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字詞與概念對應的釐清
哲学哲学鸡蛋糕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小小雪空 楼主
2015年09月23日 14点09分 1
level 12
小小雪空 楼主

前言: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說明:
1.什麼是字詞與概念的對應(指涉)
2.在討論中爲什麼釐清字詞與概念的對應(指涉)是重要的?
內文:
什麼是概念?
一般公認的認知是,「x的概念」就是指「看到或者想到x的時候,浮現在腦子裡的那個東西」。
例如現在我們考慮「戰爭」這個詞。看到「戰爭」這個詞的時候,在我心裡會浮現一個東西,而我在和其他人討論這個東西的時候我是這樣說的:「『戰爭』如此這般」或者「『戰爭』如此那般」。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使用「戰爭」這個詞來表達(指涉)我心裡的那個「戰爭」的概念。
在任何討論中,我們必定使用概念(當然,在討論中概念是以指涉該概念的字詞的模樣出現)。
或者這樣講,概念是思考的材料,而思考的結果是討論的材料。
討論時如果雙方對於同一個詞指涉的概念的認知不同,容易造成麻煩。
以下舉例說明:
A:1這個世界不公平,因為這個世界不完美。
B:2這個世界有可能是公平的,因為只要有人覺得公平,就達到了公平。
這兩個命題看起來互相衝突的。而兩造也通常會繼續激辯這個世界公不公平,直到累了之後回家睡覺。
雖然雙方可能討論得很爽,不過事實上這樣的討論是沒有交集的討論(沒有討論到東西),因為雙方根本就沒有攻擊到對方,因為這兩個人的想法是沒有衝突的。
(在這裡定義一下我提到的「衝突」:
兩個人的討論(或想法、立場)有衝突,當且僅當這兩個人所各自認同的命題不可能同時為真。)
因為當A說「這個世界不公平,因為這個世界不完美。」的時候,A使用的「公平」這個詞,指涉的是「客觀上的公平」這個概念。
所以1的意思事實上是3「這個世界沒有達到客觀上的公平」
而當B說「這個世界有可能是公平的,因為只要有人覺得公平,就達到了公平。」的時候,B使用的「公平」這個詞,指涉的是「主觀的判斷下達到公平」這個概念。
所以2的意思事實上是4「這個世界有可能在主觀的判斷下達到公平」
而我們整理出3與4,發現這兩個命題可以同時為真而不產生矛盾。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可能在客觀上並不公平的情況下依然在某人的主觀判斷下達到公平)於是,A和B的想法事實上是沒有衝突的。
很顯然,當下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釐清字詞與概念的對應:
當我們提到「公平」時,這一個「公平」應該是「客觀上的公平」還是「主觀判斷的公平」?
然而事實上,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仍然是討論者依然對於雙方使用同一字詞來表示不同概念的這件事恍然不知(或者因為不知道什麼原因而故意忽略它),接著根據自己定義的「公平」繼續沒有交集的討論。
為了達成有收穫的討論,這樣的情形應該要避免。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對話錄》裡蘇格拉底和眾人討論的情形,裡面的每一篇幾乎都包含字詞與概念對應關係的釐清。
附錄:
以下舉例幾種自以為有達到交集的討論,請大家不要重蹈覆轍:
A:「時間是存在的」
B:「不對,時間是不存在的」
(雙方沒有對「時間」和「存在」和「不存在」的內涵做討論)
A:「價值是主觀的」
B:「不對,價值是客觀的」
(雙方沒有對「價值」和「主觀」和「客觀」的內涵做討論)
2015年09月23日 14点09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