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突然想到元朝的俞和,学松雪书,世莫能辨。诚悬书,在当世的影响就已经非常巨大了。看到这块碑,内心非常震撼。
2015年10月04日 01点10分
2
level 1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为什么唐朝人写柳书,一眼看去,还是唐碑风味?而清朝人伪作的《原道碑》,明显就是台阁体,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气。我想我一定不能写成“死字”。
2015年10月04日 01点10分
3
level 7
唐河东监军使刘中礼墓志,2002年出土于西安,现藏碑林,刘中礼当年也为神策军一员,这个碑对研究唐代官职提供了帮助,碑文乃御史上柱国崔筠所书,此碑所刻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八七三),其时柳公早已逝世,柳公权(778年-865年),不然,作为左神策军校尉之刘中礼,身后墓志必为柳公所书!崔筠和裴休一样都是学柳的,唐代直至五代辽宋金学柳的要盖过欧颜两家。柳体在这个时间段及其风靡!
2015年10月04日 10点10分
7
那为什么现在满大街都是学欧的???真是让人搞不懂。
2015年10月04日 13点10分
以现在所存柳书碑版数量看,与诚悬当年的高产极不相符。真想坐时空穿梭机,向李清照索观《神策军碑》下册。
2015年10月04日 13点10分
很庆幸《回元观钟楼铭》的岀土,另外《魏公先庙碑》也很好,可惜坊间无影印本。
2015年10月04日 23点10分
@蓬莱遗寒 今日欧体之处境亦很凄凉!满大街未必都在学欧,很多都在学“所谓欧而非欧”的欧!
2015年10月05日 02点10分
level 8
这个字似乎把柳字压扁了一点点,通气似乎差了一点点。
2015年10月05日 03点10分
10
殊不知扁扁的正是早期柳书的风格,这通碑与《回元观钟楼铭》风神毕肖!可以对观,获益良多!
2015年10月05日 06点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