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不知道古人都是叫字得么,应该教孔明。郭德纲说过艺人最后拼的是文化。。
2016年03月28日 16点03分
1
level 1
名讳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但不能直呼其名,而且在书写的时候也不能使用这些字,于是只能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等方法予以回避,也称避名讳。《公羊传"闵公元年》书云:“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2016年03月28日 17点03分
6
level 1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大量史实,「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他首先就因为回避父亲的名字,而改变了别人的名字。因为其父叫司马谈,所以我们在长长的《史记》中找不到一个“谈”字,有一个人名叫“赵谈”,司马迁就把他改成了“赵通”。当然还有别的字,为了避秦庄襄王子楚之名讳,将“楚”改成了“荆”,汉武帝名彻,司马迁《史记》中就将“蒯彻”改为“蒯通”;汉文帝名恒,《史记》就改“恒山”为“常山”。 同样的,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为了避开他父亲的名字“泰”字,所以我们在他那一百二十卷的大作中找不到一个“泰”字。改称郭泰为郭太,郑泰为郑太。用现代的习惯来看,他是把别人都改变性别,做人家的“
太太
”了。还有汉高祖叫刘邦,《汉书》为避其讳,于是把其他的“邦”都改成了“国”。他们这一改不要紧,我们这些后代认真读史书的人,却不是成了误读吗? 名讳之风到了唐代更盛,如唐高祖名渊,所以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里改针灸穴位“太渊”为“太泉”;唐高宗名治,刘禹锡《刘宾客文集》卷六《鉴药》就改“治身”为“理身”。不但字须改,甚至连偏旁也要避讳,唐太宗名世民,除了“世”改为“代”,从“世”之字亦改为从“曳”,所以《太素》里的注文“飧泄”改作了“飧洩”。柳宗元《捕蛇者说》将“民风”改写为“人风”。
2016年03月28日 17点03分
7
这扯远了, 说得好像周瑜是诸葛亮他爹似得
2016年03月29日 18点03分
level 1
叫字那是尊称,他俩在里面都干起来了还尊称呢。在吵架的情景下直呼其名更贴切吧。
2016年03月28日 17点03分
10
吵架就应该直娘贼,狗杀才之类的,直呼其名战斗力太弱
2016年03月29日 05点03分
@D·十·三 毕竟文化人,心里骂就可以了
2016年03月29日 10点03分
level 1
我觉得并不是开心麻花没文化,这样称呼一方面是便于观众理解,另外也利于作品的流畅性和搞笑性
2016年03月28日 18点03分
11
叫孔明比叫亮流畅?
2016年03月28日 18点03分
和我说说其中道理,这我到挺好奇的。
2016年03月28日 18点03分
@熊猫风中闪 叫孔明相对来说显得正式,不太适合喜剧这种偏闹剧的表演形式。一边喊着孔明一边俩人嬉笑怒骂容易让观众有一种违和感
2016年03月29日 03点03分
level 5
我觉得小品嘛,演得夸张些都无所谓,没必要尊从这些称呼,就像小乔的乳名叫柳岩,根本是喜剧人为了调节气氛而定的,不代表喜欢人不懂得这些细节,小品如果都搞这些繁文缛节那就没可观性可言
2016年03月29日 00点03分
20
对溜。。。楼主实在没话题了
2016年03月29日 15点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