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六韬》、《三略》是古代重要的汉族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代表作。太公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第六《犬韬司马》。
2015年12月27日 06点12分
1
level 14
《黄石公三略》,亦称《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军事著作,属于道家兵书,相传作者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最早提及此书的是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在这里遇见一自称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说是《黄石公三略》),其后此公便不见于史载。张良得书,潜心研究,后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但据考证,《黄石公三略》的成书当不早于西汉中期,它是后人在吸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假托前人名义编纂而成,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黄石公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3个部分,共3800余字。与前代兵书不同,它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尤其侧重阐述政略,这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专著。《三略》的另一个特点,即是大量引用古代兵书《军谶》、《军势》中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共引用了700余字,占全书的1/6强。因而为后人保留了这两部已佚兵书的部分精华。
2015年12月27日 06点12分
2
level 14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还有一种说法是:《龙韬》、《虎韬》、《凤韬》、《狼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做《六韬》)。《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2015年12月27日 06点12分
4
level 14
左传春秋里有一回“伍子胥文超百里奚,武胜秦姬辇”,里面提到了三略六韬,颇为经典。
2015年12月27日 06点12分
5
level 14
“三略者,略天、略地、略人也。六韬者,乃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文韬、武韬是也。”
2015年12月27日 06点12分
6
level 14
“龙韬,取真龙见首不见尾,有形无像,又像无形之意,以为疑兵。与敌周旋,使其莫知我虚实,伺机而破敌也。虎韬,取猛虎慑百兽之意,广布军威,使我军攻必克,战必胜,威名扬于天下,敌方自然闻风丧胆,畏之如虎。豹韬,取金钱豹迅猛异常之意,讲的是兵贵神速,攻则迅雷不及掩耳,退则出其不意。还讲究骁勇剽悍,有斩将夺旗之勇,虽剩一兵一卒也要血战到底,宁死不降。犬韬,取犬之多智有谋之意,善攻善守,明能攻战,暗能埋伏,有勇有谋,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以逸待劳……”
“文韬者,讲究善用天时地利人和以为战,讲的是以寡胜众,以弱胜强,明晓兵书战策,善兴仁义之师,会用反间之计,以一当十,以十胜百。武韬者,讲究排兵布阵,逗引埋伏,引敌入绝路,攻之以水火,拒敌而歼之。
2015年12月27日 06点12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