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3
1920年,徐志摩把张幼仪接到英国,在沙士顿住下,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张幼仪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你徐志摩要我还是不要我,反正我是徐家的人。离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志摩的父亲送了终,直到五十几岁才跟一个医生结了婚。结了婚,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的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她活了八十多岁,在美国死的,三个女人中,数她活得最长。她是最后的胜利者。晚年还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她的侄孙女的采访,写了一本书,把她一生受的屈辱全写出来了。根据这样一本书拍出的电视剧,当然是为张幼仪说话了。林徽因清纯可爱但不懂事,陆小曼干脆就是个交际花,徐志摩虽说英俊潇洒,也难脱认人不准的干系,这一切都不奇怪了。 这本书里有个观点,是很奇特的,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来跟陆小曼结了婚,张幼仪不恨陆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为林拆散了他们夫妻,而是因为林徽因既然答应了徐志摩,后来却没有和他结婚,把徐志摩闪了。她处处都是为徐志摩考虑的,就是离了婚,她还是爱着徐志摩,始终把自己当做徐志摩夫人。 张邦梅写《小脚与西服》的时候,他的爷爷张嘉铸还活着,听说孙女采访了姐姐,要写这样一本书,特意叮嘱,笔下对徐志摩要留情,他怕姐姐一时糊涂,过多地给孙女说些不利于徐志摩的话,孙女不知轻重全写进书里,损害了徐志摩的形象。大概就在《小脚与西服》出版前后,张嘉铸就去世了,他的遗嘱里有一条,就是告别仪式上不要放哀乐,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 张嘉铸生前还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结婚时,张嘉铸不顾姐姐的感情接受得了接受不了,欢欢喜喜地盛装参加了徐志摩的婚礼。这在常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徐志摩把你姐姐甩了,你还西装革履地参加那个人的婚礼,给了现在的人怕就做不到。这个事情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张家人对徐志摩多么重视,再就是徐志摩这个人的魅力多么大。也就是说,徐志摩这个人的品质是非常好的,决不是书上写的,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就要下手的那样的男人,而是很有分寸,很有道德,很讲究品位的。
2005年09月30日 09点09分
1
level 1
“离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志摩的父亲送了终,直到五十几岁才跟一个医生结了婚。”
====================================================
张幼仪离婚后,受到兄弟的示意,在五年内不可以跟其他男子有过近接触。要为徐家保留颜面。也怕被外人说,她跟徐志摩离婚是因为她不检点。
可以说,她一直被传统的思想影响着。
她可以读书、可以有知识、可以坚强、可以有才干
但是,她的思想变不了
只能说,徐志摩要的,她给不了
我想
她是不爱徐志摩的
在她眼中
徐志摩可能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她为徐志摩所做的一切
可能都源于责任
源于传统思想
2009年05月21日 03点05分
10
level 0
总之在林徽因与陆小曼的阴影下,在徐志摩的光辉下,张幼仪唯一让人感到的就是“可怜”不是吗?人们习惯让自己成为高尚的富有同情心的人。但谁真的知道张掖市有血有肉的女人的真正想法呢?
2009年06月16日 15点06分
11
level 0
你怎么知道的是受到示意?五年是这样的话那三十年呢?
2009年10月25日 07点10分
12
level 1
张幼仪尽管是可歌可泣的,但她的有些行为也让人鄙视,有时让人感到阴险,徐陆结婚时,她带着儿子徐积锴去了北平,表面上是让儿子读书,其实另有所图,她这一走,就把徐申如的命根带走了,使徐申如不得不考虑财产分配问题,当时徐申如把财产一分为三,自己一份,徐志摩陆小曼一份,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一份,但徐志摩死后,徐申如老了就把徐家的经营权给了张幼仪,张幼仪就自然而然的全权继承了徐家的财产,而做为徐家合法媳妇的陆小曼却是人财两空。陆小曼的继承权哪去了?
徐志摩死后,张幼仪操办了徐的丧事,而徐申如却不让陆小曼去吊唁自己的丈夫,这公平吗?也有张幼仪的因素在里面。
陆小曼死后,作为合法妻子应该有权和徐志摩合葬吧?可情况却是这样的:
入冬她的病沉重了。勉强挨到1965年的暮春,她终日咳嗽不止,人益发消瘦了,有一天,赵清阁又去看她,应野平也在座。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不会好了,人家说63是一个关口……最近我常常梦见志摩,我们快……快重逢了!”应野平安慰她说:“别迷信!你太爱胡思乱想了。”过了一会儿,赵清阁询问道:“有什么事要我替你做吗?”她断断续续地说:“我……我希望在死后能和志摩合葬,你……能不能办到?”赵清阁为了安慰小曼,不假思索地说:“我尽力想办法,你现在养病要紧。”陆小曼笑着连连道谢,赵清阁的承诺使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1965年4月3日,一代才女、旷世美人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过世,享年63岁。
起初,她的骨灰一直未安葬,暂寄在某处。当时只有陆小曼的表妹吴锦约人一起去骨灰盒寄存处凭吊过。不久就“文化大革命”了,当然更没人会把陆小曼的骨灰入土了,何况她又无子媳。至于陆小曼想葬到硖石徐志摩墓旁的遗愿,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陆小曼默默地带着幽怨长眠了。她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她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与志摩合葬,而这一心愿始终未遂。她生前的老友张奚若、刘海粟向志摩的故乡浙江硖石文化局提出申请,据说硖石徐家不同意当然也包括徐志摩与前妻张幼仪生的儿子徐积锴。换言之,亦即中国半封建的社会意识不允许!
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台湾的陆宗出资,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墓碑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墓上还有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相片,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旁边青松环绕。至此,这位坎坷一生、众说纷纭的不幸女子最后总算画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她在九泉下也可以瞑目了。
这也是张在其中作梗吧?
可怜的陆小曼!
2010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13
1人是有权利分配自己财产的,没有人会把财产交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吧~2如果非要说因为孙子缘故拿到财产,那么陆为何不自己也生一个呢?3夫妻俩都不欢迎的儿媳妇,怎么会让她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还来惹嫌?
2012年10月25日 08点10分
其实,陆小曼也很可怜的,她追求了自己的爱情,却得不到祝福,所有的人都认为徐志摩和她一起是灭顶的,她和徐在一起,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披着西方学术的外衣却用封建的思想把祸水指向女人,到底也是一件牺牲品罢了
2012年10月25日 08点10分
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你不能因为陆小曼不会过日子就怨张幼仅太会过日子错7。
2015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徐父徐母不喜欢陆,陆也没有好好处理与徐父徐母的关系,才导致徐父徐母对陆这样。难道自己的幸福不是自己追求,而是别人施舍的吗?
2016年08月05日 11点08分
level 1
我觉得林徽因是个才女不错,但是她的品质令人怀疑,她知道徐志摩已经是有夫之妇了,为什么还接受徐志摩的追求,而让他们离婚,想想就知道在异国他乡的人被丈夫逼着打胎,离婚,是多么大的打击,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身为女人为什么不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下呢,对于一个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来说,对于她的行为很是让人不解。
更多的是喜欢张幼仪,一个精明、坚强、独立、智慧的女人,她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化身。
2012年07月26日 06点07分
19
level 9
张幼仪是一个心计很重的女人,她要复仇,什么都干得出来。
2013年12月23日 16点12分
21
关键人家啥都没干,
2016年11月25日 04点11分
level 11
你会不断的遇见一些人,也会不停的和一些人说再见,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再回陌生,从臭味相投到分道扬镳,从相见恨晚到不如不见。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新的开始。
——八岁那一年,抓住那只蝉,我以为抓住了夏天。
——十八岁那年,吻过她的脸,我以为能和她永远。
2013年12月26日 04点12分
23
level 11
你会不断的遇见一些人,也会不停的和一些人说再见,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再回陌生,从臭味相投到分道扬镳,从相见恨晚到不如不见。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新的开始。
——八岁那一年,抓住那只蝉,我以为抓住了夏天。
——十八岁那年,吻过她的脸,我以为能和她永远。
2013年12月26日 14点12分
24
level 11
你会不断的遇见一些人,也会不停的和一些人说再见,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再回陌生,从臭味相投到分道扬镳,从相见恨晚到不如不见。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新的开始。
——八岁那一年,抓住那只蝉,我以为抓住了夏天。
——十八岁那年,吻过她的脸,我以为能和她永远。
2013年12月26日 14点12分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