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披头士乐队(甲克虫乐队)The Beatles 是无疑世纪的最有影响的乐队。在8年的时间中,他们不但改变了摇滚乐和流行乐 ,而且,永远的改变了所有音乐的面貌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1
level 5
约翰·列农 John Lennon (John Winston Lennon) 吉它手、歌手生于: 1940 年 10 月 9 日, 利物浦, 英格兰死于: 1980 年 12 月 8 日, 纽约, 美国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2
level 5
宝罗·麦卡特尼 Paul McCartney (James Paul McCartney) 贝司手、歌手生于:1942 年 6 月 18 日, 利物浦, 英格兰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3
level 5
乔治·哈里森 George Harrison 吉它手、歌手生于:1943 年 2 月 25 日, 利物浦, 英格兰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4
level 5
林戈.斯塔而(Richard Starkey) 鼓手生于:1940 年 7 月 7 日, 有树木的幽谷, 利物浦, 英格兰50年代末,在节奏与布鲁斯的影响下,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摇滚乐诞生了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5
level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给甲壳虫乐队颁发奖章和证书 随着唱片及电影的接连成功,甲壳虫乐队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亲身体验他们的音乐,也为了避免高额赋税,他们在经纪人布赖恩的带领下,数次进行全球巡回演出。据统计,在1963年2月到1966年8月的几年时间内,他们进行了225场现场演出,足迹几乎遍及西方世界的每个国家,从斯堪的纳维亚到香港,从澳大利亚到荷兰,他们身后留下了上亿热情澎湃的歌迷。 为嘉奖“甲壳虫”对英国的贡献,同时也许是为了女王的好奇心(她本人是“甲壳虫”迷,白金汉宫在60年代的许多周末都是在甲壳虫的电影或唱片音乐中度过的)。1965年6月15日,“甲壳虫”的名字被列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生日宴会的贵宾名单上,不久,女王为“甲壳虫”颁发了大英帝国勋章(这是英国普通公民的最高荣誉)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白金汉宫外围上了这么多年轻人,他们在甲壳虫乐队的授勋仪式上高呼“上帝保佑甲壳虫”,使得这一古老庄严的典礼也披上了一层现代的色彩。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15
level 5
解散以后的披头士乐队甲壳虫乐队经过近10年的风风雨雨走到今天,解散是令人沮丧的事,但维持下去也已不太可能。用林戈的话说:“因为我想走,因为乔治想走,因为洋子的插入,因为约翰想走,因为苹果公司的衰落,因为突然间每个人都意识到有无数事情要做。我们在一起厮守了10年,现在我们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1970年6月,麦卡特尼第一个宣布了独自发展的声明,并给约翰写信建议乐队解散。几个月后,在1970年12月31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麦卡特尼再也忍受不了长期的焦虑和纠缠,向甲壳虫乐队和苹果公司提出了诉讼,对于约翰、保罗、乔治和林戈来说,一场梦永远地过去了,他们的解散竟然像最初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一样地平常和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成了甲壳虫乐队的天鹅之歌。 独霸欧美乐坛达10年之久的“甲壳虫乐队”终于解散了,队员各奔东西,一个黄金乐队从此销声匿迹,这的的确确是世界摇滚史上的一大遗憾。此后,曾有富商斥资上亿美金力邀披头士重聚一台,再现昔日风采,但没有成功。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17
level 5
(列侬和洋子得到美国永久居住证 列侬和小儿子) 1971年末,列侬和洋子夫妇厌倦了他们在英国的生活,回到了纽约。翌年6月,他们推出第5张,也是反应最糟糕的一张合作专辑《纽约瞬间(Sometimes In New York City)》,但这张专辑却成了列侬夫妇旋风般的生活中的两上重要里程碑,其一是它直白的左翼内容引起了保守的尼克松政府的怀疑,使列侬在美国移民局遇到麻烦,其二是,这是直到1980年列侬夫妇复出前的最后一张合作专辑。3年之后,美国移民局取消对列侬夫妇的限制,他们加入了美国国籍,艰难的日子暂时平静下来。1975年10月9日,在列侬35岁生日的这一天,他和洋子的儿子西恩?大野?列侬出生了。列侬兴奋地向一群记者说:“我感觉自己像帝国大厦一样高!上帝保佑美国!”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列侬把精力完全投入到照料儿子西恩以及家庭生活中来了。他说:“从15岁起,我就开始签合同、录唱片、拍电影,现在我累了,我已做了我的贡献,让别人从这里开始吧。”就这样,这位自称为“雄性沙文主义小猪”的人推掉了一切演出及录音邀请,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家庭男主人。天伦之乐偶有被打断的时候就是他们全家的出国旅行,他们去了印度、埃及、巴哈马群岛以及洋子的家乡日本等地。 (列侬和洋子结婚证书 林戈) 林戈在甲壳虫乐队解散之时曾被公众认为是前途最不明确的一个。他先后出了几张个人专辑,第一张其实在1970年乐队未解散时就发行了。林戈喜欢美国的乡村音乐,在美国乡村音乐的故乡纳什维尔录制了第二张专辑,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林戈的多才多艺。林戈于1973年推出的专辑《林戈(Ringo)》在短短几周内就直升排行榜之首,这种显赫的成绩使得列侬发来电报致贺,幽默地请求他“给我写一支榜首的曲子!”1975年11月,林戈推出的《来自你的过去的爆发(Blast From Your Past)》是他最出色的一张专辑,这是他在苹果唱片公司的最后一张专辑,此后他先后与百代唱片与宝丽金唱片签约推出作品。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18
level 5
解散以后的披头士乐队(二)乐队解散对于哈里森来说,意味着他的个人兴趣终于可以不受“甲壳虫”的局限自由发展了。他第一步便推出一套3张的唱片《一切必将逝去(All Things Must Pass)》,这是他在“甲壳虫”的最后几年时间内完成的,这套专辑在1970年发行后同时取得英、美两国排行榜榜首的好成绩,成为哈里森单飞生涯的一个辉煌的开端。一年后,苹果唱片公司又推出他的第二张的《为了孟加拉音乐会(The Concert For Bangla Desh)》专辑,其中有鲍勃?迪伦、埃里克?克莱普顿、林戈等名星出演。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19
level 5
解散以后的披头士乐队(三) 麦卡特尼曾对列侬有过不满,但列侬之死仍使他痛心疾首,他对记者们说:“我感到心痛、愤怒、悲伤,几乎要被撕裂。约翰过去常对我十分粗暴,但我还是从心底里钦佩他。我们是好朋友,我爱他。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会更加认识到约翰的价值,尽管人们认为他有些狂傲并恩此而树敌,但他是伟大的,他做了许多了不起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20
level 5
哈里森和妻子在印度 哈里森一直退避新闻界,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独立的人格,如同莲出于淤泥而不染,哈里森从未被名誉和财富所迷惑,他的世界观不仅是他自身的、也是无数青年人的指路明灯。在1991年12月,他随着名歌星克莱普顿的乐队一同去日本巡演。当哈里森登台表演时,横滨体育馆内轰鸣的喝采声证明了喻里森还如“甲壳虫”时代那样迷人。 林戈?斯塔尔于1981年4月27日在伦敦举行了婚礼,妻子芭芭拉是位美国女演员,哈里森和麦卡特尼等一些朋友参加了婚礼,唯一的遗憾是他的昔日伙伴和兄长列侬未能到场。林戈在列侬被刺后曾悲痛地说:“他有一颗比我们所有人都宽厚的心……难以相信他真的离开我们而去了。”出于对列侬的深厚情意和怀念,他买下了列侬在提坦赫斯特公园的旧居。 林戈的婚后生活宁静恬淡,因为他深切地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能永远存在,当与你爱的人在一起时,必须珍惜。他与妻子在英格兰的城效生活,这里是他过去与“甲壳虫”的伙伴们一起画水彩写生的地方。 列侬创作的漫画 永远的披头士乐队 1983年夏天,林戈着手于美国广播电台的一个长达25小时的节目,题名为“林戈的黄色潜水艇”的这个节目是林戈对甲壳虫乐队时代的回忆。音乐仍是林戈割舍不掉的情结,在整个80年代,他曾与乔治、保罗以及一些著名乐队举办演出或录制唱片。1990年,林戈也像他的披头士老友保罗一样复出了,他与多位明星组成了“全明星乐队”,进行了几周的巡演,当林戈携带几百万美元的演出费返回家乡的时候,他激动地说:“最伟大的发现是我仍能演出,我又找回了13岁时的梦想!我知道我还有观众在那里,我从此告别音乐生涯也不会遗憾了。”每每回想起披头士乐队的时光,林戈总会这样说:“我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总是随着环境在改变,如果不是遇到披头士乐队,我现在可能仍是一名工人……有时我举目四顾,惊讶地发现,像我这样一个卑微的人正过着如此美好的生活。” 就像列侬是他的伙伴保罗、乔治、林戈心品永远不灭的记忆一样,列侬和他率领下的披头士乐队在整个20世纪的下半叶一直占据着亿万歌迷的心,他们的怀念与爱一如几十年前那些为披头士疯狂而多情的音乐迷醉的青年。 人们不会忘记披头士乐队,因为他们不仅创造了美妙绝伦的音乐和一段欢愉的时光,正是这四位摇滚披头士把摇滚乐带到每一个普通人中间,然后,又把所有热爱摇滚乐的人们同摇滚乐及摇滚文化一同推向了未来。这是披头士们曾用青春激情唱过的一支歌:“就像酒中的冰块就像看不见的墨迹像那白日里清澈的阳光中的梦摇滚的孩子们永远不会变老他们只会慢慢地远去……”(完)
2005年09月01日 13点09分
22
level 1
为什么列侬和迈卡尼特的关系到后面恶化了?听说列侬后来很看不起乐队的其他成员,是吗?
2005年09月11日 10点09分
23
level 5
是有这么一说,但是,说实话我也不是很肯定,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列侬曾经在BBC做节目的时候说迈卡尼特是A TROUBLE MAN。
2005年10月23日 14点10分
24
level 1
ddddddddddddddd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顶
2007年05月12日 05点05分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