必须以开挖3000亩粮田为代价,而从新运河挖出的土方又必须压废至少3000亩粮田,这“一进一出”,保住了农民的6000多亩耕地……   “节约建设”的新理念正被更多的常州人所接受。记者在市交通部门采访时,又得到了两个有力的佐证:宁常高速7公里长的跨滆湖大桥工程,率先尝试大面积围堰施工,将从湖底取土395万立方米,填补到路基工程,可省耕地2000多亩。而金坛市借扬溧、宁常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同时改造丹金溧漕河城区段,使古老的“护城河”青春焕发,更有效地保护了茅山风景区的生态资源。 
2005年10月02日 17点10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