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陳書铎
	  
	  楼主
	  
	
	
	  安频 谢金城
万佛寺位于监利网市(原名网埠头)预备堤地界,,始建于唐初太极元年。初期为高氏家庙,经唐睿宗李旦避乱匿驾,赐“宝坛巍峨”金匾,让此庙声名远扬。后有湖南岳麓山千佛寺弟子查和尚在此设坛讲经,礼佛参禅,化缘募资,扩建并更名为“万佛寺”。千百年来,万佛古寺名胜众多,古迹遍布,传闻遐迩,周边民众口耳相传、津津乐道。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八景、八异:
八景:1.双龙出水;2.金盆照月;3.凤凰展翅;4.双狮抢球;5.仙人睡觉;6.顺风扯旗;7.船翁抛锚;8.五龙捧圣。
八异:1.抛蒲成洲;2.飞鼓流钟;3.井中抽条;4.韦陀化梁; 5.观音炊食;6.关姑成相;7.神风转向;8.青石成桥。
八景八异组成了万佛寺神奇的传说,经久不衰,使得周边县市以及两广两湖各地的善男信女,频频造访该寺,这与众多的神奇传说是分不开的。其中,牵连最广、影响最大的景点却与监利籍一代汉皇陈友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349年春,陈友谅领导的义军,在监利新沟七星街被元军打败,一路败退到监利网市周家村万佛寺据守,和元军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至今,在万佛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我们加以挖掘整理,以飨读者。
(一)
万佛寺菩萨“青石成桥”救义军
相传,陈友谅和杨苕华在新沟红花垸流子河与元军激战,身负重伤,昏迷不醒,这可急坏了义军所有官兵。
这天中午,义军用两副担架抬着陈友谅和杨苕华,沿着流子河,经佘家渊,利用湖泊港汊的复杂地形作掩护,悄悄地渡过东荆河,准备到周家台的万佛寺扎营。周家台位于监、潜、沔三县交界的北口镇,地理环境复杂,战略位置险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就有水绕城廓、四大寺庙、五龙捧圣之美称。四大寺庙乃万佛寺、黄大仙寺、财神庙、铁网庙。东荆河、中府河、深引河、隆兴河、预备河,恰似五龙捧圣,紧紧围绕万佛寺,日夜流淌。除此之外,最主要因素是义军头领们,考虑到主帅陈友谅及夫人杨苕华还处于昏迷之中,士兵们抬着,不宜长距离奔走,必须就近安顿和救治。这样,万佛寺就成了义军的首选之地。因此,义军快速沿着东荆河堤向周家台万佛寺挺进。
义军经过一个时辰的奔走,站在高高的东荆河大堤上,往南岸望去,金碧辉煌的万佛寺就在眼前,士兵们一见,欢呼雀跃,像看见了救星似的,全不把元军的追赶当一回事。
这时,只见万佛寺里涌出许多僧人和香客,以及当地的群众,汇集在东荆河南岸。令人焦急万分的是,从新沟坝渡过东荆河,河水较深,并不是理想的地点。东荆河上没有桥,万佛寺近在咫尺,义军却无法过去。身后,元军已逼到身后,双方剑拔弩张,一股浓烈的战争氛围弥漫在东荆河上空。
东荆河古称芦洑河、冲河,俗称南襄河,蜿蜒绵连300多里,是潜江、监利、仙桃、洪湖4县市的界河。这里以前本来有一座木桥,联通着新沟坝和万佛寺,因东荆河经常发生洪水,早已把桥冲毁了。万佛寺洪法长老广化善缘,集资建桥,前几天从湖南桃花山地界运来几船石料,准备建一座坚固的石桥,正等天晴开工呢。而此时,春雨绵绵,河水猛涨,水流湍急,这么多人要想摆脱追兵,从容过河,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主帅陈友谅还处于昏迷之中。
万佛寺洪法长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动员当地群众,把所有的小渔船撑了过来还不够,又拆下了门板,集中起来,准备搭一座简易浮桥。这些小渔船,当地人称为鱼划子,船仓窄小,一次也只能渡过十来人,对于上万大军,要想较短的时间内全部撤退到万佛寺,谈何容易。更何况元军死死咬住义军交战,张必先一边分兵抵抗,一边指挥渡河。
这时,元军威顺王宽彻普化在阵前叫道:“请义军首领陈友谅出来答话!”
“有什么话,可以对我讲。”军师张必先出列答道。
威顺王大声喊到:“张必先你听着,你们义军一路败逃,溃不成军,死伤惨重,早已失去战斗力,现在又被这条大河挡住去路,成为瓮中之鳖,是战是降,就等你一句话。”
张必先也大声回答:“宽彻普化,你不要打劝降这个主意,我们监利这支农民起义军,人人铮铮铁骨,个个英雄好汉,宁可战死,绝不投降。”陈友谅和他的农民起义军,身负驱逐鞑虏,复兴汉室,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重任,早已习惯了“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战斗生活,将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准备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不惧不悔。
“好,张必先,你就等着你们全部葬身于东荆河吧,这也是天意。哈哈哈哈!”宽彻普化又气又恼,只好用干笑来壮胆。
张必先针锋相对地回击:“宽彻普化,你们想要灭了我们义军,也就准备为我们陪葬吧。”义军面临“背水一战、致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
宽彻普化见劝降无效,连忙部署军队,指挥进攻。顷刻,元军分成数队,潮水般向义军涌来。
张必先果断下达命令:“义军兄弟们,准备迎战!”
两军在东荆河北岸的新沟坝附近,短兵相接,战斗惨烈,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刹那间,双方尸横遍野、血染襄河。
就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时,只见东荆河南岸,万佛寺上空,冉冉升起一团耀眼的佛光,迅速向北岸战场飘来,所到之处,正如一片祥和的云彩,洒下温暖的甘露,不仅分开了交战的士兵,还治好了双方伤员的伤口,一场猛烈的战斗瞬间归于平静。
这一奇异的景象,立刻惊呆了作战的双方,都停住手,傻了眼。接着,一种更加不可思议的景象又出现在战场:只见东荆河两岸堆放的硕大青石,一块块飘浮起来,眨眼功夫,就变成了一座银光闪闪的石桥,像一道彩虹,横亘在宽阔的河面上。
“快,我们过桥去,这是万佛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佛祖菩萨来救我们义军了。”
张必先抓住机会,指挥义军,抬着昏迷不醒的陈友谅和杨苕华,迅速地从桥上通过,到达南岸。
等到宽彻普化如梦初醒,连忙指挥元军追赶已经过河的义军时,石桥上空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把元军吹得东倒西歪,不能前进半步。宽彻普化这才知道,这是万佛寺的佛祖菩萨使用了无尚佛法,救走了这支义军。这真是天意,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义军远去,只得悻悻而退。
(二)万佛寺“关姑成像”
万佛寺僧人和周边的群众簇拥着义军来到寺庙前。此刻,寺内闪耀着一股祥和之光,暖人心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
所有的义军和僧人以及群众都跪拜在万佛寺的三门前。要知道,佛祖菩萨在一天之内,两次施法救护义军,这在万佛寺自唐初太极元年(712年)建寺近700年来,少有的异像,足见万佛寺佛祖菩萨对这支起义军的垂爱了。
这时,万佛寺三门中最大的空门由两名僧人徐徐打开,两旁站列两队僧人,中间站着一位慈眉善目、身披红棉袈裟的老僧,他就是万佛寺第十八代高僧洪法长老,亲自在三门前迎接。这种佛门长老大开三门迎接贵宾的礼节是罕见的。而万佛寺还要上溯到唐初太极年唐帝李旦赐“宝坛巍峨”金匾时,才可和这次盛况媲美。
在进入万佛寺三门前,由军师张必先、大将张定边二人,抬着昏迷中的陈友谅,走在义军队伍前列,和洪法长老频频拱手还礼。
洪法长老望着担架上昏睡的陈友谅和杨苕华,问道:“要是我没猜错,这二位就是义军首领陈友谅和夫人杨苕华吧?”
“正是。”张必先答道。
“好一对人间龙凤,可惜他们生命已经垂危。”洪法长老既赞叹又惋惜地说。
洪法长老看张必先等面露紧张之色,转而安慰:“放心,进了我万佛寺,菩萨会保佑他们的,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
“不知菩萨用何等佛法来拯救?”张必先半信半疑地问。
“你们跟我进去观音殿,自见分晓。”
说话间,他们很快穿过一段廊庑,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观音殿前。这里早就坐满了洪法长老邀请来的各大寺庙的长老,前来见证万佛寺一尊躺睡了近百年的千手观音铜像,今天要和脱离了数年的观音合灵,从此成为庄严的坐姿,为一方黎民百姓消灾解危,匡扶正义。
“什么?这尊观音灵魂脱体几十年?怎么可能呢?”张定边吃惊地问。
洪法长老神态自若地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正所谓千尊观音就有千张面孔、千双手臂,或男或女、或老或少,随时随地在人们最困难的时刻出现,帮助人间消灾解危。而我们万佛寺的这尊睡观音,却因人间一段情缘未了,其佛灵脱体而去数年,今天是合体的良辰佳期到了。”
“噢!万佛寺还有这么神奇的事啊,长老能否给我们详细讲讲?”
“要讲清楚前因后果,必须先从万佛寺的来历说起。”洪法长老看了看张必先,举手示意叫义军将士们先坐下,然后娓娓地向大家讲了一段充满神奇的故事。
万佛寺原为东荆河周家台高氏家庙,始建于唐初太极元年(712年)。高氏家谱记载有:唐睿宗李旦曾避乱隐匿在高庙。后在汉阳登基称帝,为感恩高家,拨款赐地修建此庙。初定“礼佛坛”,并赐木质金字匾额,上书“宝坛巍峨”四个大字,落款“唐帝李旦太极元年”。元朝中期有湖南岳麓山“千佛寺”弟子查和尚法名戒静,云游到此,设坛讲经、礼佛参坛、化缘募资、扩建寺庙,更名为“万佛寺”。落成之日,只见钟楼和鼓楼以及观音殿空着。查和尚夜得一梦,梦见东荆河上游飞来一钟一鼓。清晨醒来,到河边察看,果有一钟一鼓,钟内躺着一尊铜观音。从此,万佛寺钟鼓齐鸣,香火缭绕。只是那尊铜观音脸面上始终没有神采。这令知因果、了阴阳、悟性极高的查和尚怎么也悟不透彻,多次找来高僧开光,也无法让其面目清秀。
这天,他又请来一位神雕手,准备给这尊千手观音重塑佛像。刚走到观音殿前,只见一位身着破衣烂衫的叫花子躺在地上,拦住去路,鼾声如雷。查和尚和神雕手绕路而行,走了数步,定睛一看,叫花子仍然躺在前面。查和尚惊呆了,知道遇上了高人,连忙拱手揖拜,口颂“阿弥陀佛”。叫花子大梦初醒,笑道:“你这和尚,什么都好,就是不懂人缘、情缘、佛缘为何因。”说罢,从脏兮兮的身上揉出一团脏物,扔给查和尚,继续说道:“你我今日相遇,也算有缘,此物送给你寺作个纪念。”说罢,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在蓝天碧空。
查和尚看着手中的脏物,立刻变成一张金光闪闪的信笺,四句隐语清晰可见。查和尚连忙收进僧衣,作为皆寺一大隐秘保存下来。
洪法长老讲到这里,问众人道:“想知道我寺这四句隐语是什么吗?”
“当然想啦!”众人齐声应道。
“好。”洪法长老展开一张泛黄的信笺,声若洪钟朗朗念道:
“百年姻缘由天定,千手观音遇劫情。汉帝落难寺庙日,关姑缘尽合佛灵。”
洪法长老念完,万佛寺众僧和义军都惊呆了。前面两句说的是佛门之事,还好理解,但“汉帝落难寺庙日”正应了义军首领陈友谅生命垂危,难道预示他将来要称帝?而第四句“关姑缘尽合佛灵”是啥意思?人们只好静静地等待。
忽然,义军中有一位女将,浑身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她的身上。
“关姑,你这是怎么啦?”张必先关心地问道。
原来这位女将叫关姑,出生在监利王福三桥一个富裕农民家庭。降生那日,天生异像,一朵五彩祥云,伴着一曲悠扬的佛音,落在屋顶。几岁后,随同陈友谅、张必先、张定边等一起进入因果寺经学堂修习佛经,后又跟随陈友谅起义反元。几年来,关姑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立下了无数战功,现在是义军中一名得力的将领。但关姑把自己情感大门似乎关闭得紧紧地,无论是军师张必先、还是大将张定边向她求婚,都被她一一拒绝。为此,引来众人窃窃私议,说她不懂人间情爱,连义军中二张这样的英雄豪杰,她都不屑一顾,不知还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做夫君。



 
	
	2015年08月19日 00点08分
	1
	
      万佛寺位于监利网市(原名网埠头)预备堤地界,,始建于唐初太极元年。初期为高氏家庙,经唐睿宗李旦避乱匿驾,赐“宝坛巍峨”金匾,让此庙声名远扬。后有湖南岳麓山千佛寺弟子查和尚在此设坛讲经,礼佛参禅,化缘募资,扩建并更名为“万佛寺”。千百年来,万佛古寺名胜众多,古迹遍布,传闻遐迩,周边民众口耳相传、津津乐道。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八景、八异:
八景:1.双龙出水;2.金盆照月;3.凤凰展翅;4.双狮抢球;5.仙人睡觉;6.顺风扯旗;7.船翁抛锚;8.五龙捧圣。
八异:1.抛蒲成洲;2.飞鼓流钟;3.井中抽条;4.韦陀化梁; 5.观音炊食;6.关姑成相;7.神风转向;8.青石成桥。
八景八异组成了万佛寺神奇的传说,经久不衰,使得周边县市以及两广两湖各地的善男信女,频频造访该寺,这与众多的神奇传说是分不开的。其中,牵连最广、影响最大的景点却与监利籍一代汉皇陈友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349年春,陈友谅领导的义军,在监利新沟七星街被元军打败,一路败退到监利网市周家村万佛寺据守,和元军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至今,在万佛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我们加以挖掘整理,以飨读者。
(一)
万佛寺菩萨“青石成桥”救义军
相传,陈友谅和杨苕华在新沟红花垸流子河与元军激战,身负重伤,昏迷不醒,这可急坏了义军所有官兵。
这天中午,义军用两副担架抬着陈友谅和杨苕华,沿着流子河,经佘家渊,利用湖泊港汊的复杂地形作掩护,悄悄地渡过东荆河,准备到周家台的万佛寺扎营。周家台位于监、潜、沔三县交界的北口镇,地理环境复杂,战略位置险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就有水绕城廓、四大寺庙、五龙捧圣之美称。四大寺庙乃万佛寺、黄大仙寺、财神庙、铁网庙。东荆河、中府河、深引河、隆兴河、预备河,恰似五龙捧圣,紧紧围绕万佛寺,日夜流淌。除此之外,最主要因素是义军头领们,考虑到主帅陈友谅及夫人杨苕华还处于昏迷之中,士兵们抬着,不宜长距离奔走,必须就近安顿和救治。这样,万佛寺就成了义军的首选之地。因此,义军快速沿着东荆河堤向周家台万佛寺挺进。
义军经过一个时辰的奔走,站在高高的东荆河大堤上,往南岸望去,金碧辉煌的万佛寺就在眼前,士兵们一见,欢呼雀跃,像看见了救星似的,全不把元军的追赶当一回事。
这时,只见万佛寺里涌出许多僧人和香客,以及当地的群众,汇集在东荆河南岸。令人焦急万分的是,从新沟坝渡过东荆河,河水较深,并不是理想的地点。东荆河上没有桥,万佛寺近在咫尺,义军却无法过去。身后,元军已逼到身后,双方剑拔弩张,一股浓烈的战争氛围弥漫在东荆河上空。
东荆河古称芦洑河、冲河,俗称南襄河,蜿蜒绵连300多里,是潜江、监利、仙桃、洪湖4县市的界河。这里以前本来有一座木桥,联通着新沟坝和万佛寺,因东荆河经常发生洪水,早已把桥冲毁了。万佛寺洪法长老广化善缘,集资建桥,前几天从湖南桃花山地界运来几船石料,准备建一座坚固的石桥,正等天晴开工呢。而此时,春雨绵绵,河水猛涨,水流湍急,这么多人要想摆脱追兵,从容过河,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主帅陈友谅还处于昏迷之中。
万佛寺洪法长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动员当地群众,把所有的小渔船撑了过来还不够,又拆下了门板,集中起来,准备搭一座简易浮桥。这些小渔船,当地人称为鱼划子,船仓窄小,一次也只能渡过十来人,对于上万大军,要想较短的时间内全部撤退到万佛寺,谈何容易。更何况元军死死咬住义军交战,张必先一边分兵抵抗,一边指挥渡河。
这时,元军威顺王宽彻普化在阵前叫道:“请义军首领陈友谅出来答话!”
“有什么话,可以对我讲。”军师张必先出列答道。
威顺王大声喊到:“张必先你听着,你们义军一路败逃,溃不成军,死伤惨重,早已失去战斗力,现在又被这条大河挡住去路,成为瓮中之鳖,是战是降,就等你一句话。”
张必先也大声回答:“宽彻普化,你不要打劝降这个主意,我们监利这支农民起义军,人人铮铮铁骨,个个英雄好汉,宁可战死,绝不投降。”陈友谅和他的农民起义军,身负驱逐鞑虏,复兴汉室,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重任,早已习惯了“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战斗生活,将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准备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不惧不悔。
“好,张必先,你就等着你们全部葬身于东荆河吧,这也是天意。哈哈哈哈!”宽彻普化又气又恼,只好用干笑来壮胆。
张必先针锋相对地回击:“宽彻普化,你们想要灭了我们义军,也就准备为我们陪葬吧。”义军面临“背水一战、致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
宽彻普化见劝降无效,连忙部署军队,指挥进攻。顷刻,元军分成数队,潮水般向义军涌来。
张必先果断下达命令:“义军兄弟们,准备迎战!”
两军在东荆河北岸的新沟坝附近,短兵相接,战斗惨烈,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刹那间,双方尸横遍野、血染襄河。
就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时,只见东荆河南岸,万佛寺上空,冉冉升起一团耀眼的佛光,迅速向北岸战场飘来,所到之处,正如一片祥和的云彩,洒下温暖的甘露,不仅分开了交战的士兵,还治好了双方伤员的伤口,一场猛烈的战斗瞬间归于平静。
这一奇异的景象,立刻惊呆了作战的双方,都停住手,傻了眼。接着,一种更加不可思议的景象又出现在战场:只见东荆河两岸堆放的硕大青石,一块块飘浮起来,眨眼功夫,就变成了一座银光闪闪的石桥,像一道彩虹,横亘在宽阔的河面上。
“快,我们过桥去,这是万佛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佛祖菩萨来救我们义军了。”
张必先抓住机会,指挥义军,抬着昏迷不醒的陈友谅和杨苕华,迅速地从桥上通过,到达南岸。
等到宽彻普化如梦初醒,连忙指挥元军追赶已经过河的义军时,石桥上空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把元军吹得东倒西歪,不能前进半步。宽彻普化这才知道,这是万佛寺的佛祖菩萨使用了无尚佛法,救走了这支义军。这真是天意,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义军远去,只得悻悻而退。
(二)万佛寺“关姑成像”
万佛寺僧人和周边的群众簇拥着义军来到寺庙前。此刻,寺内闪耀着一股祥和之光,暖人心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
所有的义军和僧人以及群众都跪拜在万佛寺的三门前。要知道,佛祖菩萨在一天之内,两次施法救护义军,这在万佛寺自唐初太极元年(712年)建寺近700年来,少有的异像,足见万佛寺佛祖菩萨对这支起义军的垂爱了。
这时,万佛寺三门中最大的空门由两名僧人徐徐打开,两旁站列两队僧人,中间站着一位慈眉善目、身披红棉袈裟的老僧,他就是万佛寺第十八代高僧洪法长老,亲自在三门前迎接。这种佛门长老大开三门迎接贵宾的礼节是罕见的。而万佛寺还要上溯到唐初太极年唐帝李旦赐“宝坛巍峨”金匾时,才可和这次盛况媲美。
在进入万佛寺三门前,由军师张必先、大将张定边二人,抬着昏迷中的陈友谅,走在义军队伍前列,和洪法长老频频拱手还礼。
洪法长老望着担架上昏睡的陈友谅和杨苕华,问道:“要是我没猜错,这二位就是义军首领陈友谅和夫人杨苕华吧?”
“正是。”张必先答道。
“好一对人间龙凤,可惜他们生命已经垂危。”洪法长老既赞叹又惋惜地说。
洪法长老看张必先等面露紧张之色,转而安慰:“放心,进了我万佛寺,菩萨会保佑他们的,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
“不知菩萨用何等佛法来拯救?”张必先半信半疑地问。
“你们跟我进去观音殿,自见分晓。”
说话间,他们很快穿过一段廊庑,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观音殿前。这里早就坐满了洪法长老邀请来的各大寺庙的长老,前来见证万佛寺一尊躺睡了近百年的千手观音铜像,今天要和脱离了数年的观音合灵,从此成为庄严的坐姿,为一方黎民百姓消灾解危,匡扶正义。
“什么?这尊观音灵魂脱体几十年?怎么可能呢?”张定边吃惊地问。
洪法长老神态自若地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正所谓千尊观音就有千张面孔、千双手臂,或男或女、或老或少,随时随地在人们最困难的时刻出现,帮助人间消灾解危。而我们万佛寺的这尊睡观音,却因人间一段情缘未了,其佛灵脱体而去数年,今天是合体的良辰佳期到了。”
“噢!万佛寺还有这么神奇的事啊,长老能否给我们详细讲讲?”
“要讲清楚前因后果,必须先从万佛寺的来历说起。”洪法长老看了看张必先,举手示意叫义军将士们先坐下,然后娓娓地向大家讲了一段充满神奇的故事。
万佛寺原为东荆河周家台高氏家庙,始建于唐初太极元年(712年)。高氏家谱记载有:唐睿宗李旦曾避乱隐匿在高庙。后在汉阳登基称帝,为感恩高家,拨款赐地修建此庙。初定“礼佛坛”,并赐木质金字匾额,上书“宝坛巍峨”四个大字,落款“唐帝李旦太极元年”。元朝中期有湖南岳麓山“千佛寺”弟子查和尚法名戒静,云游到此,设坛讲经、礼佛参坛、化缘募资、扩建寺庙,更名为“万佛寺”。落成之日,只见钟楼和鼓楼以及观音殿空着。查和尚夜得一梦,梦见东荆河上游飞来一钟一鼓。清晨醒来,到河边察看,果有一钟一鼓,钟内躺着一尊铜观音。从此,万佛寺钟鼓齐鸣,香火缭绕。只是那尊铜观音脸面上始终没有神采。这令知因果、了阴阳、悟性极高的查和尚怎么也悟不透彻,多次找来高僧开光,也无法让其面目清秀。
这天,他又请来一位神雕手,准备给这尊千手观音重塑佛像。刚走到观音殿前,只见一位身着破衣烂衫的叫花子躺在地上,拦住去路,鼾声如雷。查和尚和神雕手绕路而行,走了数步,定睛一看,叫花子仍然躺在前面。查和尚惊呆了,知道遇上了高人,连忙拱手揖拜,口颂“阿弥陀佛”。叫花子大梦初醒,笑道:“你这和尚,什么都好,就是不懂人缘、情缘、佛缘为何因。”说罢,从脏兮兮的身上揉出一团脏物,扔给查和尚,继续说道:“你我今日相遇,也算有缘,此物送给你寺作个纪念。”说罢,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在蓝天碧空。
查和尚看着手中的脏物,立刻变成一张金光闪闪的信笺,四句隐语清晰可见。查和尚连忙收进僧衣,作为皆寺一大隐秘保存下来。
洪法长老讲到这里,问众人道:“想知道我寺这四句隐语是什么吗?”
“当然想啦!”众人齐声应道。
“好。”洪法长老展开一张泛黄的信笺,声若洪钟朗朗念道:
“百年姻缘由天定,千手观音遇劫情。汉帝落难寺庙日,关姑缘尽合佛灵。”
洪法长老念完,万佛寺众僧和义军都惊呆了。前面两句说的是佛门之事,还好理解,但“汉帝落难寺庙日”正应了义军首领陈友谅生命垂危,难道预示他将来要称帝?而第四句“关姑缘尽合佛灵”是啥意思?人们只好静静地等待。
忽然,义军中有一位女将,浑身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她的身上。
“关姑,你这是怎么啦?”张必先关心地问道。
原来这位女将叫关姑,出生在监利王福三桥一个富裕农民家庭。降生那日,天生异像,一朵五彩祥云,伴着一曲悠扬的佛音,落在屋顶。几岁后,随同陈友谅、张必先、张定边等一起进入因果寺经学堂修习佛经,后又跟随陈友谅起义反元。几年来,关姑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立下了无数战功,现在是义军中一名得力的将领。但关姑把自己情感大门似乎关闭得紧紧地,无论是军师张必先、还是大将张定边向她求婚,都被她一一拒绝。为此,引来众人窃窃私议,说她不懂人间情爱,连义军中二张这样的英雄豪杰,她都不屑一顾,不知还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做夫君。



 
	![[真棒]](/static/emoticons/u771fu68d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