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曹操不战而屈人之兵
魏名臣奏载董昭表曰【武皇帝承凉州从事及武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故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进兵定之,幸而克获。此近事,吏士所知】。
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张卫之守,盖不足言。地险守易,虽有精兵虎将,势不能施。对兵三日,欲抽军还,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此计已定,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世语曰【鲁遣五官掾降,弟卫横山筑阳平城以拒,王师不得进。鲁走巴中。军粮尽,太祖将还。西曹掾东郡郭谌曰:“不可。鲁已降,留使既未反,卫虽不同,偏携可攻。县军深入,以进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武皇帝】【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结果【虽有精兵虎将,势不能施】,并言【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与人,如何】,然后【对兵三日,欲抽军还】,大军事家曹相爷面对严峻困难的时候,想到的又是撤退,而且还只打了三天。结果大军事家命令夏侯惇和许褚撤退,结果【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可大军事家对于【贼已散走】还【犹不信之】。最后【惇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于是大军事家重新【进兵定之】,正巧【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最终【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还真是【幸而克获】。杨暨总结道老天保佑【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要不是张鲁自己作死,大军事家又没辙。
大军事家曹操一旦被拒守三天,只好悻悻然收兵回家喽,但是大军事家还是有狗屎运的,夏侯惇和许褚收兵回家时误打误撞,敌人跑了,再加上麋鹿的帮助,曹相爷击败了对手,感谢曹家祖宗。我们通过曹魏名臣的奏章事实论证,深刻领教了大军事家曹操的超凡的军事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