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壶知识】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的前世今生
本本分分夜归人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这十大壶型包括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壁、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井栏、报春、风卷葵等。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壶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器型何止万千,其中的经典器型少则逾百,这十大评的虽也实至名归,但也难免沧海遗珠之嫌。
2015年01月28日 09点01分
1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一作“仿鼓”说到仿古,首推清代制壶奇才邵大亨,传该器型是大亨首创,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也有认为是民国时壶商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紫砂泰斗顾景舟一生最为推崇的艺人即为邵大亨,顾泰斗一生仿大亨仿古而其神韵只得其七八,后遂有“扁腹”之作。(《宜兴紫砂珍赏》 顾景舟、李昌鸿编 三联书店)
2015年01月28日 09点01分
2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因其壶盖面似玉璧而得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围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是当代紫砂茗壶一绝。此壶是顾氏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
1994午邮电部发行《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提璧壶”是其中之一。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5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跃龙门之意.民国的唐树芷所制小鱼化龙壶钮为卷云状,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伸出首部,龙尾卷成壶把,把上鳞片刻划清晰.此壶红泥制成,形体较小,做工精细.清代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得一层一层,立体感强,而波涛中龙露出头部而不见爪,钮为堆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 。加微信号ee2266 带你玩转紫砂。而黄玉麟所制鱼化龙,波浪立体感不强,波涛中的龙伸出半身,龙爪清晰可见,钮也不作堆浪而作卷云形,装在盖内的龙头细而偏小。鱼化龙壶制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如邵大享的龙不见爪,而黄玉麟,俞国良的龙爪清晰可见,唐树芷的龙爪也不见,但邵大享用堆浪钮,其后的黄俞唐又都改成云形钮,又具一定的时代特点。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6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跃龙门之意.民国的唐树芷所制小鱼化龙壶钮为卷云状,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伸出首部,龙尾卷成壶把,把上鳞片刻划清晰.此壶红泥制成,形体较小,做工精细.清代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得一层一层,立体感强,而波涛中龙露出头部而不见爪,钮为堆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 。加微信号ee2266 带你玩转紫砂。而黄玉麟所制鱼化龙,波浪立体感不强,波涛中的龙伸出半身,龙爪清晰可见,钮也不作堆浪而作卷云形,装在盖内的龙头细而偏小。鱼化龙壶制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如邵大享的龙不见爪,而黄玉麟,俞国良的龙爪清晰可见,唐树芷的龙爪也不见,但邵大享用堆浪钮,其后的黄俞唐又都改成云形钮,又具一定的时代特点。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7
品茗易思
复制错了,应该是: 清朝制壶名家邵大亨,所做的龙头一捆竹,是根据一个非常动人的传说而设计出来的,它讲的是龙王到东海来巡视,路过一个地方,见到当地的人民非常贫困,但都又非常善良,就叫它的儿子送一样既能吃又能用的东西给当地人民,以帮助人民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龙王的儿子遵照其父亲旨意将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跃龙门之意.民国的唐树芷所制小鱼化龙壶钮为卷云状,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伸出首部,龙尾卷成壶把,把上鳞片刻划清晰.此壶红泥制成,形体较小,做工精细.清代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得一层一层,立体感强,而波涛中龙露出头部而不见爪,钮为堆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 。加微信号ee2266 带你玩转紫砂。而黄玉麟所制鱼化龙,波浪立体感不强,波涛中的龙伸出半身,龙爪清晰可见,钮也不作堆浪而作卷云形,装在盖内的龙头细而偏小。鱼化龙壶制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如邵大享的龙不见爪,而黄玉麟,俞国良的龙爪清晰可见,唐树芷的龙爪也不见,但邵大享用堆浪钮,其后的黄俞唐又都改成云形钮,又具一定的时代特点。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8
来酷52
这层也复制错了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品茗易思
回复 来酷52 :应该是: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
2015年01月29日 06点01分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根据壶生贴花的不同,常见有梅报春,竹报春。报春原意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紫砂工艺师根据这一民间风俗,凭靠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设计水平制做出了报春壶。报春壶的壶盖壶把和壶嘴以树木为形,壶身却为圆坛形,恰恰显示出报春壶美丽逼真。特别是壶嘴像劲松一样向上傲立,代表着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代表春天的到来和大地复苏,树木伸开枝干迎接春天。报春壶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民国名艺人朱可心制作的报春壶为此中佳品。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9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 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11
level 14
品茗易思
楼主
我感觉还欠“西施”这种壶型!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12
吧务
level 16
来酷52
都是经典器型,挡不住的诱惑
2015年01月28日 10点01分
13
level 12
海棠糖圣蓝
认真学习中
2015年01月28日 12点01分
14
level 11
愁自己笨的
谢谢分享!认真学习!
2015年01月28日 12点01分
15
level 14
金丝无悔
谢谢分享
2015年01月28日 12点01分
16
level 15
壶说八道ya
在经典壶型中找做工一流的
2015年01月28日 13点01分
17
level 12
谦和1215
朋友在东北某地开茶店,出售当地紫砂壶,当地保护地方产业,不允许其他地方的紫砂进入!
2015年01月28日 23点01分
18
level 14
龍灯墙
学习。感谢分享。
2015年01月29日 02点01分
19
level 15
酷帽子无茶
每样来一把
2015年01月29日 03点01分
20
level 12
风中浪子嘉
好壶,学习了!
2015年01月29日 07点01分
21
level 14
真兰兰的天
辛苦啦
2015年01月29日 08点01分
22
level 15
longfu143
学习
2015年01月29日 13点01分
23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