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解“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 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达顺利,端正适宜。阳刚开创,无所不利。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原文: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意为: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解读: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重点在于把握时机。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我们可以将此喻为人生的六个阶段,即: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六个阶段中不断循环,谁能真正做到这几点,自然是完满而幸福,堪称完美!
2008年04月13日 06点04分
1
level 1
《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乾卦中,对龙的六种形态有形象的描绘。即“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孔子对龙的这六种形态有很精辟的论述:“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拨,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君德也。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子曰: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九五曰:‘飞龙在天’。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上九曰:‘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卦曰:见‘群龙无首’,吉。孔子曰:龙神威而精处”。(参见《易经.文言》)。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初九爻说:“潜龙勿用“,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龙,就是有高尚的品德,而隐藏呀。不为世俗所动摇,不在世上留下名字,离退了人世,就没有了烦闷,这是因为什么都看不见了,所以就没有了烦闷。如果高兴了就去作,忧愁了,就脱离开,这的确是坚韧不拔,是真正的潜龙呀。” 译:<文言>说:初九的爻辞说:"龙,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龙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却隐居起来的人.这些人不因世俗的成见而改变志向,不计较功名;隐居起来不感到苦闷,不被人了解也不感到苦闷;符合心意的事就去做,违心的事就不去做,任凭什么力量也不能动摇,这就是所谓的'潜伏在水中的龙'." 《易经》中有云:“潜龙,勿用。”何意?“潜龙”,即潜在水底之龙,“勿用”,即不要动。这是字面上的意思,说得更深一点就是当你的力量不足以腾空一跃,克敌制胜时,还是先老老实实地潜在水底积蓄力量,不可轻举妄动。 “潜龙勿用”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即是指的一种“等待”哲学,当你的力量还不足以达到质变时,先不要轻举妄动,在对敌方面,若你提前动了,则容易打草惊蛇,所以,这时候,等待并积蓄自己之力量即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其实,这在武学中,也可以称之为“以静制动”。这种武功比的是心法和武学修为,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对时态的判断力和把握力。
2008年04月13日 06点04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