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象战评述 [转帖]
帝国时代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大象作为现代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在更新世(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前)以后,其种类从400余种减少到只剩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自然也只能和这两种象打交道,由于文明地域分布和象的驯化特性等因素,古代可以用于作战的主要是亚洲象。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是亚洲象最大的产地,这些地方的古代军队里,象军还成为了主要军种之一,有很多大规模使用大象的记录。此外在地中海地区、西亚、中亚、中国等地,也都曾有大象参战的记录,只是规模有限。 象军使用的结果也是耐人寻味的,既有一些成功的战例,又有更多失败的记录。象军的攻击力和防护力固然很强,但大象在战斗中难以驾驭的特性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机动力差也是其重要缺陷。因此总体上看,象军的使用并没有收到其想象中应有的效果 
200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1
level 1
一、希腊罗马时代的象战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就开始驯养大象,虽然没有见到那时使用大象作战的记录,但人们如果不把这种体型庞大的巨兽用于军事倒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在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都已有关于象的记载,商周时期可能就把大象用来打仗。如《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等等。 在印度,许多史诗和佛学典籍表明,象军更是成为一个重要的军种,这点以后再述。从这些零星的记载中,最早的象战起源和时间已不可知,在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象战应发生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东征时的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的军队里有来自印度的部队及15头大象,这些大象被部署在战线中央、波斯的金苹果长矛手的前面。战斗中由于亚历山大并未攻打波斯军的中央,而从左翼突破后进行卷击而造成波军全线溃退,这些大象没发挥什么作用,活着的都落入了亚历山大之手。 五年后的希达斯皮斯河之战是大量使用战象的经典战例。战前亚历山大曾从友好的键陀罗国王那里得到了30头大象,但希腊人看来只是把它们用来作运输之用了,没用于战场。对方的波鲁斯国王使用了200头左右的大象(实际上大约只有百余头)。遵照狄奥多洛斯和库尔提阿斯的记述,对波鲁斯抗击亚历山大的战斗部署描写如下(阿瑞安的书里大致相同):“印度国王率领雄壮的队伍向前开进,为保卫他的国家而抵抗来自西方的大胆的侵略者。200只巨象被一只一只地布置在不下1000名步兵之间,大概排成了8列,组成中央战线。波鲁斯王坚信这些特意布署的巨兽会吓倒外国士兵,并使受惊的战马难以驾驭。 在象的后面部署着由3万名步兵组成的密集队伍,两翼凸出,步兵纵队在象群中间向前推进。这样,印度军队的阵势与一座城池十分相像,站立的象群有如城池的塔楼,象群中间排列的步兵就像塔楼之间一道道墙一样。战线的两翼有骑兵和战车掩护。骑兵有4000名,战车为300辆。”象兵或在绑在象背上的方箱(如同塔楼)里面,或骑在象的赤背上。战象驮有3名战士,其中2名从侧面发射,另一名从后面发射。还有第四人为驭者,手持刺棒以指引战象沿某一方向前进。看来,波鲁斯王做好了用象兵克制马其顿优势骑兵和方阵的打算。 亚历山大面对印度军队已布置好的阵势,在渡河后迅速调动一队骑兵发起猛攻,逼迫波鲁斯的骑兵紧急改变队形,并且趁着波鲁斯骑兵在改变队形而陷入混乱之机,率领另一队骑兵向他们猛扑。波鲁斯军队的右翼被打乱了。这时,波鲁斯王推进他那构成阵势第一行列的战象,他的败退下来的骑兵于是急急忙忙向他们自己的战象靠拢,好像是要寻找一堵良好的避风墙似的。这时印度象官则驱赶着战象去阻击亚历山大的骑兵。亚历山大于是下令骑兵闪开,让步兵迎战战象。马其顿方阵与印度战象开始了残酷的战斗。 亚历山大骑兵把战象四面包围起来,从四面八方向大象和上面的象兵投射出无数的箭和标枪。这时败退的印度骑兵溃下来,与大象混在一起,受投枪和弓箭打击的战象也肆意践踏。而马其顿军多在外围,回旋余地大,可以视情况冲锋、退却和追击,而且标枪兵一直不停地进行投射,因而受大象的伤害较小,而夹杂在象群中间行动的印度步兵,却遭到严重的伤害。最后,战象精疲力竭,无力冲撞,就自动后撤。马其顿骑兵乘机把印度军全线包围起来,马其顿方阵把盾牌连接起来,组成密集队形,紧紧地向他们压过来,印度军遭到惨重损失,只有少数人从马其顿骑兵的空隙中逃了出去。这一战,印度步兵阵亡二万人,骑兵损失三千人,战车全部被毁,幸存的战象全被俘获。波鲁斯的两个儿子、本地区的总督以及其它指挥官也几乎全被打死。而马其顿军队阵亡的骑兵仅三百人,步兵七百人。 希达斯皮斯河会战的最显著特点是象战。战象高大勇猛,如果使用得当,战术得法,会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而波鲁斯象战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消极防御和部署失当造成的。波鲁斯所布阵法,面对机动灵活、积极进攻的西方军队,不但没有发挥出威力,反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大象的威力在马其顿弓箭手、投枪手的打击下丧失了,并使夹杂在象群中间的印度步兵(这也是部署上的失策)和撤退到象群后面的骑兵惨遭践踏,处于自相残杀的境地。从波罗斯的失败,印度人吸取了教训,从此以后,布阵战法一般不再采用,逐渐被机动灵活的战术所取代。 
200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2
level 1
帖木儿入侵印度和莫卧儿王朝建立前后,也有几次著名的象战。1398年12月帖木儿进军德里,德里苏丹马茂德率1万骑兵、4万步兵和120头战象迎战。帖木儿首战不利,在军营周围挖掘战壕,并用大量水牛固定系在一起,形成障碍物,限制印度人战象的作用。 12月17日的会战中,帖木儿以骆驼上系干草,点着后向印度象群冲击,象性畏火,四散而逃,还冲跨了印军的阵形。帖木儿乘胜占领德里,虏获战利品无数,并屠杀了十万印度教战俘。帖木儿从印度带走了一些战象,其中在1402年的安卡拉会战中,帖木儿将32头战象部署在中央,给巴耶济德精锐的加尼沙里军团以沉重打击。 1526年4月,巴布尔率2.5万人(或说1.2万人)进攻德里,德里洛迪王朝苏丹易卜拉欣统率10万大军及1000头战象迎战于帕尼帕特,即第一次帕尼伯特战役。巴布尔采取骑兵协同炮队作战及两翼包抄敌军后方的战术,全歼洛迪朝军队,取得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的胜利。 易卜拉欣苏丹与格温特的拉其普特王公比克拉马奇德一同阵亡。巴布尔派遣长子胡马雍率军占领亚格拉和德里,4月27日在德里大清真寺的礼拜堂仪式上巴布尔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结束了德里苏丹国家在印度的统治。次年3月,巴布尔又用同样的战术在坎奴战役中打败了拉其普特120名王公们的包括500头战象的8万联军,巩固了莫卧儿王朝的统治。 巴布尔死后,苏尔王朝兴起,与莫卧儿展开争夺,一度将莫卧儿赶出印度,苏尔汗最强盛时曾拥有15万骑兵、2.5万步兵、300头大象和大炮,其死后事业衰落,莫卧儿人卷土重来。1566年阿克巴初即位时,前苏尔王朝贵族阿迪尔沙的干练的统帅喜穆率军3万、象军1500头大败莫卧儿军,攻占阿格拉和德里。阿克巴和宰相培拉姆汗率领骑兵2万向德里进军。这年11月5日展开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喜穆依靠优势兵力和象军取得了最初的胜利。莫卧儿军用迂回战术攻敌两翼,同时利用中锋向前推进使敌阵混乱,并充分发挥炮火和弓箭手的威力攻击敌军战象,获得重大战果,击毙喜穆的两员大将。喜穆为扭转不利战局而发动攻击,但眼睛中箭深入脑部,立即昏倒在地。阿富汗军因失主帅而惊慌溃逃,莫卧儿军发动总攻取得了最后胜利,喜穆被俘之后处死。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具有重大意义,它结束了莫卧儿人与阿富汗人之间的长期斗争,标志着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治权的确立,并开始了领土扩张。阿克巴统一印度后,其中央的禁军有15万人,包括4.5万人的骑兵和5000头战象。据说阿克巴皇帝在攻占希托安要塞的战斗中,一次就出动了300头大象参战。 17世纪时,南方的马拉塔人兴起,使得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和瓦解。马拉塔人最强大的国王希瓦吉拥有一支包括1260头战象的军队。1760年,马拉塔诸邦联盟派出了一支35万人的大军,包括400头象和许多大炮,北上与阿富汗杜兰尼的阿赫迈德沙争夺北印度的控制权。阿赫迈德沙的阿富汗军在军纪和作战方法、骑兵优势、火炮威力等方面都胜过马拉塔军,本人又擅长军事指挥才能和外交手腕。结果以马拉塔失败,伤亡10余万人而收场,这就是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 最后阿富汗人也因损失较大而没有站住脚,马克思的一段话比较有趣:“大莫卧儿人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近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随着印度各地被英国渐次征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象兵作为一个兵种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用大象打仗的个别事件一直持续到较晚的时间。
200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5
level 1
三、中国及中南半岛上的象战 如前所述,中国在商周时期可能使用了大象作战,或许会成为象战最早的国家。传说春秋吴国伐楚,楚曾出动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见记载。南朝和隋和林邑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 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边以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另一次是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阱,复以弓弩射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 970年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中国云南等地民族多有使象者,《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唐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欢迎唐使袁滋,就是“先饰象12头引前”,次才为马队、乐队;据傣文《泐史》载: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时,“有白象九千条”,可见象之多。明朝对云南的几次用兵,都有和土蛮战象作战的记载。如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并以击毙之象“烹以享士”,犒劳三军。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 中南半岛上使用象军较多的国家除了占城(林邑)外,还有柬、老、缅、泰等国,而这些国家由于条件限制,乘马骑兵无法发展或者较弱,所以象军自然就是主要的乘骑军。史载公元二世纪时,扶南王混盘况就“教习乘象”,并吞诸邑。南掌王桑森泰(14-15世纪时在位)时,有军队70万人(看到这个数目千万不要吃惊,古代东南亚各国的军队数目往往是夸大十倍左右的,只要缩水为十分之一就行了)。真腊与占城、占城与越南、真腊与暹罗之间的战争中,战象往往是一个有力的武器。 16世纪的暹缅战争中,有几次大规模使用象军的大战。最初缅甸强大,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弱小。初时暹罗捕获了七头白象(象一般是黑色的,一旦发现或捕获白象,就是十分罕见的事,古时,泰国人以此作为祥瑞之兆),国中大悦,暹王摩诃•查克腊帕特王被上尊号为“白象王”,扬名一时。缅王莽应龙闻讯后派人索取白象,暹王自然不与,反而回信让缅王多多“修德”,国中自然会出现祥瑞的白象,云云。 结果1561年,莽应龙统兵90万(需要缩水的数字,同上)来伐,暹罗失败,最后以王子入质、多加入贡,并贡献四头白象而收场,是为“白象战争”。七年后,莽应龙卷土再来,这一次攻陷了首都阿瑜陀耶,干脆灭了暹罗,扶立傀儡。十五年后,暹罗王子纳黎萱发动复国战争,自立为王。1592年素攀府会战,纳黎萱与缅军主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进行了骑象的单挑格斗,缅甸王储砍破暹王帽盔,暹王击中了缅王储的右肩,结果缅甸王储当即死于象颈。此役暹罗大胜,俘获的缅军大象就有800余头。暹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势拍,也一举成名,受到暹罗人的顶礼膜拜,还有名垂青史的殊荣。
200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6
level 1
补充一点,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率军再次远征非洲那次战斗。迦太基人统帅哈斯德鲁巴尔,其实就是汉尼拔,这是姓和名给我们造成的混乱,前面的那个哈斯德鲁巴尔是汉尼拔的父亲。这次战斗,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声学武器,一代名帅也算败的不冤。 关于象军,似乎主要是那些马匹较少而且质量不高的地区对高质量骑兵的一种替代武装。这是一个有趣但是没有继续发展的兵种。究其原因,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史前狩猎人类就是大象的灾难,北方的猛犸,南方的反齿象,小毛象等的灭绝无一不是和原始人的狩猎有关 -- 北方狩猎民族有用猛犸的头骨盖房子的,对这些生长期长,而且生殖能力有限的动物简直是灾难性的捕杀。它们的厚皮,早已经证明不是标枪和弓箭的对手。因此,战象更近乎于一种威慑武器。同时它的机动性比较糟糕,如同德国的虎王坦克一样对道路要求太高。再有,补充困难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吧。
200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8
level 1
[完]
200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9
level 12
好,顶
2005年09月27日 23点09分 10
level 1
不易啊!支持。
2005年09月28日 10点09分 11
level 12
楼上的ID真好笑
2005年09月28日 12点09分 12
level 0
不过后来汉尼拔从国内又得到过40头像,在攻打诺拉城时死了N头象
2005年09月28日 14点09分 13
level 0
我看的书都把汉尼拔的爸爸译成哈米尔卡-巴卡,把汉尼拔的姐夫,弟弟哈斯杜鲁拔-巴卡和BC204年的那个哈斯杜鲁拔-吉斯科才译成哈斯杜鲁拔的,哈斯杜鲁拔的译法和哈米尔卡一样吗 ?
2005年09月28日 15点09分 14
level 0
“补充一点,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率军再次远征非洲那次战斗。迦太基人统帅哈斯德鲁巴尔,其实就是汉尼拔”有误,这个BC204年哈斯德鲁巴尔是哈斯杜鲁拔-吉斯科,汉尼拔-巴卡此时还在意大利作战,汉尼拔是BC203年回国的,在BC202年指挥了扎马会战,怎么可能在BC204年同大西庀阿决战呢?当时西法克斯都还站在加太基这边呢,加太基在非洲还是有很大优势呢,不比扎马会战。如果汉尼拔指挥BC204年那场,估计在大优势下还不会输,像扎马是努米底亚已经转到罗马一方了,汉尼拔仗以成名的骑兵方面已经处于劣势了,所以才会被合围,早点回来就好了……
2005年09月28日 15点09分 15
level 1
原文如此,我是如实转帖的,实际上我也就此持不同的意见。
2005年09月28日 16点09分 16
level 0
哦,你也可以说一下啊……你活跃的地方可真多,第N次看到你了,在历史吧转了不少好帖
2005年09月28日 16点09分 17
level 1
多谢楼上的朋友,抬爱了~
2005年09月28日 16点09分 18
level 12
60.55.80 分析的很详细啊
2005年09月28日 23点09分 19
level 2
顺便再补充一下:吴世藩当年在昆明城下也用大象来对抗清军
2005年09月30日 11点09分 20
level 1
那中国也应该有象兵才是。
2005年09月30日 15点09分 21
level 12
云南大象
2005年10月01日 02点10分 22
level 1
帝国时代
2006年07月12日 08点07分 23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