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最新小提琴论著:《小提琴演奏的秘密》2008年6月10日正式发
小提琴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林朝阳最新小提琴论著:《小提琴演奏的秘密》2008年6月10日正式发布!
2008年06月03日 11点06分 1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转自林朝阳小提琴论坛:http://bbs.linzart.cn/林朝阳,非常棒的当代小提琴教学领军人物,能够早日领略到他的小提琴教学视频,甚幸!
2008年06月03日 11点06分 2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生活 音乐 技术 《小提琴演奏的秘密》是我对小提琴演奏在技术上作的一个解释,是从一个演奏者和教师的角度,把演奏中必须面对的,被孤立的专业技能,再一次拉回到生活中,形成参照与比较,把结果摊在大家面前。为什么我可以这样做?这里面有一个逻辑:生活—音乐—技术,这个逻辑的先后是不可以被颠倒的。从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对比观察,是我的原则,这种原则是长期训练养成的。比如,如何决定主次关系,如何寻找问题的原始出处,把枯燥的技术问题与鲜活的生活类比相参照,观察学习别人的逻辑与工作方式等等。在我的学生时期,许多人在这些方面对我有深刻的影响,这里就要提到我的师承。 很多人以为我的师承是来自苏俄,这是其中的一个脉络,我的师承,总体来说是隔代相传的。我的俄国老师卓莉娅•西赫穆萨耶娃Zoria Shikhmouzaeva是杨波尔斯基Abram Yampolsky的关门弟子,与列昂尼德•珂岗Leonid Kogan同门。我毕业后游学欧洲,见识了一大批音乐界元宿,其中包括阿马迪斯四重奏Amadeus Quartet的成员,捷克的布拉格Prague Quartet四重奏的成员,意大利四重奏Quartetto Italiano的成员等等,这些前辈们在演奏上都各有千秋,自承一派。但是仔细推敲,又都同系一源:欧洲人是讲究生活的,把生活摆在第一位,生活是他们的一切的出处,包括我后来遇到的艾萨克•斯特恩Issac Stern,这些人他们从来只跟你讲内容,讲故事,不孤立讨论技术,他们提出极苛刻的音乐要求,他们告诉我,这些要求是来自于生活的。这种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传统。那么技术上怎么传授?答案是,你有幸经常看着他演奏,跟他学,自然会被他规整,这很象家教,所以古人讲求拜名师做学徒。用中国人的话来讲,这些人在技术传授上用的是以身作则。音乐上呢?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跟你讲观念,讲心得,讲故事,讲经历,在大格局里启发你自己去融会贯通,走自己的路。所以,先学总体原则然后细化技术使用,还是先从技术入手最后汇总成规则,这在学习上和教学上是两条路,两个方向。今天很多人走的是后一条路,那么碰到理论的,概念的,逻辑的东西,就没有习惯自己来发展融汇,就没有指导思想,碰到不同的观念也就一筹莫展,因为这类人的技术是机械式的教学堆砌的,焊死的,是一架机床。这是死读书。 我的演奏启蒙是极其音乐性的,这点我很感激我的启蒙老师林易弩先生,他是一位感性的教师,启发音乐性情的教师,我想这个优良传统也来自于他的师承,林易弩的老师魏登堡Alfred Wittenberg是伟大的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的关门弟子。我还必须提到我的另一位老师丁芷诺教授,她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教师,她把我带入器乐里最精致的演奏方式:弦乐四重奏,她的一位老师是塞夫戚克Ottakar Sevcik的弟子。 我一直认为,我的音乐经历很走运,我的师承大多是隔代的,这让我更靠近古典音乐最辉煌的那个年代,让我能更直接地对比当时的演奏方式与现今的许多方式的得失,并将从中获得的经验用于演奏和教学工作中。《小提琴演奏的秘密》也是从这种对比中获得的自然的答案。许多东西是讨论不完的,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今天我们改变了许多演奏的技术观念与方式,这直接导致了当代演奏的音乐性不及20世纪上半叶。就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著述里提及。 在《小提琴演奏的秘密》里,提到了持琴、持弓、肩垫等永恒的问题,它的突破在于,不是规劝你应该这样或那样,而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的。所指出的,是自然的力学与运动的必然性。我信奉一个原则,好的演奏技法必须是简单的,必须依托于生活里可直接借鉴的实例,就像骑车、游泳、滑板、杂技等等,生活是一切的一切,自然,是我们的老师。林朝阳
2008年06月03日 11点06分 4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从一个音乐比赛而引发的感想1. 关于声音: 你能握住光线吗?它是一种质量、一种能量,轻的、重的、色彩斑斓的、温暖和冰冷的、含蓄而热情的、温情的或 令人恐惧的。 人可以在光线中自由呼吸与穿梭、等等一切…… 对于光线的丰富性和它的威力的正确理解,感知并贯通这些一致性,即意味着对声音的正确理解与运用。2. 关于浪漫 俄国 有人用生命历程来解释浪漫 法国 有人用生活方式来体现浪漫 德国 有人用哲学与思想来交换浪漫 有些 有人用金钱来购买浪漫的影子 也有人压根就不知道浪漫这回事3. 最好的东西一定是最简单的,精神是一种力量,现在,客观事实否定了这个事实。4. 演奏音乐,最后可比的不是个人的激情,而是对激情的理解、诠释。5. 一些琴手:空有满腔热血,但总是拉得有闪失, 一些琴手:拉得万无一失,但心里茫然若失。6. 你的演奏,为什么每个音都迫使我问:为什么? 不会用音色?不会调节情绪?不会分层次? 不用生活来统一音乐里的每个音?为她们找到解释?7. Mozart? Duhovnaia Eleganza Mushina Dolceza Kurtura Storia Sogierzgsania angelo Vita Luci Amore ......8. 我想哭!为什么没有人能冲破限制!9. 如果你将演奏拟人化,拟生活化,你会因为大部分的演奏而捧腹大笑!!!令人敬佩的实在是太少。10.拉Piano,就好比你在远处讲话时要试图让人听清,你的音量实际上是小的,轻的,所以必须用夸张的咬字。11.可以选不同的演奏速度,但必须有合乎逻辑,出于原作精神的完美诠释。12.演奏器乐的音乐家,今天退化成了琴匠。13.信心是从优越感中得来的。14.看来,绝多的小提琴教师最可悲的是:一看就是个教书匠,Bron亦是如此,一眼平庸。15.宗教:是人的宗教,人的神话。音乐亦是如此。如果再也听不到人的心与情感,那么Bach的音乐只是由一些行尸走 肉不断堆砌的废墟。即使庞大,只是死灭。没有灵与肉的,甚至不值一听。16.空空落落中充满了情感,由寂寞带着散落开去……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 No.117.我不教,不再教小提琴,乐意继续与人交流有关音乐、人、哲学、大自然、科学……18.评委在比赛中如何抉择真是个大难题:放弃相对的技术高手,支持那些似乎还有灵魂的残废?但事实是,今天谁也 不再救死扶伤。19.比赛里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乐如其人……哈哈。20.没到一个级别,别做这个级别的事,不然就是发狂。21.Bach的音乐里哪来的死人?突然蹿出的老鼠?废墟的窒息?22.日本人总是将文化理解成纯技术,他们以为传统是一种技术?中国人也在走上他们的路。
2008年06月03日 12点06分 5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转自林朝阳小提琴论坛:http://bbs.linzart.cn/
2008年06月03日 12点06分 6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林朝阳谈全国小提琴教师等级认证 作者:海勺 转载自:中央音乐继续教育学院网站  针对目前社会小提琴教育现状,记者对来自各基层的音乐培训中心及各高校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来自某省重点师范大学音乐系小提琴专业的学生说:“我从小学到大学了十多年琴,跟了三个老师。三个老师都没有完整的给我做过一个乐曲的示范!”来自某培训中心的小提琴学龄达八年的学员说:“我现在每次练琴手都会酸疼。老师上课只说不对不对,要放松放松,可放松了声音又出不来。老是做不好,我都想放弃。可是又学了那么多年、又付出那么多。我现在很痛苦。” 这样的回答让人难过。中国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人很是担扰。   鉴于此,2008年5月15日,在距离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认证”第三期小提琴师资培训班开班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里,记者带着学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林朝阳教授的工作室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走进林朝阳的工作室,浓浓的咖啡香气扑面而来,室内颇具有艺术气息的装修风格和古色古香的家具映入眼帘。一身休闲装的林朝阳(以下简称“林”)为记者(以下简称“记”)热情地准备了咖啡,让记者感受到他对小提琴教育事业和此次采访的重视。   记:林教授,您好,您编写的电子读物《小提琴演奏的秘密》,能给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解决什么问题?   林:我不可能解决每一个学员身上的所有问题,但我可以找到当中的逻辑,并简要分解出许多相互关联而又非常具体的小“构件”,掌握了这些小构件,并找到了这些小构件之间的逻辑联系,驾驭整部“机器”就容易多了。例如拉琴,(初学者感觉非常复杂,)如果能够“跳”出来,又会发现其实很简单,因为再复杂也逃不出简单的原理。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有所求时,常常搞不清楚事情的因果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客观公正,正如许多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会患得患失一样。而我则想通过教学视频和具体讲解,把复杂的问题还原为它们本来的简单面目。首先教他们一种方式、一种态度,帮他们找对“点”,找到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会发现,很多人越做越好,一方面是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快地找到了本质的东西。那些小提琴教师不应仅仅指望从别的地方找寻解决问题之道,而应该在具体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创意,他们具有最基层的实践经验,这是他们的长处。   记:您是如何处理小提琴教学中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关系?   林:我认为小提琴的技术和教学理念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你们说拉小提琴用右手持弓、左手拿琴对吗?杂技员耍杂技的时候,用手托起由低到高垒起来的八个苹果。这八个苹果是怎么一个一个叠起来的呢?让我们从下往上数。1、2、3、4、……一直数到8。它们为什么能叠起来?那我们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二个苹果是不是从属于第一个苹果?第一个苹果如果抽出来第二个还能站得住吗?所以在这里我说它们是单向从属关系。第二个苹果属于第一个。我们这是用力学原理来解释苹果之间的关系。   记:那如何用用力学原理来解释弓与右手的关系?   林:同样,这个弓与右手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通常认为弓子属于手,可我认为是“手属于弓子”。比如我们把左手手臂--琴--弓--右手臂分成八个点,按刚才的苹果定律来叠置。我们的右手是不是从属于弓子?而不是弓子属于手!知道这个道理后再来拉琴就显得很简单了。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客观的考虑问题。认清问题存在的本质再去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还是要从技术入手,而后上升到理念,再把理念运用于实际操作。所以我说技术与理念是一个循环的关系!   记:那么,学员通过观看视频和听您讲解,解决的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观念上的问题?   林:最主要的是解决了观念上的问题,就是事情一定要做起来,并且要行得通。在现有程度上,可能无法看到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没有注意到一些 “好东西” 其实近在眼前。老师的任务是帮你戳破这层窗户纸,在你现有程度上帮你拓展一个更大的空间,帮你总结那些更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 
2008年06月03日 12点06分 7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记:培训班学员的程度不同,划分了标准级、中级、高级,那么您的电子读物是否适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员?   林:可以这样说,无论是第一天学琴,还是已经非常优秀的演奏者,都可以从中直接受益。无论哪个级别的学员都能从读物中获得帮助,并在具体练习时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艺术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记:您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此次小提琴师资培训您将侧重于哪些方面问题的解决?   林:首先,在技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解决教师在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的所有技术问题。可是我们并不是把一个个小的问题搬上来讲。我们需要做的是一个具体的应用结构。能够解决贯穿于拉琴、教学始终的一个问题。而不单单是解决把弓拉直的问题。其次,在观念上通过培训能够帮助老师们找到事物的本质、核心。引导他们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扩展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思路。通过具体实例建立适合自己又相对
正确的
方法论。   记:您前几期参与过小提琴师资培训的教学,与学员的互动效果很好,您能否结合前几期的教学体会谈谈对小提琴师资培训的看法?   林:这个培训班对于基层小提琴教师非常有价值。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对几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对学习的内容持续感到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是轻松愉快的。教育本身并没有强求一个人必须达到某种专业的高度,而是希望学者愉快地享受他所学习的东西,这样他便能在工作中体现他的价值,发现此前的学习对他的帮助。对于小提琴的学习,人们传统上有一种概念,认为这是一门技艺。教授小提琴就应该像传授一门秘芨一样。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正如教小孩子走路一样:你一直扶着他走,他就永远不会自己走。你需要做的是,在他跌倒的时候要他自己爬起来,并告诉他为什么会跌倒。教授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师不可能告诉你每个音该如何处理。音乐是要你把内心深处的感情用琴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去模仿别人。通过培训,他们可以收获很多,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      采访结束时,我们对林朝阳教授为小提琴事业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似乎也从中看到了一丝新的希望。学习小提琴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它需要学习者有恒心,有毅力。天赋虽然会使这条道路变得稍为容易些,但是天赋绝对无法替代苦练的工夫。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基层小提琴教学这支队伍,并与我们一同航行!
2008年06月03日 12点06分 8
level 1
现在能买到这张碟吗!?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2008年06月04日 06点06分 9
level 0
发售后能在哪里购买呢?
2008年06月04日 07点06分 10
level 0
还请LZ继续跟踪报道…辛苦了!
2008年06月04日 07点06分 11
level 2
说的很好呀!谢谢吧主!你这个琴童家长也逐渐成了小提琴教育方面的专家了,向你学习!
2008年06月04日 08点06分 12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我一定会做跟踪报道地...林朝阳老师是我最最喜欢的国内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我曾亲眼目睹他来山西太原讲学,亲身感受他的演奏技术、博学、认真、亲和的教学风采,时常在网上认真体会他的教学视频,受益无穷!
2008年06月04日 10点06分 13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怎样购买《小提琴演奏的秘密》 《小提琴演奏的秘密》定价人民币100元 / 1套 / 两张DVD有意购买者请联系北京林朝阳文化艺术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格兰维森商务楼110室,100015 电话:010-52034921 传真:010-64319924 邮箱:[email protected]你也可登陆“鳞世音乐淘宝店” 购买其它购买渠道会不断加入,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更新。点击察看《小提琴演奏的秘密》的内容介绍。
2008年06月04日 11点06分 14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个人觉得,跟一个当地很不错的好老师\名老师上一节课我们至少要花150--300,而把林朝阳教授请回家,N次的听课,只需100元,我们获得了最新的最好的拉琴理念,太值了!
2008年06月04日 12点06分 16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亚洲人搞西乐,花穷了精力揣摩西方的律动与节奏,但是做通功课的人不多,但是搞中乐的人,绝大多数地在律动与节奏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种现象,光从“本土音乐人做本族音乐就不会有问题”来解释,有点说不过去。 看东西方的绘画,鲜明的视觉特性证明了东西方人在感官感受上的不同,西方传统用焦点透视法,我们多用散点透视法。同样尺寸的事体,在远近、左右、上下的关系里,西方人明确地再现感官的(客观)真实感受,事物在视觉中产生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被记录在绘画中。东方人不同,在同样的空间里,我们在表达内心感受时,用的是感官的主观感受。一幅长卷,一百个事物一百个视点,相互间没有受制于一个点的关系,于是画出来的事物,主观上大小没有关系,客观透视上就变调了。这种审美观,用在西乐里,就会丢了尺度,也没了主次的关系。由这样一个鲜明的不同,面对乐谱上成千上万的音符,开始揣摩尺度与它的伸缩(透视)的关系,就不会伦于要么死打拍子了无生趣,要么想一处是一出没了章法。 再说,散点透视表现出的潜意识,是否代表了内心里,人跟万物的关系是以我为主,以我为大的呢?当丧失了客观,就没有了客观的视点,音乐就不能自成一体了。西方的宗教引导人交出自己,东方的则教人成佛。东西方人的音乐感体现出了这种不同。 四重奏行业里有一则玩笑,称那些没有合作感,

不成一体的室内乐演奏,叫做“合起来单干”。其实一个人的独奏,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就是怎么来看穿“散点”与“焦点”的辩证关系。
2008年06月04日 12点06分 17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林教授讲课的特点:用诗一样的语言、用哲学的观点美学的思维来解释一种现象,进而引用到小提琴教学中...-----------听教授讲学后的印象上贴转载自:http://bbs.linzart.cn/viewthread.php?tid=11
2008年06月04日 12点06分 18
level 0
这个...林朝阳的"朝"字该念什么呀?突然发现不知该怎么读..
2008年06月04日 13点06分 19
level 0
辛苦LZ了!!感谢感谢!
2008年06月04日 13点06分 20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百度小提琴吧的朋友们你们好!我的最新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专著《小提琴演奏的秘密》即将发行了。我发现百度小提琴吧已经将详细的内容转载!感谢吧主和各位朋友对发行的大力支持。我尝试在小提琴吧用林朝阳的名字注册,但发现已经有另一个林朝阳了。我把这个感谢发在林朝阳小提琴论坛里,请山西萧萧吧主帮我转帖。我会通过百度小提琴吧,经常与大家交换信息。再一次感谢阅读的朋友!林朝阳
2008年06月06日 11点06分 23
level 8
山西萧萧 楼主
感谢林老师百忙之中与百度小提琴贴吧的交流!也真诚希望您今后有空多来贴吧发贴...祝您的新碟发行成功!也希望更多的小提琴学子们能够早日看到此碟...
2008年06月06日 12点06分 24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