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图样图森破1412
楼主
学院简介
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淮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创办于1958年。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物理学(师范类)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工电子学科基础部及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部及实验中心。目前在校学生1700余人。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12人;硕士生导师3人;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47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淮南市创新团队1个,淮南市舜耕英才培育对象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已构建一支学科分布全面、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学科2个;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研项目12项。2013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申请专利20项。
学院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现有实验实训用房8700平方米,建有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成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室46个,拥有可正常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多次在全国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立思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曾在安徽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和铜奖;学生通过申报学校百名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就业创业项目获得资助,学生申请专利的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校企合作,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联通淮南市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密切。与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杏林睿光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实训就业基地;与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东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德硕实业有限公司等长期开展校企合作。
学院重视学风建设,力推养成教育,保持优良学风传统,学生就业质量较高,连续多年荣获学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430名毕业生中5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27人被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韩梦婷、吴斌等30余名同学经校企联合培养获得月薪近万元的职位。
电子工程学院将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不断通过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发挥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淮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创办于1958年。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物理学(师范类)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工电子学科基础部及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部及实验中心。目前在校学生1700余人。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12人;硕士生导师3人;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47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淮南市创新团队1个,淮南市舜耕英才培育对象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已构建一支学科分布全面、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学科2个;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研项目12项。2013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申请专利20项。
学院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现有实验实训用房8700平方米,建有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成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室46个,拥有可正常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多次在全国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立思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曾在安徽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和铜奖;学生通过申报学校百名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就业创业项目获得资助,学生申请专利的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校企合作,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联通淮南市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密切。与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杏林睿光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实训就业基地;与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东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德硕实业有限公司等长期开展校企合作。
学院重视学风建设,力推养成教育,保持优良学风传统,学生就业质量较高,连续多年荣获学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430名毕业生中5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27人被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韩梦婷、吴斌等30余名同学经校企联合培养获得月薪近万元的职位。
电子工程学院将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不断通过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发挥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
2016年06月19日 13点06分
1
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淮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创办于1958年。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物理学(师范类)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工电子学科基础部及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部及实验中心。目前在校学生1700余人。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12人;硕士生导师3人;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47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淮南市创新团队1个,淮南市舜耕英才培育对象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已构建一支学科分布全面、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学科2个;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研项目12项。2013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申请专利20项。
学院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现有实验实训用房8700平方米,建有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成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室46个,拥有可正常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多次在全国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立思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曾在安徽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和铜奖;学生通过申报学校百名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就业创业项目获得资助,学生申请专利的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校企合作,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联通淮南市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密切。与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杏林睿光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实训就业基地;与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东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德硕实业有限公司等长期开展校企合作。
学院重视学风建设,力推养成教育,保持优良学风传统,学生就业质量较高,连续多年荣获学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430名毕业生中5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27人被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韩梦婷、吴斌等30余名同学经校企联合培养获得月薪近万元的职位。
电子工程学院将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不断通过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发挥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淮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创办于1958年。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物理学(师范类)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电工电子学科基础部及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部及实验中心。目前在校学生1700余人。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12人;硕士生导师3人;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47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淮南市创新团队1个,淮南市舜耕英才培育对象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已构建一支学科分布全面、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学科2个;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研项目12项。2013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申请专利20项。
学院重视实验实训室建设,现有实验实训用房8700平方米,建有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成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室46个,拥有可正常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多次在全国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立思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曾在安徽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和铜奖;学生通过申报学校百名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就业创业项目获得资助,学生申请专利的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校企合作,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国联通淮南市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密切。与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杏林睿光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实训就业基地;与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东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德硕实业有限公司等长期开展校企合作。
学院重视学风建设,力推养成教育,保持优良学风传统,学生就业质量较高,连续多年荣获学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430名毕业生中5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27人被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韩梦婷、吴斌等30余名同学经校企联合培养获得月薪近万元的职位。
电子工程学院将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不断通过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发挥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