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化石?
黑龙江树化玉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2016年06月19日 08点06分 1
level 12
2016年06月19日 08点06分 2
level 12
2016年06月19日 08点06分 3
level 9
[真棒][真棒][真棒][真棒]
2016年06月19日 08点06分 4
谢谢[茶杯][茶杯]
2016年06月19日 08点06分
level 12
是植物还是虫?
2016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5
level 10
是挺么[真棒][真棒][真棒]
2016年06月19日 12点06分 6
level 13
蜓化石
2016年06月19日 13点06分 8
level 12
谢谢各位[茶杯][茶杯][茶杯]
2016年06月19日 13点06分 9
level 11
蜓为原生动物门、隶属于有孔虫类,一般认为属海生底栖生物,借助于伪足运动,捕捉食物,少数种类可能营浮游生活。蜓壳小,一般长3-6mm,小的不到1mm,最大可达60mm。壳为钙质,通常成纺锤形,故名纺锤蜓。最早见于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末绝灭。是划分与对比海相石炭—二叠纪地层的重要标准化石。
蜓类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的研究只能用素描,随着显微镜的发展,蜓类的结构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也促进了蜓类研究的进展。我国蜓类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最早是朱森、李四光研究的蜓类,蜓类这一词也是由李四光翻译而来,取名为蜓类(上面应该有个竹字头,但是电脑中打不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含蜓地层被发现,从而逐步建立了蜓类的生物地层学,在牙形类未深入研究之前,蜓类一直是划分石炭二叠纪地层的一个有效化石。
因为石炭二叠纪时,华南和华北都位于低纬度区,所以中国的含蜓地层非常发育,比如华北的本溪组、太原组。华南的黄龙组、马平组、船山组、栖霞组、茅口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都有蜓类化石。
2016年06月21日 06点06分 10
level 11
一块分布有数百个个体、名叫“蜓”的古生物化石8月初在榕江县都柳江畔被凯里市一位古生物爱好者发现。
据苗族侗族自治州科协有关专家介绍,“蜓”这种古生物,仅米粒般大小,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绝灭于二叠纪末,是一种生活在古代海洋的单细胞动物,又称为原生动物。蜓的外壳形状像纺锤,日本学者称之为“纺锤虫”。上世纪20年代初,第一个研究该动物的中国人李四光为它取了个中国名词“蜓”。从此,蜓科这个名词,被我国古生物学家沿用到今天。在古生物学上,蜓是原生动物门伪足纲有孔虫目的一个科。
专家称,罕见的蜓科化石是地球历史所珍藏下来的宝贵遗物之一。它在黔东南境内的发现,对于当地普查找矿、研究地质构造以及研究古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6年06月21日 06点06分 11
level 12
[真棒][真棒][真棒]
2016年06月21日 10点06分 12
谢谢[茶杯][茶杯]
2016年06月21日 12点06分
level 13
[真棒][真棒][真棒][真棒][真棒]
2016年06月21日 10点06分 14
谢谢[茶杯][茶杯]
2016年06月21日 12点06分
level 11
学习了
2016年06月21日 12点06分 15
level 13
[真棒][真棒]
2016年06月21日 12点06分 16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