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or讨论】关于古代设定的计时单位
星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见过一些文写秦时的设定,在描述时间的时候偶尔见到“几分钟之后”,“过了半小时”这样现代的计时单位,在古代设定里显得突兀。但是古代除了时辰以外的计时方式又不是很精确,所以好奇心驱使就去搜了下百科。
可以当写文参考用。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1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以下全部来自百度百科,原作者已经不可考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2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空气中、土地里灼热,所以时辰别名为“火、金”和“火、土”。下午5-7点最干燥,果实糖份最充足,这时辰别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环境一切冷静,这时辰别名为“水”。
古时 今时 配上的生肖及原因
子时 23:00~1:00 (鼠),五行为“水”。
丑时 1:00~3:00 (牛),五行为“土、金、水”。
寅时 3:00~5:00 (虎),五行为“木、火”。
卯时 5:00~7:00 (兔),五行为“木”。
辰时 7:00~9:00 (龙),五行为“土、水、木”。
巳时 9:00~11:00 (蛇),五行为“火、金”。
午时 11:00~13:00 (马),五行为“火、土”。
未时 13:00~15:00 (羊),五行为“土、火、木”。
申时 15:00~17:00 (猴),五行为“金、水”。
酉时 17:00~19:00 (鸡),五行为“金”。
戌时 19:00~21:00 (狗),五行为“土、金、火”。
亥时 21:00~23:00 (猪),五行为“水、木”。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4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古代的更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古代计时装置日晷
19:00-21:00为一更
,21:00-23:00为二更,
23:00-01:00为三更,
01:00-03:00为四更,
03:00-05:00为五更.
注:此处“更”在方言中读“jīng”汉语规范化后读“gēng”。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5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 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6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
一刻约15分钟。
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起计点在日出时刻,到下一个日出前计满一百刻(请参见本百科词条“白”和“百”)。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黄帝时代。文献记载黄帝时漏箭计刻。黄帝史官仓颉所造的第一批汉字里,肯定有“白”和“百”这两个字。从甲骨文字形看,“白”和“百”字形相近,发音也相近。黄帝时代在2337 BC-2307 BC(请参阅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7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另外还有“一炷香”、“一盏茶”、“一顿饭”这样的说法,但是都是很模糊的单位,所以并不能做出精准的计算。在网上查了查,似乎说法也都不一样。
有的说法是“一炷香”比“一盏茶”的时间更长。也有说法是“一盏茶”=两柱香。
喝一盏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至于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定论,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盏茶”、“一顿饭”一样,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不用太过在意,大概也就十到二十分钟差不了。其实一炷香的时间是不精确的、模糊的。在古代如果想精确一点,那就自己烧一炷香了,慢慢等吧。
有人说一炷香是半小时,有的说是十五分钟、甚至五分钟。还有说一个小时的。
“一盏茶”的时间也无法完全肯定,根据情况10分-30分不等。
现代的香似乎半个小时以内绝对燃不完,而古代的香制作更难考证了,具体时间更是很难鉴定。
猜测可能也有地方意识的差别,比如一个时代一个地点是代表一个时间,而换一个地方代表的就是另一个时间了。
要写的话,只要自己觉得恰当、说得过去就好…………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9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另外,佛教也有自己的一套。
《僧只律》记载:1刹那者为1念,20念为1瞬,20瞬为1弹指,20弹指为1罗预,20罗预为1须臾,1日1夜有30须臾。换算结果:须臾=48分钟,弹指=7.2秒,瞬间=0.36秒,刹那=1念=0.018秒。须臾弹指瞬间刹那=1念。
根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
120.刹那 = 1坦刹那(tatksana)
60.坦刹那 = 1 腊缚(lava)
30.腊缚 = 1 牟呼栗多 (murhutar)
5.牟呼栗多 = 1 时 (大时,kala)
6.时 = 1 昼夜 (即1日)。
公制换算
1.刹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1.坦刹那 = 1.6 秒
1.腊缚 = 96 秒
1.牟呼栗多 = 48 分
1.时 (大时) = 4 小时。
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刹那是十分短暂的时间,大约是照相机快门百分之一秒的速度。
介于佛教是东汉才传入的,设定在秦代的故事可以不去特别在意这种算法。而且佛教名词太多也会显得装逼(除非是和佛教密切相关的设定),不过适当理解一下还是不错的。
2015年03月07日 20点03分
10
蓝玫玫8M
从这楼可以看出,平常汉语里的“瞬间”、“弹指”、“刹那”这些代表时间很短的词语也是有长短之分的。弹指>瞬间>刹那。
2015年03月08日 02点03分
蓝玫玫8M
另外这两种算法中“刹那”的具体计算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18毫秒,一个是13毫秒,不过对于古人来说已经很精确了。对于动漫生来说最小的计时单位也就是“一帧”了_(:зゝ∠)_......
2015年03月09日 02点03分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关于五更天
一更
夜从黄昏始 19-21点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二更
定昏人不静 21-23点二更在亥时,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咣、咣——两声大锣带着两声梆子点儿,习俗上这就称谓是“二更二点”。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经完全黑去,此时人们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三更
23-次日凌晨1点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四更
1-3点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五更
3-5点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2015年03月07日 21点03分
11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大体简单地做出以下总结:
一天一夜(也就是现代的24小时)有十二时辰。
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半个时辰就是一小时。
每个时辰可以直接对应上现代的某一个特定时间,所以时辰的名称可以用来描述当时在一天里的时间。比如一般说子时就知道是半夜11:00-1:00之间的半夜;说午时就是中午的11:00-1:00。(其实“中午”、“正午”的说法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每个晚上分成五更天,一更是太阳刚落山,五更是黎明,而最常见的“三更天”则指的是深夜子时,相当于现代的午夜十二点。
另外还有一天一夜百刻制,从商代开始的一天一夜=一百刻,到明末时期的96刻,换算下来一刻大概等于现代的15分钟。
在大多时候不需要写出特定时间,可以只用描述一天中大概的时间的词语来表达。比如日出时可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等等。
一盏茶的时间大概10分钟-30分钟不等,一炷香的时间5分钟-1小时不等,可以用来大概描述时间段。
除此之外,古代设定主要还是用到代表一段时间过去的词语。比如少顷、半晌等等。
2015年03月07日 21点03分
14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以上就是写古代文时用到的单位和词语等等。大家可以学习和讨论。
2015年03月07日 21点03分
15
level 13
麋鹿盒子
花了十分钟看完了,长知识了⊙∇⊙
2015年03月08日 00点03分
16
吧务
level 13
ldw6352
先收藏OUO
2015年03月08日 01点03分
17
level 11
芜翎
先马克⊙▽⊙
2015年03月08日 02点03分
18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_(:зゝ∠)_.....
2015年03月08日 07点03分
19
level 14
你家的番茄炒蛋
一炷香的时间确实很模糊的
香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很大影响
所以有的搞笑片里就会有出现
【我只给你一炷香的时间!】
然后主角搬来那种超级粗壮长的香的片段_(:зゝ∠)_
比如这种。。
不过这种香还不算粗,我见过更粗长的。。。_(:зゝ∠)_
2015年03月08日 16点03分
20
蓝玫玫8M
在我印象中一炷香要烧完至少一个小时,可是武侠小说里每用到这个说法总觉得好像就过了几分钟,也不知金庸他们印象中的一炷香是多大,和针一样细吗?
2015年03月08日 18点03分
你家的番茄炒蛋
回复
���¡�������
:有很细的香,家里一般都是点那种香,十几分钟就烧没了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你家的番茄炒蛋
回复
���¡�������
:那也有可能是线香…非常非常细了…但一般都是点普通香吧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蓝玫玫8M
回复
���ҵķ��ѳ���
:难道这个词本身就很模糊,就是个说法,其实并不真的代表一炷香?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level 14
你家的番茄炒蛋
这种科普贴可以多发几个,然后地址整合到一个帖子里加精
2015年03月08日 16点03分
21
level 14
你家的番茄炒蛋
上次在星魂吧科普常识误区的那个帖子还找得到吗?
来去要授权转载过来吧
2015年03月08日 16点03分
22
蓝玫玫8M
我先试试,不知理不理我OTL
2015年03月09日 02点03分
蓝玫玫8M
去和她授权,被封了╮(╯▽╰)╭
2015年03月09日 03点03分
你家的番茄炒蛋
回复
���¡�������
:因为挖坟吗oo
2015年03月09日 03点03分
蓝玫玫8M
回复
���ҵķ��ѳ���
:没错╮(╯▽╰)╭....反正星魂吧这鬼地方也没啥好去的......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level 14
蓝玫玫8M
楼主
职业病...._(:зゝ∠)_....佛教那栏里面说到一个“瞬间”=0.36秒,换算下来约等动画里9帧左右的时间.......
所以1瞬间=9帧....._(:зゝ∠)_........
2015年03月09日 02点03分
24
level 14
你家的番茄炒蛋
还有什么可以科普的吗?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25
蓝玫玫8M
刚发了饮食篇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蓝玫玫8M
想以后继续饮食器皿篇,或者洗澡篇之类的.....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你家的番茄炒蛋
回复
���¡�������
:还有结婚篇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蓝玫玫8M
回复
���ҵķ��ѳ���
:结婚篇好复杂的_(:зゝ∠)_......上次查了个周制婚礼,那繁琐的我直接给跪了,从此对搜古代结婚礼仪产生了恐惧
2015年03月09日 04点03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