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碟中谍》20周年 重温全系列经典场景TOP10
百度糯米迷影社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穿越20载的一条火线
动作、谍战、特效、悬疑……回顾《碟中谍》系列的魅力之源,似乎很难想清楚到底是哪个关键词戳中了我们的心。紧张刺激的故事推进,精致绝妙的悬念设置,忠奸难辩的群角斗法,这个系列总能不断给人新鲜感。相信这段主旋律瞬间就能点燃你的记忆,片头中燃烧的“火线”贯穿全系列,串联起一个二十年不倒的金字招牌。
  我们当然也不能忘记汤姆·克鲁斯的功劳。《碟中谍》已经是他最独特和持久的标签。阿汤哥与伊桑·亨特似乎早已融为一体,当他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时,对影迷而言,就像是跟他去赴一场又一场惊险刺激的约会。二十年逝去,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经典场景,仍然值得再三回味。
2016年05月22日 15点05分 1
level 10

2016年05月24日 09点05分 3
嗯嗯
2016年05月24日 15点05分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经典场景之——倒吊拦腰锁玉带
  一提起《碟中谍》系列,恐怕影迷们最先想到的还是这个出自第一部的场景——阿汤哥拦腰吊钢丝从穹顶急坠,四肢悬空鼻尖擦地骤停,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相信会令每个观众倒吸一口凉气。曾经还有专业人士测算过,说阿汤如果真以那样的速度拍向地面,由此产生的空气压力足以触发警报。但是关于这一点就不要叫BUG了,就叫艺术比生活更精彩吧。
  说个小趣闻。拍摄这场戏时,因为“头重脚轻”的缘故,阿汤的头频频撞上地板,很难掌控平衡。这可难不倒智慧的阿汤哥。最后,他想出了在鞋子里放硬币,通过“加重砝码”以保持身体与地面的平衡,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
经典场景之——高铁隧道命悬一线
如果非要把上面那个桥段放到《碟中谍》中经典场景的首座,那么这一场戏码应该毫无争议的屈居亚军——在高铁隧道里,巨大的爆炸气浪将阿汤弹到列车外壁上,毫厘之间险些被直升机的底座刺中喉咙,大概也只有“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了”形容这一刻观众的观影感受最为贴切。二十年后回顾当年的N多特效大片,都感觉LOW了,只有这个行云流水版的空中翻转镜头,永远都不OUT!
经典场景之——大鱼吃小鱼的隐喻
  从特效观赏性上来说,这场戏谈不上精彩,但在镜头语言上堪称典范之作。观众紧张的来源在于阿汤哥的处境瞬间反转,特写的鱼缸其实是喻意了“伊森掉进了大鱼吃小鱼的漩涡之中”,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既给力却不着痕迹,真是恰到好处。在文戏中,使用了仰拍特写来增加紧张焦虑感。最后的鱼缸爆破也是全片动作戏中的一大亮点,而在实际拍摄中,这段戏份是在两地分开拍摄的。鱼缸爆破和伊森纵跃的镜头是在派拉蒙影业的摄影棚里完成的,而阿汤哥飞奔跑向大街的镜头是在布拉格市区实景拍摄而成,经过精细的剪辑,两者结合的真正是天衣无缝。
2016年05月24日 10点05分 4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作为大银幕的处女作,也因为阿汤哥力排众议的力荐,J·J·艾布拉姆斯执导本片时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特效加码、节奏提速外,《碟中谍3》值得称赞的是重新回到了第一部“集体作战”的路线上来,使得整个故事推进显得更为饱满与流畅。此外,JJ还煞费苦心的在片中添加了不少情感戏,试图令阿汤哥进一步转型为“铁汉柔情”的典范,但蜻蜓点水式的情感戏略显突兀。当然,这个小遗憾与这部作品的精彩纷呈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2016年05月24日 10点05分 7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经典场景之——上海高楼练蹦极
  本片算是好莱坞A类大片选取中国元素最早的几部之一,而且中国元素并没有沦为摆设,而是成为全片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阿汤哥选择戒备森严的偷盗目标大楼的邻楼作为“起飞”地点,然后惊天一纵飞到目标所在地。期间的空中飞行、幕墙滑行、抽空点射、大街降伞可谓一气呵成,绝不拖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JJ为了保证整个桥段的快速推进节奏,直接将阿汤哥如何在楼内偷窃的环节省掉了。
  有好事者计算过,倘若真如片中设计的那样----阿汤哥从位于上海的中国银行大楼楼顶飞身跃下,最后在延安路着陆,他相当于从浦东跳下后飞行两公里到达浦西……
2016年05月24日 10点05分 8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在经历了婚姻危机、人气下滑、公司解约等一系列的流年不利后,2010年阿汤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好在“人努力,天帮忙”,《碟中谍4》不仅让阿汤重归一线巨星阵营,更是跑出前三部曲一路下滑的V字大反转行情。皮克斯著名导演布拉德·伯德操盘动作大片,呈现了一部畅快淋漓的视听盛宴,可以说是2011年商业片中的最大惊喜。除了在节奏上维系既往系列惯有的紧张压迫感外,片中对于幽默元素及高科技的大量调用,使得阿汤饰演的伊森特工不再只是任性耍酷,他成为全新的精英别纵队的灵魂人物,亦成为全片亮点。
2016年05月24日 10点05分 9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经典场景之——迪拜塔挑战新高度  如果说第一部中的倒吊戏码代表着《碟中谍》系列最优质的经典谍战基因,那么第四部中的徒手爬迪拜塔则浓缩了这个系列现代感与科技感的精华。所谓狂拽酷炫吊炸天,也不过如此了。
  迪拜塔是全球最高的建筑,高达829.8米,汤姆克鲁斯在片中悬吊的位置高度大概在518米左右。毫无疑问,变身蜘蛛侠,徒手攀迪拜,光是这个设定就让观众很High,但高明之处在于对节奏和画面的处理,攀爬手套突然失效,队友的幽默对白,让刺激与轻松结合,揪心与酸爽并重。这一切才将这场大戏推到了全片的高潮。这一场戏你也可以看作是对《碟中谍3》上海高楼蹦极的升级版,所有的戏份都是由阿汤亲自上阵。
经典场景之——车舞狂沙
  这个场景设计或许也只有动画大珈布拉德·伯德才能想得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沙尘暴中不仅要自保安全,还要昏天黑地的抓对手,这个主意很妙,但如何拍出来合逻辑有美感,无疑是个难题。但阿汤哥在导演的指点下真正做到了。在狂风大作、黄沙漫天之中,阿汤哥靠GPS成功找准出发的方向,快速出击。一明一暗一张一弛的画面呈现非常精致, 令人过目难忘。
2016年05月24日 10点05分 10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有了前作的珠玉在前,《碟中谍5》可谓压力山大。不夸张的说,《碟中谍》系列一路下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水涨船高的碟粉,如果不挑战更有难度的“不可能任务”,且还能与剧情有机融合,真的很难交差。从这个意义上而论,《碟中谍5》可以说是无功无过。导演克里斯托夫·迈考利采用了一种最保险的做法,即以人物的个性彰显为主线,而不再以科技与场面制胜。不过,应当承认,从《碟中谍4》起,这 一系列的制作都保持精良,使得全片即使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也让人看得十分惬意。
2016年05月24日 10点05分 11
level 13
Mr念先生 楼主
经典场景之——徒手扒飞机
  阿汤哥徒手扒飞机的拍摄新闻一经流出,立即成为影迷们热议的谈资:阿汤哥又玩命了。不过想想也不意外,到了这一集,要想提升“不可能的任务”的难度,扒飞机简直是顺理成章。本片中的这一幕有些形式大于过程,但阿汤哥的优势就在于此,同样是挑战极,他总能玩得很炫很潇洒。同样的,这一次,阿汤既没有使用替身也没有使用电脑特效,亲自完成了扒飞机(空客A400M运输机)的惊险场景。为了拍摄这个镜头,摄制组在运输机的左翼固定了一台摄像机,为避免超强的风速和空气中的颗粒对眼睛造成损伤,汤姆克鲁斯还佩戴了能够包住整个眼球的特制隐形眼镜。整个飞行场景时长90秒,共花费十天拍摄完成。
经典场景之——6分钟深潜憋气
  为了帮助班吉顺利打入敌人内部,必须潜入深达40米深的水中调换信息卡。为此阿汤和小伙伴在开曼群岛接受了192小时的专业自由潜水训练。最后他们都拿到了AIDA潜水资格证三星,达到自由潜水的水平,相当于专家级别了。如此煞费苦心,只为带给观众逼真的视效。阿汤哥一向乐于亲自上阵,这次,为了营造新意和逼真感,拍摄一个连贯的水下长镜头,已年过半百的阿汤真是拼了。这段戏不着一词不加修饰,用逐渐加快的沉重心跳声作为背景音,也让影院里的观众忍不住屏住呼吸,如果伊桑·亨特还不快点被解救,总觉得坐在影院里也要喘不过气来了。
2016年05月24日 10点05分 12
吧务
level 12
刚写东西用这个作例子
 大家好\\(۶•̀0•́)۶////闪亮登场
     我是小天使桃乐丝✔
   
2016年05月24日 15点05分 14
哎哟不错哦
2016年05月24日 15点05分
2016年05月24日 16点05分
@桃乐i🎏 嘻嘻
2016年05月25日 15点05分
2016年05月25日 16点05分
level 13
,,,
2016年05月24日 16点05分 15

2016年05月24日 16点05分
level 10
不错哦
2016年05月24日 16点05分 16
嗯嗯
2016年05月25日 15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