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我的观剧生涯
沈于兰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兰觞伶 楼主
一楼摆渡
2008年07月12日 17点07分 1
level 10
YY一下……反正偶一直记得idol说,在电台听时猛然间以为是吕给她配戏来了,呵呵~~~要过一会才能反应过来偶觉得那个时候的戏迷好幸福哦,成天都有戏看,而且那会儿老
太太
们也还都能演~呀呀~~~我才在大吕上怀念过丁赛君的皇甫少华,这会儿又看到了……
2008年07月13日 02点07分 4
level 1
还看到过一个人的看戏笔记,说某一天某个戏,吕瑞英嗓子失润,改为朱东韵,每个观众退2毛钱。
2008年07月13日 07点07分 5
level 6
兰觞伶 楼主
哈哈,那当时票价是多少啊,算算百分比。这样说,杨八姐只能她演了,或者说只她演才可以生旦俱用不同唱腔,貌似老王也演过。电台什么时候可以再放一回啊TAT
2008年07月14日 00点07分 6
level 6
兰觞伶 楼主
啧啧啧,那不得了,退了2成了~~~等于打了个八折~~什么戏来的~~
2008年07月14日 08点07分 9
level 1
我记错了,是1角钱,不是2角钱:后来,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一天,我走过(经常要去那附近买米买山芋买啥的)人民大舞台,见到贴出一张告示:因吕瑞英嗓音失调,红娘一角改由朱东韵扮演。为致歉意,每位观众入场时退回一角钱。好奇怪哦。朱东韵和吕瑞英的差价就在那一角钱上体现出来。而不是采用改日再演原票通用的办法。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就此留下了梨园行内头牌二牌三牌差价的深刻印象。朱东韵是演崔莺莺的第二梯队,后来也和刘觉版的张生一起上演——但是我没有去看过。
2008年07月14日 08点07分 11
level 1
10楼是另外一个戏迷的日记。
2008年07月14日 08点07分 12
level 1
送你一张毕春芳的画册里拍的照片,我不懂技术,不会裁剪。我在孔夫子上找到的。
2008年07月14日 08点07分 13
level 6
兰觞伶 楼主
这些东西现在读起来都觉得很有意思,怪不得大家都喜欢翻故纸陈章,有种真实而新颖的感觉。这张婚纱照很好看,戚毕都风华正茂,那时候好像好多都拍了婚纱照的,不知是流行还是为了宣传
2008年07月15日 05点07分 14
level 10
俺也觉得10楼滴筒子应该很有米……现在更是如此,票价都贵得要命,反正是经不起10楼那样如此高频率看哒。想起去年她们L.A的演出,票价好便宜哦,而且看的都是名家哦,而且有她哦……555啧啧~~~老毕这张很帅……
2008年07月16日 05点07分 16
level 1
那个时候票价也不贵吧,估计1块钱左右。上海工人的工资怎么说也有四五十吧。不过天天看也不行啊……
2008年07月16日 06点07分 17
level 6
兰觞伶 楼主
话说,也许人家都是赠票来的?有米那是肯定了~~~
2008年07月17日 01点07分 18
level 1
我想到我的观剧生涯了~~~就要上初中那年,暑假好像很长,我被接到我五姨家玩儿,在那看了一场二人转。也算是我第一次有意识的看戏吧。那也是一个晚上,台子就是露天搭建的,剧团——也就是个小戏班——不知道从哪请来的,据说旦角是原来县评剧团的。戏开演前,照例有个“小帽”,旦和丑(二人转就是旦和丑)插科打诨,调笑一下,活跃气氛,相当于“开篇”吧。旦大概有五十岁了,人们对她的评价就是“能骂”,二人转一般都有点“荤口”。丑不过三十左右。小帽似乎没唱,就是俩人互相开着对方以及对方父母的玩笑。正戏叫《刘云打母》,刘云是个不孝子,对老娘不好,而娶得媳妇却挺孝顺。也许是教化戏吧,寄希望于儿媳。戏并不感人,刘母的形象也不够好。二人转里感人的戏,我觉得算是冯奎卖妻吧。
2008年07月17日 05点07分 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