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里面,仲圣用桂枝(牡桂)
南阳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2
肾气丸里面,仲圣用桂枝(牡桂) ?以升达肝气.要注意,也就是说在补肾的同时,要把肾气升起来,这叫乙癸同源,肝肾同治.
现在所生产的桂附地黄丸用的是熟地,熟地的性质比较温比较油腻,吃起来像肥肉,而干地黄没有这特性.也就是熟地向里面聚的力量比较强.
菌桂是皮,有收敛之性,牡桂是里面的桂心。要记住,方书里面,汉唐所用的桂心与现在用的桂心还是不同。现在是用里面的皮才是桂心,而实际上不是。这个桂心就是牡桂,又叫桂枝、牡桂都是一种东西。其它门派其它人所说的桂心肉桂是什幺我们不管,我们只说我们所认为的,桂心是在内的,有向外升发的作用,菌桂是皮,有收敛作用。现在桂附地黄丸,附子是暖肾的,肉枝是收敛阳气的,熟地味厚,它与仲圣的八味功效就稍微有差别。仲圣的八味肾气丸是向外升发的,是补肾的同时注意流通,现在的肾气丸改后,用肉桂熟地,只是收敛,流通的力不足,这是古之八味与今之八味的区别。
如果用古之八味,即仲圣的八味肾气丸,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包括便秘,而用今之八味地黄丸就会出现,把桂枝易成了肉桂,把生地清下热换成了熟地,自然会形成下面的热增加,自然会便秘.古之八味,我服过,服后,大便解起来通顺,这是古八味.所以制药,只要是有一个药在里面发生了变化,那幺整个方子都会发生
变化,里面的内容就是这样.再看千金里面的方子,它里面所用的桂心全是桂枝,不是现在的肉桂,你一用肉桂就错,特别是板桂向下收纳肾气力量特别强,如果换成桂枝就不会有那幺强的收敛作用了,引火归源时用板桂是最好,不行就用现在的便宜的肉桂.你方子开一个肉桂,给你拿的全是普通肉桂
2015年09月27日 15点09分 1
level 2
炮附子与肉桂 , 因此比较适合常年手脚冰冷的人使用 , 但是要注意 , 如果有便秘的人最好不要服用
, 因为药性较热, 会增加排便的困难, 但是有下利(腹泻)的人兼有手脚冰冷的症状则非常适合服用此药 ,
桂附地黄丸,出自于金匮,所用的料,不是现在所用的熟地,是干地黄,是生地,是生地晒干后的地黄,这个在金匮里面的与现在所用的不同
201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2
level 2
在桂附地黄丸(肾气丸)所用的不是肉桂,是桂枝,是牡桂,这牡桂(牡与牝是雄与雌的意思,桂枝是长条状,形状如同男子阴器)。
桂皮在神农本
草经中说是菌桂,我们现在的桂皮基本上质量不好,大多是从小树上扒下来.真正好的是油桂或板桂,是桂树下面特别厚的皮,那儿拔下来的,成板状,叫板桂,象磨菇,又叫菌桂。我们分清牡桂与菌桂。(牡桂:桂枝,有生发之性。牝桂:肉桂、桂皮、油桂、板桂、菌桂)
好的肉桂确实很难找并且价格特别贵
201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3
level 2
现在生产的和汉唐的地黄丸是不一样的,注意依古方治疗.
如果要引火归源,就要用到板桂与熟地,不能用生地与桂枝了,
现在的地黄丸是可以引火归源的,只是用的肉桂质量不行。
大学生,伤精过度,那就是首先要引火归源的办法,熟地一剂方就120克,只能用普通肉桂
201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5
level 2
西方有一种药称为伟哥,本身来说开发生产是治疗心脏病的,无意中发现对阳萎有作用
,然后就全部变成壮阳药了,但很多人就死在这药上,叫性促死,如同贾瑞,最后精气一泻如注然后死掉。伟哥根本不懂壮阳如何保护身体精气,只是一个通血脉的药。男子阳气能起,来进行正常房事,五脏都要在里面起到作用,这一个血,心主血,血若不至,则其阴茎不会振奋,气不至则不会变热,这个里面就是说五脏都要在里面起到作用,然后才能进行正常房事。如果出现阳萎的,这个气机起不来,临房事时出现萎软,这种情况,肯定是气之不至,心神怯弱,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身体的精气,就是五脏共同作用,其本是精气。
中医在性功能的药物上,早已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验,历代的帝王,无人不需,其后宫佳丽三千,无此丸剂如何应付得了。
201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6
level 2
但是有一条,历代帝王长寿者不多,历代帝王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清末,只有一个长寿的人,就是干隆皇帝,活了八十多岁,其它的,基本上就到五十多岁,有的几十岁就不行了,那就是没有注意体与用的问题,体为精,用为五脏之气,因为前阴者它为宗精之所聚,肝精直接通过这地方,还有治萎者独取阳明,阳萎也是萎,与人身体萎,全部是阳明所管,也就是治萎独主阳明,在其前阴是阳明与厥阴二者关系最大
百姓们长期受控于药物,滥用药物,例如抗生素、止痛剂、降血压、降血糖、等……….。举凡控制性药物及杀细菌及病毒之药物,其它副作用先不提,光是对性功能而言,就造成极大伤害,大多数人丧失性功能,故对此药物有强烈需求,甚至于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这属于好色不惜命
201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7
level 2
2015年09月27日 16点09分 8
level 2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2015年10月01日 02点10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