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 Blanchett」【周边】三月电影微博分析
凯特·布兰切特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固然是有《灰姑娘》,而且表现抢眼,但看一看新媒体和电影的关系以及分析,也许更有收获。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1
level 15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2
level 15
《灰姑娘》的热议度在大部分时间可以用“完爆其他的总和”来形容。
有分析师@来去之间 说:
灰姑娘火的莫名其妙,可以分析下。//@金山://@五洲红: 3月,《超能陆战队》、《灰姑娘》、《失孤》几部影片在微博中受到热议,同时也受到观众重点搜索关注。整体来说,获得较高票房收入的影片均在微博中受到网友的重点关注。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3
level 12
国内3月没有好莱坞大制作啊,看灰姑娘的好多都是冲着特效去的吧,要是放到4月遇到速度7妥妥扑街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4
灰姑娘也不是大制作。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而且素鸡7的大爆也是全世界都始料未及的。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感觉票房会减少 但不至于彻底扑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再有,“看灰姑娘的好多都是冲着特效去的吧”这种话,拿不出数据来等于白说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level 15
注意这不是票房帖。这是新媒体和票房关系帖,以及新媒体帖,反映新媒体的特点多于票房的特点。信息时代,新媒体产生的价值并不低于票房,这是一个point。
超能陆战队的票房高于灰姑娘,但是在微博上的热议度就比不上,这都是可以分析的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5
超能陆战队的制作成本是1.65亿刀,比灰姑娘0.95亿刀高了73.6%;前者在中国的票房8353万刀,后者目前是7153万刀。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level 15
个人观点:
灰姑娘这类非A级大制作(成本不过1亿美金线),又没有太多特效(这恰恰是这部电影相对于其他几部迪斯尼真人童话改编电影的特点),票价低的电影,票房要上去,对话题性的依赖相对会更大。从微博的数据来看,本片相关的话题营销无疑称得上非常成功。
2015年04月24日 06点04分 6
说了这么多,你干脆直接说CB的邪恶继母在中国席卷3月票房不就得了? [冷]
2015年04月24日 10点04分
[冷] [滑稽] [黑线]
2015年04月24日 10点04分
回复
shinnasuak
:当然不是[开心]
2015年04月24日 10点04分
回复
shinnasuak
: 明明票房比不上大白,也比不上后面的王牌特工啊
2015年04月24日 10点04分
level 15
继续1楼的话题,新媒体与电影这种传统文化产品的互动关系。渣浪的这个分析似乎是想对这个关系进行研究,也许很直接地就是为了做大微博(起码可以在忽悠大片们来微博设官号时抄出几张漂亮的图表),但从信息时代文化和传媒演变的视野来看,这种互动关系的也许有更多的研究价值,尤其当它是以大数据的方式呈现的时候。
当然细看之后,觉得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局限性。
分析报告做的,只是电影票房和微博数据的并置对比,还无法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严格的实证。
可以看出,这两个数据是分别统计,然后并置的。
如果我们要论证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微博营销有助提高电影票房,或者电影票房有助于提升微博用量,那么还需要知道:
(1)制造了相关微博数据的用户,有没有去看电影,看了多少遍,贡献了多少票房。这个数据,理论上可以在微博上进行专门调查来获取,但显然还没做到这一步。
(2)去看了电影的观众,有没有来发微博,发了多少,事前事后,贡献了多少微博评论或搜索量,这个可以在电影院进行专门调查来获取,但显然还没做到这一步。
这仍只是基于两种最单纯的模型。还有一些情况是可以微观识别出来的,例如一些自媒体会主动发热门话题(包括电影)来维持和扩大自身影响力(俗一点就是加粉和加转发评论量),不一定也不必是收了片商的红包。
比如说红人gogoboi发了一个有几千转发量的微博:
“时代变了,童话故事里的傻白甜公主已经不吃香了,美艳后妈们才是主角。她们不绿茶、有霸气、肯实干,关键还有美貌,以至于大家给后妈加油虐公主。最近几年的童话电影里出了好多艳压公主的坏后妈——灰姑娘后妈Cate Blanchett、白雪公主后妈Charlize Theron,睡美人教母Angelina Jolie。你最爱谁?”
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这种微博能加剧《灰姑娘》电影话题的流行,也没有人会认为这种微博完全不会对票房产生影响,但他的动机有多大程度和给《灰姑娘》营销有关?恐怕动机上恰好相反,但双赢却是可预期的。
2015年04月24日 13点04分 7
论大数据分析师为懂行之人的迷信度。
2015年04月24日 13点04分
level 15
换一个角度来看微博话题与电影的互动关系,也许迪斯尼本身就会迎合这种所谓后妈艳压公主的流行意识去继续改编他们的动画片。尽管就《灰姑娘》本身剧情而言,并没有特别体现这种流行意识(甚至是反着的),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带着这种流行意识的预期去电影院,也不影响自媒体继续营销这种流行意识,甚至也不影响迪斯尼本身的营销人员也加入这个流行意识的大合唱。
2015年04月24日 13点04分 8
level 15
相关微博用量和电影票房,也许本来就没有必要以某种主从关系去认识。对于拍商业片的人来说,社交网络上的流行话题和流行意识,本身就是电影创作的理性参照;而对于社交网络营运商以及各种大媒小媒自媒来说,电影毫无疑问是制造流行话题和流行意识的重要契机。
2015年04月24日 13点04分 9
level 15
回过头来看图表(还有几个),重点比较超能陆战队和灰姑娘两部3月份商业片主力,
就图表来分析,可以得到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相对而言:
《超》是电影上映后引领了相关微博讨论和搜索,《灰》是相关微博话题在电影上映前后都伴随始终,更多地显示出话题性的经久度(第一张图可以看到,几部新片上映都会受明显冲击,但冲击很快退却)
2015年04月24日 13点04分 10
level 15
其次,也是最中坚的因素,恐怕是近年童话改编中反派艳压原主角的新潮流。实际上电影在上映前,在影迷圈内就已进入了与《白雪公主》《沉睡魔咒》等片的对话语境中。几张剧照结合着影迷在那几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很快被整合起来,产生对剧情的预期和期待(尽管后来发现并非完全如此)。多部电影对话所产生的有明确方向感的话题性,远远超出仅就《灰姑娘》重拍而言的单纯的没有方向感的好奇。一般电影都是在片中放槽点等观众吐,进而引发话题,反过来促进电影宣传,形成循环。而《灰姑娘》还没看到电影,“后妈”一词代表的一系列槽点,就已经在微博灌进很多观众的脑海中了。
换句话说,没有《白雪公主》《沉睡魔咒》之类的电影作语境上的铺垫,我们所看到的话题和对电影的预期,恐怕完全不是现在这样。哪怕迪斯尼这次重拍的《灰姑娘》实际上简直四平八稳不能更忠于原著,但从微博上的观感来看,一方面原来的这种定势依然很强大,而另一方面,对这种定势的反弹,又构成了话题的继续发酵。
2015年04月24日 16点04分 13
level 15
回过头来看引起话题性的这两点,与《灰姑娘》本身的具体内容及质量如何,几乎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也不太依赖官方营销的某种引导。于是,《灰姑娘》的成本如此显著地小,而且有意不去花大钱砸特效,似乎多了一层可以理解的地方——只要适时给出几张强势后妈剧照让观众消化消化,就足以达成13楼所说的进入对话的条件,把之前几部电影剩下的话题性重新调动,吸纳到本片中。至于剩下的东西,只要不功不过地拍完,数钱无悬念。
当然,迪斯尼的眼光或者运气也都不错。他们把档期定在3月,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借到布兰切特的热度。12月-1月是霍比特人3,2月是奥斯卡颁奖礼(这个多少有运气成分,因为签她时还没封后),正好可以为上映前期营销“后妈”的强势形象充分借力,保持话题性。
2015年04月24日 16点04分 14
level 14
真是看累了
2015年04月24日 18点04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