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光复军已经摊牌,湘军在安庆撑不了多久。太平军紧随其后,是撤是守必须决断。面临强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天国内部不可避免的要分化。
天王不会投降的,他宁可死在他的“天京”城里。他可不管兄弟们死活,他要的是权力和荣华富贵。从这个角度考虑,只有张应宸和蒙天恩是忠心耿耿的好下属,他俩的忠诚都是对洪秀全个人甚于对天国的。而林凤祥等人,起义造反是为了推翻满清,对天王来讲这些人都得严加防范不是自己人。
林凤祥,历史上是个什么性格我们不知道,小说位面,作者把他刻画成有勇有谋又有担当的英雄形象。彰王是一定为兄弟们着想的。为了天国兄弟的安危,他明知天王不乐意分权也要力主建成五军主将制度、总参谋部制度。面对当前的选择,如果他主张洪秀全与韦泽和解、妥协、做出让步,矛盾不可调和,那就一定会被天王猜忌,不死不休。
张应宸,本剧最大变数。御林军拥兵三万,林凤祥猜测勇王的野战军有万余人,他很可能低估了张应宸的实力。如果张应宸早就料到韦泽摊牌的这一天,那么此前七八年的每一刻每一秒他都会为今天做好准备,他的野战军只会更多,这不是为了保卫天王,这是为了他自己。无论如何他是不会和洪秀全捆在一起等死的。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势力无法融入光复军的体系里面,如果投降韦泽,半生功业付诸流水,领个清贵闲职靠边站。投靠满清或者湘军?提也别提,那帮人已经大半截入土了。所以,张应宸的选择是唯一的,走。
作者的叙述有个特点,他在前头叙事的时候,会不着痕迹的描写人物性格、品质、德性,而人物最终的命运也和前头的“人品”有关系。比如杨秀清,心太独,自以为是;比如韦昌辉,隐忍而阴狠;比如陈承镕,两面三刀又缺少决断和担当;比如石达开,沽名钓誉言过其实。当然,本位面所有天国将领都没有好归宿,但是小说位面作者很明显是同情起义者的,那么他笔下对其他将领的刻画就很有意味了。李秀成、李世贤,接了“千里回朝”的大军就顾着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势力,现在提出统一军令又恶了天王,下场不会太好。杨辅清,各方拉拢的对象,拥兵自重的辅王。陈玉成,有点私心,但是顾念战友兄弟,现在跟着林凤祥走。曾立昌、吉文元,酱油党,没有自己主张。因此后续很可能演变成为洪秀全清洗林凤祥,将领们选边站队,最后张应宸出走的局面。
拭目以待。
2015年05月08日 08点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