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saga8
楼主
去年5月至6月,泰州晚报连续报道的高港区胡庄镇史庄村村民史记宏、赵玉芳的善行事迹还在持续发酵,全村又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学好人、做好人,已经成为该村良好的风气。为使这股风气延续不断,今年6月,史庄村办起首期《美德善行故事册》,讲述好人故事,并将每半年出一期。
小村走出“中国好人”
泰州是高港区史庄村由原史庄、和丰两个自然村合并,740户,2572人,不算太大,也不很富裕。这样一个淳朴的小村中,走出了史记宏、赵玉芳夫妇这么一对“中国好人”。他们22年坚持捐资200余万元,扶贫帮困,修桥铺路,并带领出10多位“史记宏式”的好人,让爱心不断在小村涌动。2014年,史记宏、赵玉芳夫妇被评为““中国好人”、“感动泰州十大人物”,赵玉芳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者”、泰州市最美志愿者。夫妇二人的事迹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
除了史记宏、赵玉芳,史庄村还有一位孝老爱亲模范——72岁的纪进珠奶奶。年轻时丈夫过世,独自将两个女儿养大出嫁后,她将一直在外流浪、35年素未谋面、长年瘫痪在床的婆婆接回家,精心伺候14年,感动全村。本报曾于去年10月报道了纪进珠奶奶的感人事迹。如今,她的故事不但为人称颂,高港区也正在将其积极申报“中国好人”。
还在涌现好人好事
史庄村的好人故事绝不止这些,最近,村民们又在热议好人史茂林投资家乡医药产业的事情。
今年40岁的史茂林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10多年前独自外出打拼,经营医疗器械,凭借诚信逐渐发家。生意越做越大,史茂林回家盖起小楼,也开始回报乡里。
2008年10月18日,村民史庆丰家的双胞胎呱呱坠地,这本是件让人欢欣的事,但史庆丰一家却愁容满面,“家里没有收入来源,以后孩子不能跟着大人喝西北风啊!”史茂林得知后,第二天便提上两箱牛奶来到史庆丰家,还塞给他几百块钱。史茂林向史庆丰承诺,会照顾这两个孩子直至史庆丰家经济好转。
非亲非故,家人对史茂林的做法不太理解,但他的想法很简单:“有这个能力就多帮衬些,大家都不容易。”此后,史茂林隔三差五就去看望双胞胎,每次去都会带上几百块钱。
转眼间,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正当史庆丰为孩子的报名费发愁时,史茂林送来了1000块钱。
从那以后,史茂林每学期都提前把学费给孩子们送到家里。他经常跟朋友说:“这两个孩子都是好苗子,以后还要供他们上大学哩!”
2012年春节前,史茂林从外地回家,给村里几户比较困难的人家各送去500块钱。2013年底,史茂林又拿出来3万块钱,送到了30户贫困户手中,每户1000元。去年年底,史茂林同样拿出3万元,慰问贫困户,还捐出4万元钱给镇政府和镇敬老院。今年,他又出资2000万元支持家乡医药产业建设。
村里立册宣扬
今年64岁的史维龙年轻时是电工,退休后他赋闲在家。由于有技术,他主动承担起村里200多盏路灯的日常维护工作。无论黑夜白天,只要村里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到,而且不计报酬。
去年夏天,一夜暴雨,村电灌站的电动机几乎被淹,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史维龙叫上4个壮汉,一起抬起400多斤重的电动机,架高,水位下去后再抬回原位。前段时间连续大雨,秧田供水的水泵线路被烧坏,史维龙冒雨抢修到晚上9点多。
他还是村里的义务环卫工,河道清淤、整治水渠、清理杂树,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史维龙等人的努力下,史庄村2014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卫生合格村”、“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
“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值得我们学习。”史庄村党支部书记史建伟说,为了宣传这些美德善行,从今年6月起,村部每半年出一期《美德善行故事册》,宣扬好人好事,在全村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气,并努力把史庄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好人村”、“最美乡村”。
2015年08月05日 08点08分
1
小村走出“中国好人”
泰州是高港区史庄村由原史庄、和丰两个自然村合并,740户,2572人,不算太大,也不很富裕。这样一个淳朴的小村中,走出了史记宏、赵玉芳夫妇这么一对“中国好人”。他们22年坚持捐资200余万元,扶贫帮困,修桥铺路,并带领出10多位“史记宏式”的好人,让爱心不断在小村涌动。2014年,史记宏、赵玉芳夫妇被评为““中国好人”、“感动泰州十大人物”,赵玉芳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者”、泰州市最美志愿者。夫妇二人的事迹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
除了史记宏、赵玉芳,史庄村还有一位孝老爱亲模范——72岁的纪进珠奶奶。年轻时丈夫过世,独自将两个女儿养大出嫁后,她将一直在外流浪、35年素未谋面、长年瘫痪在床的婆婆接回家,精心伺候14年,感动全村。本报曾于去年10月报道了纪进珠奶奶的感人事迹。如今,她的故事不但为人称颂,高港区也正在将其积极申报“中国好人”。
还在涌现好人好事
史庄村的好人故事绝不止这些,最近,村民们又在热议好人史茂林投资家乡医药产业的事情。
今年40岁的史茂林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10多年前独自外出打拼,经营医疗器械,凭借诚信逐渐发家。生意越做越大,史茂林回家盖起小楼,也开始回报乡里。
2008年10月18日,村民史庆丰家的双胞胎呱呱坠地,这本是件让人欢欣的事,但史庆丰一家却愁容满面,“家里没有收入来源,以后孩子不能跟着大人喝西北风啊!”史茂林得知后,第二天便提上两箱牛奶来到史庆丰家,还塞给他几百块钱。史茂林向史庆丰承诺,会照顾这两个孩子直至史庆丰家经济好转。
非亲非故,家人对史茂林的做法不太理解,但他的想法很简单:“有这个能力就多帮衬些,大家都不容易。”此后,史茂林隔三差五就去看望双胞胎,每次去都会带上几百块钱。
转眼间,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正当史庆丰为孩子的报名费发愁时,史茂林送来了1000块钱。
从那以后,史茂林每学期都提前把学费给孩子们送到家里。他经常跟朋友说:“这两个孩子都是好苗子,以后还要供他们上大学哩!”
2012年春节前,史茂林从外地回家,给村里几户比较困难的人家各送去500块钱。2013年底,史茂林又拿出来3万块钱,送到了30户贫困户手中,每户1000元。去年年底,史茂林同样拿出3万元,慰问贫困户,还捐出4万元钱给镇政府和镇敬老院。今年,他又出资2000万元支持家乡医药产业建设。
村里立册宣扬
今年64岁的史维龙年轻时是电工,退休后他赋闲在家。由于有技术,他主动承担起村里200多盏路灯的日常维护工作。无论黑夜白天,只要村里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到,而且不计报酬。
去年夏天,一夜暴雨,村电灌站的电动机几乎被淹,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史维龙叫上4个壮汉,一起抬起400多斤重的电动机,架高,水位下去后再抬回原位。前段时间连续大雨,秧田供水的水泵线路被烧坏,史维龙冒雨抢修到晚上9点多。
他还是村里的义务环卫工,河道清淤、整治水渠、清理杂树,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史维龙等人的努力下,史庄村2014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卫生合格村”、“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
“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值得我们学习。”史庄村党支部书记史建伟说,为了宣传这些美德善行,从今年6月起,村部每半年出一期《美德善行故事册》,宣扬好人好事,在全村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气,并努力把史庄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好人村”、“最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