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老师应该使用什么方式指导学生去企业工作?》
选修课外聊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已有 796 次阅读 2015-5-16 12:26
李学宽
感谢李老师!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1
level 11
篇头照片是我拍的使用我们技术的一套五万吨植物抽提溶剂工业生产装置。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2
level 11
最近关于学生创新、创业的话题非常热门,本来不想参与,阅读了同事徐耀教授的博文《连企业都不敢去,还创什么业? 》和与该博文相关的李竞教授的博文也撇不住想说几句,毕竟我与企业打交道已经30多年,企业的状况我还是比较熟悉的。看到了在企业工作的硕博士很多,有的很成功,在企业如鱼得水,有的也不怎么适应企业工作,工作很不顺心。尽管我带的研究生比较少,由于在单位大家都知道我经常去企业,一直是搞技术开发,单位有些研究生在选择毕业去向时经常来听听我的意见。从内心讲我是希望学生去企业工作的,今年我一个毕业生就选择了使用我们开发的技术进行生产的化工企业工作。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3
level 11
对于导师,如果希望学生去企业工作,应该使用什么方式指导学生哪?
下面我把我的体会写出来供各位参考,不对之处请各位也指导我,以便改进。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4
level 11
首先,了解学生将来对自己职业的规划。入学时与学生聊天,听听学生讲讲自己为什么报考研究生,对将来的就业有什么想法,如果学生就是想去企业工作,导师应该给他安排与企业相关的课题,为将来到企业工作打下基础,并且不推荐继续读博士,到企业工作硕士读的书足够了。如果学生希望在大学或者研究所工作,导师就应该安排一些可以出SCI文章的、理论性强一些的课题,以便学生能顺利毕业,毕竟没有SCI论文博士是不能毕业的。并且积极推荐学生硕博连读或者硕士毕业后出国读博士。一般导师应该尊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对于一些入学时对将来职业选择迷茫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占的比例不小),导师就要从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学生的特点,看看学生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在选题和平时工作中进行引导,具体方法还是上述两个分类,因为我还没有遇到要自己创业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没有经验,就不论述了。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5
level 11
其次,让学生感觉到与企业合作的乐趣。我经常与学生分享自己在企业工作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与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非常有成就感。在实验室开发成功一个催化剂和新工艺,企业按我们提供的基础设计数据花费数千万甚至一两个亿完成了装置设计与安装,生产出合格产品并占领市场,那个成就感比发几篇高点数的SCI论文要幸福的多。10年前曾经有一个厂家使用我们的技术生产出产品后,全厂每人每月涨800元工资,当工人们高兴地告诉你这些的时候你不幸福都不行。在整个工作的成功与企业科技人员和设计院工程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再好的成果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能为国民经济服务。我们项目报奖一般都企业的科技人员,让学生知道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也能得到承认,也能得奖。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6
level 11
最后,言传不如身教。一个自己从没有与企业合作过或者自己都不敢去企业的老师是很难让学生喜欢到企业工作的。
仓促成文,不对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篇头照片是我拍的使用我们技术的一套五万吨植物抽提溶剂工业生产装置。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7
转文结束!转文不代表本人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level 11
转文结束!转文不代表本人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015年05月16日 13点05分 8
level 12
算了一下,到2017年大学毕业生应该会有800w 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 企业需要的人才供不应求。其实我觉得大部分毕业生还是要去“建设社会”的,科研所很容易就饱和了,那么问题就成了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企业了,其实这应该不光是研究生需要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本科生也十分糊涂。您说过一句很好的话,没有与真实世界对应起来 想的东西一定是错的,关键问题就成了“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了,我们其实是没有经验的,单靠猜想恐怕与实际有出入[委屈]
2015年05月16日 16点05分 9
其实不用引导,有什么能力做什么事儿,现代社会只要发钱多的地方绝对不差人 [滑稽]
2015年05月17日 00点05分
回复
�пտ�ŷ��
:那就是能力的问题了,如何让学生有能力 有什么能力 [冷]
2015年05月17日 07点05分
回复
Lord������˹
:[滑稽]
2015年05月17日 12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