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未来中医的方向
中医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本人第一次在本吧发帖,纯属交流。
中医未来的发展如何?我认为不容乐观!
第一,西医已深入人心,患者患病首先想到的就是看西医吃西药,西医疑难杂症才能想到中医,很多原本可以通过汤剂针灸和其他手段治好的病最终无法治愈。
第二,中医教学,中医目前的主要人资来源于学院派,那么这个学院派究竟是什么学派呢?和伤寒派、易水派,河间派等老学派不同这些老学派主要源于师承,属于点对点教学,而学院派属于点对面教学,且学生水平不同但只要学分够便可毕业考取医师资格证,还要学习西医的三理一剖临床应用,我个人不反对借鉴西医较好的理论和诊法,比如X光、B超、核磁等检查手法可以准确知道病灶准确方位以便治疗,解剖对于针灸骨伤科也有很多的借鉴可考,但应作为选修课来学习的课程却化为考试课程,这也是老学派看不起学院派的原因,学院派受西医影响太大。虽然我个人也属于学院派,但对此深感厌恶。
第三,骗子横行,因为中医以“治未病”的思想为本,不少骗子打起了中医保健的旗号大肆圈钱,各个地方台上包治百病的广告屡见不鲜,还有一些传销性质的公司组织,以此大肆圈钱,让原本风雨飘摇的中医更加雪上加霜。
第四,责任问题,西医有着相对明确和完善的法律来划分责任与善后,但中医这方面比较薄弱甚至有位学习西医的同学非常傲慢的跟我说过我们西医治死个人是正常,你们中医?等着牢底坐穿吧。
第五,药材的限制,犹豫中国对于中药药材饮片等有相对的法律法规限制,造成了目前市场上中药品质不一,假药横行的局面,虽然药监局曾试图控制但无法律做基本最终两次风雷足雨点小基本上是失败了,我们老师说过未来限制中医和药材脱不了关系,今天进药就已经碰到了,东北道地药材竟然在东北进不到货。需要去甘肃订。这也是我来发帖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中医未来的方向究竟在哪?
其实黄帝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我认为或许未来针灸才是中医的主流,小小银针不受药物等等诸多的限制,针灸早已在欧美颇受宠爱。
以上,欢迎讨论,不足或错误请各位帮忙指点。
P.S.(本人虽然看好针灸,但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未来主攻方向,我留一句话看谁能猜到,其实很简单,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我希望中医吧不只是问病,更需要发扬。)
2015年01月28日 18点01分 1
level 7
世风日下,物欲横流,有几人守的住寂寞天天啃这枯燥的东西。
2015年01月28日 21点01分 2
还是会有人去发扬的
2015年01月29日 02点01分
level 9
中医应该怎么走,第一,中医从业者首先要做的是证明自己而不是攻击对手(针对对现代医学有成见的中医从业者),不要再说老祖宗已经证明了,那是老祖宗的成就不是你的!来找你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有过西药干预的情况,你要做的是接受并适应这种情况,而不是以此为借口为不能治愈患者找借口!第二,中医教育,师承教育是中医独特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还是存在的,普及的学院教育加上师承精英教育相结合是比较合理的方式!三,问责机制,这个可以与中医骗子联合起来说,那就是对民间中医的规范整治!合理规范无序化的中医市场环境首先要从规范中医从业者开始,对于在民间享有盛名的中医,有关部门要为其正名,有独特思想的,给予师承资质,对于新入门的要提高门槛,相关部门注册登记,接受监督!
2015年01月29日 01点01分 4
ヽ(^。^)丿ヽ(^。^)丿ヽ(^。^)丿感谢你回复这么多,可惜你没看懂我想说啥。
2015年01月29日 02点01分
回复天啊反反复复:就你的话题随便说两句。没懂就没懂吧,也挺长的!
2015年01月29日 03点01分
一个给人看病时候连十问都不采集的医生,也好意思点评现在中医,回去学两年吧,别出来丢人!
2015年01月29日 13点01分
level 12
看着工资单默默回想学医的苦逼五年……
2015年01月29日 01点01分 6
╮(╯_╰)╭╮(╯_╰)╭╮(╯_╰)╭我好讨厌西医临床
2015年01月29日 02点01分
回复 天啊反反复复 :病例写不完?收一堆病人以为可以多拿奖金,结果不能按时交出院病历又被扣钱……所以推诿病人也是有原因的~特别是西医外科。
2015年01月29日 03点01分
回复
��ɫsoul
:我家亲戚就是个胆囊炎西医让开刀,结果割了,开刀之前我说,我水平不行你去我老师那吃一疗程中药试试,不听,现在胆囊切除了找我来了,你说咋整我能推给我们老师吗?然后就说我这个那个的,当初那么劝就不听
2015年01月29日 03点01分
回复 天啊反反复复 :并发症?lc术?
2015年01月29日 03点01分
level 13

2015年01月29日 03点01分 7
level 13
哥中医学院毕业十年,搞过行政,打过杂,升了主治,考下了执业中药师,在北京三甲医院进过修,现在还不是每天混吃等死。
2015年01月29日 03点01分 8
中医靠熬,你算是熬出一半了,我还有的是要熬,等老人去世了一批位置就上调一批,还有你没考虑过自己出来单干啊?
2015年01月29日 04点01分
我江中医针灸康复大二求前辈指点,对中医无感
2015年01月29日 04点01分
混吃等死,谁不是?
2015年01月29日 08点01分
level 9
西医教学能标准化 程式化。中医的教学太晦涩了
2015年01月29日 04点01分 9
回复 天啊反反复复 :标准化 很重要 就如肯德基的流程一样 这样中医才能发扬光大
2015年01月29日 04点01分
@cryingstar2000 中医不能标准化,中医学派诸多,千年来就是因为在不断的辩论和斗争中活下来的。但是得有一个大标准,来保护中医,药典是一部很限制中医用药的东西应该废除药店上的用量。
2015年01月29日 04点01分
回复
�찡��������
:规矩是为了防止那些半吊子乱用药而设定的!在中医从业者90%都是伪中医这个中医吧公认概率的前提下,药典限制药量非常重要,治不好病,别给我惹事!如果你非常有把握,或者师出名门,或者病人不来找碴,超出剂量应该也没问题!
2015年01月29日 08点01分
回复
�찡��������
:说到底,超出用量没问题,出了事情,你责任抗不抗!西医也一样,你觉得需要做个ct,病人不愿意,万一因此漏诊出问题,责任谁来抗?所以沟通签字很重要
2015年01月29日 08点01分
level 8
初学者不敢妄言,中医加油。大家加油↖(^ω^)↗
2015年01月29日 05点01分 11
我也是初学者,欢迎讨论!
2015年01月29日 05点01分
回复 天啊反反复复 :我是刚大一,纯粹的初学者,之前一点都没接触过中医
2015年01月29日 05点01分
回复
��Ҋhappy
:那没事的,有空多去旧书市场收些旧书,中药书则是越新越好。
2015年01月29日 05点01分
回复 天啊反反复复 :学校图书馆书很多,只是个人不大爱看书
2015年01月29日 05点01分
level 12
有些老中医有点什么特长还不愿意传授给别人,干脆把自己的本事都带进棺材里去了,这有什么办法?
2015年01月29日 07点01分 13
这点是没错,老中医收徒的时候也要看人品秉性,天分等等,如果拿着它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成果去圈钱敛财败坏他的名声,我认为倒不如带进棺材,只要中医有完善的理论基础还有会有更多的特长出现的。
2015年01月29日 07点01分
回复 天啊反反复复 :华佗的一些东西失传了,没见第二个华佗出现……完善的理论基础?在现在这种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的情况下恐怕要有理论上的发展是很难了。
2015年01月29日 07点01分
回复
��ɫsoul
:中医外科手术是在蒋毛时期失传的,这中间有一段黑历史教科书给篡改了,你认为只有华佗能手术?那华佗手术的手法又是谁传授的?华佗之后中医也有手术,民国时期就有可以手术的中医,不信的话有本中医大辞典谢观主编的自己去查。相对完善的理论是精气阴阳五行为基础加上中医问诊辩证。
2015年01月29日 08点01分
回复
�찡��������
:还有没有其他人会不清楚,现在这个时代想当铁杆中医是不可能的,等你学过中西医结合导论之类的课程就明白了。
2015年01月29日 08点01分
level 10
主要是国家人民浮躁的心理,还有自信心受到伤害,还有西医的排挤
2015年01月29日 13点01分 15
level 10
这是方向之一
省药省钱的中药服用方法——新式泡服法:
传统的中药泡服法早而有之,把整药和饮片直接泡热水后服用,象泡茶叶、泡菊花,似乎没有特别之处,它在中药剂型上也不占主体,用药种类也有限,主体仍是煎煮法。但是我通过简单的改变把它扩展到所有中药上,草木金石类统统可以,而且有很好的药效,一定范围内可以取代煎煮法。
新式泡服法,就是把一味或多味的中药磨碎,拿微量或几克,放到杯里用热水泡,水温80度左右,不必非用100度开水,加盖保温,待水温降下来喝了即可。药渣一般不吃,尤含金石类的不要吃。一天服用一次,服药时间下午为宜。单味药一般为0.5—1克以下,多味药用到1—2克以下,药食两用的用量可多些。急重症按中上限用量且加次数。我自己用多味药常在0.5克左右。用粉碎机磨碎或用石臼子研碎,当然越细越好用量就越少,药性也很容易泡解出来。泡服法可以保留药物的更多活性而提高了药力;而煎煮法在100度反复煮时药就煮死了,其中许多不耐高温的物质被分解掉了,药力反而在降低。按此用法用量,传统的一剂中药可用几十次和上百次,节省的药量之大不可想象,相当于提高药效很多倍。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希望大家一用。
泡服法的其它好处:
1,省掉了煮药环节,药锅不用了,省时省力省能源。
2,大量减少中药用量,也减少了因过量产生的毒付作用。
3,减少了人工种植和野生采挖,有利于生态保护。
4,极大降低了个人和国家的医药成本,节省大量医疗资金。
5,提供了一种研制中药配方的简洁快速方法,推动中医的创新。
6,泡服法的药汤味道清淡宜口,并且药效与口服西药来的同样快,能吸引更多人用中医治病提高健康水平。
2014.7.17
2015年01月29日 14点01分 16
level 7
我认为,中医和西医还是结合在一起,把检查,化验,外科,用西医来解决,其他症状中医来解决。其实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不要等到,得病了再去解决。世界卫生组织说过“世界上80%的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现在人们,普通的感冒,都开始打抗生素,人们已经把西医神话了。咱们老祖宗的医学是经过5000年的验证,难道,在没有西医之前,得病就不治了吗?现在,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中医的养生了。未来中国的,中医发展趋势就是走“中药科技化”,将中草药,经过高科技的提取和加工。减少了个人熬药,残渣,处理等一系列的过程,人们越来越接受和相信中医。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发生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会为中医而自豪的!!!自己的一番见解。
2015年01月29日 18点01分 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