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快樂的限度
哲学哲学鸡蛋糕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小小雪空 楼主
出处:鱼之乐,作者为王教授,地址为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18.html
2015年11月21日 12点11分 1
level 12
小小雪空 楼主
尼采在《破曉》(Daybreak) 有一節談到快樂的限度:
「很多人只能達到中等程度的快樂:正如我們沒理由因為有些人吃了藥也不能痊癒、有些甚至經常身體不適,而反對醫學,我們也沒理由因為有些人只能達到中等程度的快樂,而批評他們智慧不夠,以致想不到如何令自己更加快樂。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幸能發現那人生哲學,足以讓他明白到自己快樂的限度:即使如此,他的生命依然可以是悲慘的,沒有甚麼令人欣羨之處。」(345)
尼采這裏指出的是,每個人的快樂程度,都有先天的限制,有一個「快樂的限度」;就算能清除一些後天的限制(例如不愁衣食、不必為金錢做不樂意做的事、解除了工作壓力、家庭生活美滿),先天的性情和心理傾向,仍然會限制一個人快樂的程度,而這些性情和心理傾向卻是改變不了的。
所謂「快樂的限度」,指的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快樂的定點,而只是指不能超越的上限。假如你未到上限,便有機會令自己更快樂 --- 透過消除一些後天的限制。要是你已到了自己「快樂的限度」,那麼,無論你怎樣做,也不會更加快樂。(這是簡化了的講法,因為很難肯定是否所有可以清除的後天限制都已清除;「快樂的限度」只是抽象的理解,實際上是不容易判斷是否已到達這限度。)
尼采這段文字的另一個重點是快樂和思考的關係:「快樂的限度」是不能靠思考來衝破的。假如你已到了上限,那麼,無論你如何思考,無論你明白了多少「快樂之道」,無論你講得出多少有關快樂的「有智慧的說話」,無論你是學佛、參禪、冥想、還是修道,你也無法令自己更加快樂。好比身患絕症,藥石無靈,到了自己「快樂的限度」,便甚麼思考也不能令你更快樂;思考能幫助你的,只是明白到自己快樂的限度,從而避免對快樂有過多的幻想。
這個看法十分悲觀,但吻合我的觀察和經驗。我有幾位朋友是明顯的例證,無論他們的生活如何改變,就算是變得越來越好(例如搬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城市、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身體比從前健康),他們依然是不甚快樂,對生活永遠表達類似的不滿。關於快樂和思考的關係,沒有比以下更簡單的例子:「知足常樂」的道理,人人明白,但純粹因為明白這道理而變得更快樂的人,恐怕世間難尋。
(尼采在這裏說的「快樂」,大致是我們日常用語裏「活得開心」的意思。跟一般人的看法不同,尼采質疑「快樂」是否值得追求;這是本文的題外話,以後有機會再談。)
2015年11月21日 12点11分 2
level 1
先不讨论尼采的观点是否正确,你的论证我有两点疑问:
1,你的观察和经验,你的朋友改变生活环境,换工作,身体比以前健康,没有变得更加快乐,这不能说明他们努力进行了思考,相反,他们寻求改变的可能只是外在的环境,而不是内心。因此,不能用来证明无论如何思考,都不能突破快乐的上限。
2,你认为“知足常乐”的道理,人人明白。什么叫明白?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明白?还是说发自内心真正理解这句话背后更深层的意义?真的人人都明白了吗?这个前提恐怕很值得怀疑。
2016年03月18日 16点03分 15
level 1
1.快乐是种生理激素。
2.而思考纯粹是人灵性脱离肉体的最佳方法。
个人认为思考是能够让人更加快乐的,至于快乐的限度,什么才叫最快乐?纯粹是生理激素而已,而提高你快乐上限的方法就是思考到更加神秘的问题的答案。
因此我认为快乐是无限的。
2017年01月08日 03点01分 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