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150117各种科学技术科普
狐狸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4
美国宇航局计划2021年在火星种植开花植物
美国宇航局的第二代好奇号漫游车将搭载大量种子登陆火星
如果植物能够在火星环境下生存,或许也能够为火星殖民者提供食物来源

国外媒体报道称,火星很可能在十年内迎来它的第一批人类访客,有可能是来自美国宇航局或者某家私人太空公司。这些登陆火星的人类将发现他们位于一个人类从
未经历过的荒凉外星球环境中。但是在他们前往火星之前,美国宇航局很可能给这些勇敢的先驱者们一点乔迁的礼物:一束鲜花。
  储藏在第二代新型好奇号漫游车上的,将是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认为有可能在贫瘠火星环境中存活的大量植物种子。这个项目被称作火星植物实验(简称MPX),美国宇航局将借此了解在火星的强辐射环境中是否有可能培育出一些花朵(特别是一种拟南芥)。
  这些开花植物不会真正直接种在火星土壤中,因为美国宇航局不想在宣称有机会开发这颗红色星球之前,给火星环境带来任何威胁。新一代好奇号漫游车预计将在2021年年初登陆火星,登陆后它将开始执行火星植物实验项目,为这些种子浇水并使其发芽。
  这个试验只需要15天就能得到结果,到时候我们至少会更了解火星的低重力和高辐射是否支持植物生存。如果这些植物能够在火星存活,健康的蔬菜和一些可呼吸的氧气将成为未来火星殖民者菜单上的物品。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1
吧务
level 14
人类应尽快做好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准备
虽然科学家一直在监听外星智慧文明的无线电讯号,希望能与它们建立联系,但是我们目前仍然没有准备好接触的准备。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表明人类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准备好接触外星文明,根据SETI项目科学家介绍,他们一直在监听外星智慧文明的无线电讯号,比如外星人
飞船之间的通讯信号等。但科学家也试图通过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向遥远的星团发射信号,以告知我们地球的位置,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现在如果发现了外星文明
的信号,也无从应对,因为这涉及到一些宇宙学和宗教的问题,显然我们目前仍然没有做好准备。
  寻找外星智慧生物计划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
宇航局对该计划进行了资助,其主要观测天线为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这是一具直径达300米级的射电望远镜,可监听宇宙中的奇怪信号,目前该计划
已经演变为利用互联网上闲置计算机进行协同处理的庞大射电信号分析项目,全球百万计电脑终端可加入分析网络,共同分析射电望远镜收集到的宇宙信号。
监听外星人的信号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因为这是被动方式探测外星人,不会暴露地球的位置,如果我们通过射电望远镜向遥远的星团发射信号,那很可能暴露
自己的位置,该途径也受到多数天文学家的警告和反对,其中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经发出过警告,联络外星智慧生物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这意味着人类文
明面临危机,因为外星文明可能具有更加先进的技术,且意图是可疑的。
  除了对外星人是否敌对进行分析外,科学家还在伦理和社会影响角度分析接触
外星文明是否对人类自身构成威胁,此前有些科学家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其主要问题是如果我们发现了外星人,那么我们还需要相信上帝吗?面对掌握顶级星际航行
技术的高级外星文明,它们对人类而言就像是上帝,并使得社会上的宗教信仰出现问题,至少你会对上帝创造宇宙这个命题提出质疑。
  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科学家认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目前还没准备好接触外星文明,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和准备,出于这个原因,寻找外星智慧生物计划的研究人员建议寻找替代的策略,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宇宙意识,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
就目前来看还是拉倒吧……
2015年01月18日 10点01分
接触符号理论怎么解决?详情参见比尔马修的 五百光年的铁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万岁!
2015年01月21日 05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3D打印牙垫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病患的新型治疗方法,主体是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个牙垫,这个牙垫能够在病人睡眠期间防止对生命可能产生威胁的呼吸暂停。
最近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病患的新型治疗方法,主体是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个牙垫,这个牙垫能够在病人睡眠期间防止对生命可能产生威胁的呼吸暂停。
  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研究人员近来与从事牙齿研究方面的企业Oventus合作,使用3D扫描技术首先给病患的嘴巴建模,这样3D打印完成的牙垫就能符合不同病人的嘴型要求,实际可以认为是为每个人定制的牙垫。
  这种3D打印的牙垫所用的材料为钛,采用医用级别的塑料包裹。牙垫与病人的口型相合,配有2个独立的通风道,可让空气畅通地流通至嘴巴内部。预计这种产品会在明年面向病人问世,对数百万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病症的患者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有些病人一晚出现呼吸暂停的次数可以达到数百次。
  来自CSIRO的3D打印专家John Barnes说:“3D打印技术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我们现在就能够为病人设计和打印出完全定制化的牙垫,这是具有革新意义的。这对于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而言是福音,这是许多传统生产技术无法达成的。”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4
还以为是睡眠呼噜暂停……
2015年01月18日 11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科学家称未来百年内打造出星际旅行版诺亚方舟
一直以来,打造一艘星际飞船并驾驶它冲出太阳系旅行,听起来更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现在,一个名为“伊卡洛斯-星际”的组织正计划在未来100年实现这一目标
北京时间4月30日消息,据《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打造自给自足的太空飞船是星际旅行的关键。泊瑟芬计划(Project Persephone,注:泊瑟芬为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之女青春女神)的负责人瑞秋©姆斯特朗(Rachel Armstrong)提出了这一观点,并表示,需要设计一些手段以支持基于太空环境的生态系统。如果计划成功,未来100年内,人类将可以飞出太阳系,远行宇宙。
  一直以来,打造一艘星际飞船并驾驶它冲出太阳系旅行,听起来更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现在,一个名为Icarus Interstellar(伊卡洛斯-星际)的组织正计划在未来100年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宣称,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建造出一艘类似诺亚方舟的小型生态圈,即不依靠外部供给就可提供维持生物生存的环境。自给自足不光需要食物与水,自然特征也不可或缺。在必要的时候,它可能会充当现代版的诺亚方舟,帮助人类逃过全球性灾难。这一计划被命名为泊瑟芬计划。
  可以肯定地讲,任何飞往宇宙的人造星际飞船都需要建立各自的健全有效的生态系统。
  伊卡洛斯和其他组织坚信,人类可以在未来百年内建造出一艘“世界舰”,搭载一众乘客前往太阳系之外的星系旅行,并且平安归来。因此,泊瑟芬计划十分必要。该项目负责人、格林威治大学建筑和设计高级讲师阿姆斯特朗表示:“泊瑟芬计划涉及世界舰(worldship)内部生态环境。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从地球带够物资出行,而是要设计一个闭环生态系统。”
  阿姆斯特朗非常确定人类可以在未来百年内打造出星际飞船,而她的团队研究认为,这艘飞船必须像一个迷你版的地球。土壤、天气系统以及其他影响人类生存的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
  研究中还提到:“与其预想建设这样一个系统需要哪些东西,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泊瑟芬计划使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生存环境。通过认识那些可能会自发形成生态系统并确定物质流向的基本物理和化学反应,为创造生长或分解等自然活动就具备了可行性。人类借此就可以繁衍生息。”
  阿姆斯特朗解释道:“我们在地球上的活动很自相矛盾——为了生存,我们毁掉最肥沃的土地建设城市,但土体被毁又会威胁到人类生存。所以,我们需要太空土壤支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点必须要考虑清楚。单纯从投机角度看,这要求我们思考项目的本质,但实际上,我们要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阿姆斯特朗指出,除去伊卡洛斯这类私人组织,还有其他“正规军”在研究此类项目。比如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他们对相关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
  “我认为,我们是否能建造出一艘完备的星际飞船,或许并不取决于资金、技术进步和文化方面对此类项目的支持。”阿姆斯特朗补充称,“为了获得持续性的支持,一些用于星际飞船的技术应该拿出来用于现代城市建设。这将使公众了解这些研究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应用。”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7
拉倒吧,先把可控核聚变和生物圈三号整出来再说吧
2015年01月18日 11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美洲小虫成“最快”生物
一项新研究表明,美国南加州一种芝麻大小的小虫的行动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动物都快。
一项新研究表明,美国南加州一种芝麻大小的小虫的行动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动物都快。在实验室和实地拍摄的高速录像中,这种食肉小虫Paratarsotomus macropalpis在1秒内前进的距离相当于322个身体长度。Paratarsotomus macropalpis是一种很少被研究的沙漠物种,对它的第一次描述出现在近一个世纪前。这一过程中的峰值速度,以及每秒192个身体长度的平均速度使其轻而易举地成为速度冠军。澳大利亚虎甲虫的速度仅为每秒171个身体长度。研究人员日前在于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2014年实验生物学会会议上发布了研究报告。
  相比之下,猎豹以每小时96公里的速度奔跑,1秒钟的移动距离约为16个身体长度,如果人类按照这种小虫的速度前进,速度会超过每小时2000公里。对这种小虫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帮助工程师开发超高速、极敏捷的机器人。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8
就算技术支持了,材料也不支持……
2015年01月26日 03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宇宙是什么颜色的
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4年的观测生涯中拍摄到五颜六色的宇宙天体,那么宇宙是什么颜色的呢?科学家认为现在的宇宙为拿铁咖啡的颜色。
星系等天体可呈现出五颜六色,而宇宙整体的颜色接近拿铁咖啡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对宇宙观测了近24年,为我们呈现出纷繁多彩的宇宙天体图像,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我们的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许多星系正加速离我们而去,而且宇宙中存在各种千奇百怪的星系形状,各种气体云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但是宇宙是什么颜色的呢?我们看到的宇宙和真实宇宙之间的色彩是否存在差异呢?
  此前有研究显示我们的宇宙颜色为咖啡色,形象地说宇宙是拿铁的颜色,但科学家认为对宇宙颜色的分析需要对无数颗恒星进行红移调查,恒星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宇宙的颜色,并且结合宇宙加速膨胀的机制来推测宇宙可能的颜色。
  科学家认为宇宙加速膨胀对宇宙颜色的呈现形成一定的影响,就像多普勒效应那样,当遥远星系加速远离你而去时,光的波长就会被拉伸,以至于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更多”的红光,因此我们对宇宙颜色的推测应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当然,在不同波段上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宇宙图像,显然可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宇宙,比如紫外波段和红外波段上的宇宙更加缤纷多彩。
  对于宇宙颜色的研究,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宇宙加速膨胀外和观测波段外,地球大气层也会对宇宙颜色的呈现构成影响,比如紫外和红外会被地球大气层所遮蔽,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90英寸望远镜、斯隆数字巡天等观测结果显示,在我们附近星系的恒星光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干扰,而且不同年龄的恒星所呈现出的恒星光是不同的,比如一些非常蓝的恒星其实寿命较短,但它们却非常活跃,因此宇宙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颜色可能会稍微不同,比如100亿年前宇宙中还没有像M87这样的大红色星系,过去的星系颜色可能会更蓝一些。
  随着蓝色恒星的加速死亡,一些年龄较大的恒星逐渐发出偏红的光芒,在此后数亿至数十亿年后,宇宙的颜色还将逐渐发生变化。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宇宙包含着大量红和蓝颜色为主的恒星,还有许多色彩缤纷的尘埃云和气体,混合起来酷似拿铁咖啡的颜色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9
吧务
level 14
【11】地球上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
在星球形成之际的剧烈波动期,地球是一团融熔状态的矿物。许多大小不同的天体撞击这团融熔矿物。这些天文级的撞击可能撞出了月球,并且造成数十亿吨的液化黄金沉入地核。绝大部分的黄金之所以集中于地球深处是因为它们的密度较大,在早期地球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时,重物质下降,轻物质上升的分异变化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那些黄金从此留在了地心。按照地球形成理论,地球上的贵金属早已沉入地核,人类不可能开采出大量的黄金。那么,人类已开采出来的大量黄金和其他贵金属从何而来?
  人类开采的黄金来自陨石撞击
  科学家们近日宣称,地球上所有的黄金来自大约40多亿年前一场巨大“陨星雨”的恩赐。
  之所以绝大部分的黄金集中于地球深处是因为它们的密度较大,这就导致地球近表层几乎没有黄金存在,直到又过了大约两亿年,一场狂暴的“陨星雨”降临地球。当时有超过2000亿亿吨的陨星物质从天而降,猛烈轰击新生的地球,这些倾泻而下的物质中就有黄金。地质学家们发现这场巨型陨星雨为地球表层补充了由于早期重力分异作用导致匮乏的贵金属元素。
  黄金来自外太空的证据
  为了对其进行验证,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马蒂亚斯§尔博尔为首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石头。科学家将这些采集到的岩石与地球上其他地方能代表现代地幔结构的岩石进行了比较。如果前者中较后者样本中存在明显较少的贵重金属元素,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对岩石中的钨同位素构成进行了检测,钨与黄金和其他重金属一样,在地核形成过程中沉积到了地球的中心。检测结果发现,l克格陵兰岩石中仅含有千万分之一克的钨,数字虽小却暗藏了巨大变化。钨同位素的构成能清晰显示地球原有物质和外来陨石添加的物质。根据计算,通过陨石雨降落到地球上的黄金数量和地球上多出来的可开采部分惊人的一致。
  科学家认为:要不是大约40亿年前陨星撞击地球,人类也许就永远见不到导致文明兴衰变迁的黄金。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11
黄金要报废好多超新星
2015年01月18日 11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果然我发帖子都没人呢[不高兴]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13
吧务
level 14
今天就到这里了 准备碎了 明天还要考试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15
[惊讶]你不是工作了么?
2015年01月21日 11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顶上去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16
吧务
level 14
第117号元素被确认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5月2日说,他们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综合媒体5月3日报道,背诵元素周期表的学生可能又要再多记忆一个元素了。一个国际科研小组2日说,他们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117号元素是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为首的一个国际团队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复这一实验。
  最新实验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进行,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他们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117号元素很快又衰变成115号元素和113号元素。
  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研究人员接下来将把成果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该联合会将会决定是否还需进一步验证。如果审核通过,该联合会还将决定哪个机构拥有117号元素的命名建议权。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序号在92以后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难以稳定存在,104号及以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寿命更加短暂,迄今所有的超重元素均为人工合成。不过按照已提出几十年的“稳定岛”理论,随着新合成的元素越来越重,它们会变得更加稳定,存在寿命也随之延长。
  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超重元素,第114号和第116号元素已正式成为元素周期表的新成员。而成功合成117号元素,按照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科学主管霍斯特¦托克尔的评价,是“通往生产与探测位于‘稳定岛’上的超重元素的重要一步”。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18
吧务
level 14
【16】穿着牛仔裤登陆火星有什么后果
果你只穿一条牛仔裤和一件体恤衫登火星的话,数分钟就能要你小命。
没有宇航服的保护,人类数分钟之内就会被火星的恶劣环境夺取性命。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火星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地方,它寒冷、遍布沙漠、几乎没有氧气,而且重力很小。火星上的年平均气温为华氏零下64度(约为零下53.3摄氏度)。而在火星时间的中午时分,赤道附近的最高温能够达到华氏80度(约为26.7摄氏度)。在火星的冬季,温度能够降到华氏零下199度(约为零下128.3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前往这颗红色星球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件太空服的原因。但是我们非常好奇的是,如果有人没有穿着这种昂贵的太空服,而是只穿着牛仔和体恤衫而且屏住呼吸(人类的平均屏息时间不超过1分钟),那么他能够在火星的夏季存活多久?不出意外的话,答案就是数分钟。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Chris Webster在一封邮件中称:“最严重的即时影响将来自于低大气压,与地球相比那里几乎相当于真空。在数分钟之内,人的皮肤和器官就会破裂并排出气体,而且引发快速而痛苦的死亡。”如果你没有被低气压大气所杀死的话,那么火星上许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其它环境因素会对毫无保护的人类产生伤害。
  Webster称:“任何登陆火星的人类都必须面临氧气缺乏的问题,与地球大气20%的含氧量相比,火星大气中大约只含有0.1%的氧气。此外,非常寒冷的表面温度、无所不在而且令人烦恼的尘埃、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表面化学物质和氧化剂都是人类将要面临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之后,人类才能够开始寻找食物和水源。”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19
吧务
level 14
【17】金字塔巨石搬运之谜揭晓
科学家实验发现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秘密,利用滑橇前铺设湿沙的方法减少搬运巨石块的牵引力。图中是发现的一张古埃及壁画中描绘的搬运巨石过程。
 科学家实验发现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秘密,利用滑橇前铺设湿沙的方法减少搬运巨石块的牵引力。图中是发现的一张古埃及壁画中描绘的搬运巨石过程。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现已揭晓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秘密。长期以来,科学家对于古埃及人如何搬运巨大石块建造金字塔迷惑不解,现在他们发现其中的秘密在于潮湿的沙子。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人员称,为了建造金字塔,古埃及人必须在沙漠上搬运巨大石块和大型雕像。科学家复制了当时古人的技术,发现潮湿的沙子才是搬运巨石的关键因素。
  古埃及人将沉重的石块放在滑橇上,工人在沙漠上牵引它们。目前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很可能古埃及人在滑橇前铺设一层潮湿的沙子。
  实验证实沙子中适当的潮湿度可提供滑橇所需的牵引力,为了测试这一理论,物理学家建造了一个实验室版的埃及滑橇。
  他们发现所需的沙子所含水分决定了牵引力和沙子硬度,使用一个流变仪测试沙子硬度,证实需要多少牵引力能够变形一定数量的沙子。
  实验显示,滑橇移动所需牵引力与沙子硬度成反比,适量水分潮湿沙子的硬度是干燥沙子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潮湿沙子铺设在滑橇前所需的牵引力较小,也就更容易地移动滑橇上的重物。同时,铺设的沙层数量适当,不能在滑橇前产生沙子堆积。
  据悉,一张古埃及图画显示古人也懂得这一技巧,在Djehutihotep墓室发现的一张壁画中,一位男子站在滑橇前方,在滑橇移动正前方的沙子中浇灌水。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0
回复
�Ұ�������ɽ��
:是的√
2015年01月18日 05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19】英国大学生设计出《星战》中的激光护盾
英国莱斯特大学三位大学生最新设计一种星球大战类型的“偏导护盾”,由强大磁体激活形成超热等离子壳
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太空飞船受到偏导护盾的保护,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这项技术即将成为现实!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最新研究表明,星球大战类型的“偏导护盾”未来将成为现实!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偏导护盾能够保护卢克天行者和太空飞船免遭激光武器攻击。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指出,利用现有材料可制造一个偏导护盾,由强大磁场激活。但该项研究成果并非像科幻电影中那样精确,这种偏导护盾不可能透视星际战机,同时很难点燃任何武器。
  三位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大学生证实类似医用领域使用的强大磁体可维持偏导护盾,阻止对方激光武器发射。同时,他们指出,这种类型的保护盾已存在于地球大气层顶部。
  复制版偏导护盾可由磁场中的等离子壳(带电的超热粒子)形成,在研究中他们采用60特斯拉的磁体,形成的等离子层可作为一种保护盾——现已存在于地球大气层顶部,它将有助于保护地球免遭太空残骸和辐射的攻击。
  虽然这项技术不会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但可用于包含核反应堆等危险能量的区域。另一种可能应用是捕虏等离子壳中的辐射,而不是排放辐射,它可用于难以置信的高温环境,例如:实验聚变反应堆。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3
可控核聚变开始靠谱了。
2015年01月18日 11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20】人工智能给人类生存造成的影响
硅谷的实验室中可能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危机,这就是人工智能,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有益的智能技术,但一旦站稳脚跟,这种技术在未来可能会造成人类的终结。
 霍金对约翰尼¥普的最新电影《超验骇客》进行了评论,认为忽视电影中所设想的可能性将是人类犯下最大的错误
 在短期和中期的时间尺度上,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自动武器系统,而与此同时联合国却正致力于禁止这类武器的应用
北京时间5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硅谷的实验室中可能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危机,这就是人工智能,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有益的智能技术,但一旦站稳脚跟,这种技术在未来可能会造成人类的终结。
  这是近期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金发出的一项严肃的警告,他警告称人类正面临来自智能技术的威胁,随着技术体自身开始学会自我思考,并学会适应环境,我们人类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在《独立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名物理学家对约翰尼¥普(Jonny Depp)的最新电影《超验骇客》进行了评论。这部电影主要探讨的是未来计算机的能力超越人类之后发生的种种可能性。霍金教授称仅仅将这部电影中所描绘的情景以科幻为理由而不引起重视将是人类在历史上犯下的最大错误。
  霍金表示,智能电子助手如Siri,Google Now,以及Cortana等都仅仅是一个开端,在将来将会出现的技术面前这些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不过霍金也承认这类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将对人类产生助益,甚至可以帮助根绝战争,疾病以及贫困。
  他表示:“成功制造出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里程碑,除非我们能学会如何去规避这种风险。”
  在短期和中期的时间尺度上,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自动武器系统,而与此同时联合国却正致力于禁止这类武器的应用。霍金表示:“如果进一步向前看,技术几乎是没有极限的。”他说:“物理学上并没有定律来限制粒子的排布方式,使其无法达到较之人脑更加高级的方式。”
  事实上,IBM公司已经开发出一些智能芯片,为构建模拟人脑感知,运行乃至思维能力的智能网络铺平了道路。有朝一日,科学家们将可能开发出一台拥有比人类大脑更加先进的智能系统控制的机器。霍金表示:“拥有超级大脑的机器将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霍金指出,专家们目前尚未为这样的情况做好准备。他还举了个例子作为对比,他说假如外星人告诉我们说他们将会在未来数十年内抵达地球,那么我想我们的科学家们现在就绝对不会干坐着不动。他说:“尽管我们可能正面临人类历史上最好或是最坏的时代,但如果做一些严肃的研究或许将会有所帮助。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最终趋利避害。”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4
吧务
level 14
有没有人看啊 吱一声啊!!这个节奏难道我要单机333个?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5
有人看放心
2015年01月23日 07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21】汽车要开多快才能飞起来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在未来社会,因为交通实在太拥堵,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可能看到汽车都是飞在半空中的,那将是一个美好的时代。那么,汽车到底要开多快才能够飞起来呢?
  我们平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个150千米每小时(也就是150码)的时候,会觉得汽车开始发飘,似乎快要飞起来了,但它还是没有飞起来,这说明我们的速度还不够快。简单的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存在所谓第一宇宙速度,只要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汽车一定会象卫星一样飞起来。那么,第一宇宙速度有多快呢?第一宇宙速度就是绕地球公转的速度,是7.9千米/秒,这个速度太大了,不飞起来是不行的。现在,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我们看飞机要起飞的时候,都是要加速冲刺的,加速到900码的时候,飞机就飞起来了。这个已经是事实了,那么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答案当然是因为飞机受到的气体给它的升力大于其本身的重力。对于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加速汽车,速度越快,它的升力越大——这个力量是可以计算的,物理公式叫做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
  此定理表明:升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与汽车外形有关,也与汽车速度成正比。前面2个因素是我们不能改变的,空气密度是不会变的,汽车因为不是变形金刚,外形也不会变,所以只能改变汽车的速度了。那么,汽车要加速到多大才能飞起来呢?计算表明,汽车加速到900码的时候,也是可以飞起来的,但是,它飞起来以后,轮子脱离地面,就没有继续加速的能力了,所以又会掉下来。
  因此,为了让飞起来的汽车不至于又掉下来,我们还需要给它装一个螺旋桨。这个是必须的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6
吧务
level 14
【22】人类为什么会有各种怪行为
1.眨眼
  眨眼睛并不奇怪:这项持续时间仅有十分之一秒的动作主要是用来清除尘埃,并把润滑液涂抹到整个眼球上。然而奇怪的是,我们并未意识到每隔2到10秒我们的世界就会陷入一次黑暗。科学家发现,人脑具备忽略这一短暂陷入黑暗状态的能力。当人眨眼睛时,大脑中负责对视觉输入作出反应的那些区域的脑细胞活动被抑制了,因此你不会感觉你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中断了。
  2.笑
  当你被笑话打动,或者感觉很有趣时,你会突然抑制不住笑出声来。笑很奇怪,我们为什么会笑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一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向他人传递积极情绪、具有减压和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作用。出于相同原因,黑猩猩和猩猩在社交互动时,也会微笑或者大笑。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笑是从喘息进化而来的。当我们的早期祖先相互摔跤打闹时,他们都会发出扑哧扑哧的喘息声,最终这种声音转变成笑声。
  3.放屁
  放屁产生的气味确实很不好闻,但是我们吃的和喝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在我们体内产生气体。事实上,每天排放多达半加仑(1.9升)或者排气15到20次,均属正常情况。肠胃气胀是由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造成的。在把食物分解成有用营养物质时,这些细菌会产生带有臭味的副产品——硫化氢气体,变坏的鸡蛋也会发出相同气味。跟我们人类一样,这些细菌也喜欢吃含糖食物。牛奶、水果和豆类等食品里所含的糖分会在人体内产生更多气体。
  4.接吻
  彼此交换唾液似乎很浪漫,这不免让人感觉有点奇怪。研究显示,接吻是一种生物本能。人们通过接吻的方式,利用气味和味道确定对方是不是潜在的配偶。人的呼吸和唾液携带的化学信号,反映了一个人是健康还是体弱多病,如果是女性,这些信号可反映出她们是不是正处于排卵期,所有这些重要信息都与潜在的配偶的生育能力有关。
  此外,鼻子和嘴巴周围的皮肤上的一层油脂包含信息素,它们传递的是与一个人的生物构成有关的信息。双方通过热吻接触到对方的信息素时,他们的发现会令对方的吸引力变大或变小。接吻期间除了交换化学暗示以外,心理学家认为,接吻这种身体接触还有助于加深情侣之间的感情。后叶催产素(一种能增加人的社交、爱和信任感的激素)的研究支持这一理论。科学家发现,接吻时大脑会大量分泌这种物质。
  5.脸红
  研究发现,如果大家都注意你,你的脸颊会变红,这是人类的一个普遍反应。每个人都会脸红,只是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频繁。引起脸红的原因包括:遇到重要的人、受到称赞和在社交环境下经历了较强的情感波动。脸红的生物学原理如下:面部血管扩张,致使更多血液流入脸颊,使皮肤微微泛出红色。为什么会脸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仍困扰着科学家。
  6.视觉的3D效果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两个眼睛是如何产生3D视觉的?其实这是大脑玩的一个小把戏。首先,我们的大脑利用了“双眼像差”——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像之间的轻微差异。大脑根据图片的差异,重新安排它们的深度。在看一个距离我们很近的物体时,大脑会记下眼睛的“会聚”程度,或者它们在看这个物体时的旋转角度,以确定它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在看一个物体时,会下意识地通过“视差”测量物体的距离。当你从物体前面经过时,距离我们更近和较远的物体的移动速度是有差别的。
  7.死亡
  从学术上来说,死亡并非日常活动。然而,我们所有人每天都在经历这个过程。我们会死,是因为我们的细胞在死亡。尽管在70余年的时间里,细胞会不断更新自己,但是它们并不会永远更新下去。每个细胞里的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所含的遗传信息会随每次细胞分裂而减少。端粒会慢慢变短,直至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逐渐失去很多“修剪”能力,最终它们会丧失它们携带的所有信息,细胞再也无法分裂。科学家目前正在努力寻找延长人类生命的办法,他们认为,总有一天他们会使平均寿命延长一倍。
  8.睡眠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没人能连续很多天一直保持清醒状态。然而在我们的所有活动中,我们对睡眠的了解最少。进入梦乡其实是身体进行大量的“维修工作”,例如产生化学物质,供清醒时使用,或者正在发育的大脑里的神经元自我组织。快眼动(REM)睡眠时,神经元很活跃,在大脑生长时期,每晚这种睡眠方式持续时间会更长。几种理论指出,睡眠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记忆和学习状态。它可能有助于把情景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9.打嗝
  打嗝是横膈膜(胸腔里的肌肉薄膜,对呼吸至关重要)的无意识痉挛造成的。横膈膜受到刺激,就会反复痉挛,让人不断打嗝。胃里的食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刺激横膈膜。非常奇怪的是,打嗝对人并没有什么显着的作用,因此经常被忽视。一种假设认为,它们可能是原始吸吮反射的残余。不管远古时期它们起什么作用,现在它们非常讨人厌。不过利用一些民间偏方就能摆脱打嗝的困扰。
  10.哭
  悲伤竟会使水从眼睛里流出来,想一想,这难道不奇怪吗?在所有动物中,只有我们人类会因为情绪变化而落泪。科学家认为,哭不仅是一种表达悲伤情绪的方式,而且通过流泪还能排除在身体感觉有压力时产生的不必要的激素和其他蛋白质。所以,“大哭一场”其实具有泻药的作用。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7
吧务
level 14
【23】催眠状态真的存在吗
 芬兰和瑞典一些研究者表示他们发现了催眠状态(hypnotic state)存在的证据。大众文化中,被催眠的人的眼睛是呆滞无神的。然而,这个状态在研究者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也从没有人进行过对这个现象的研究。
  发布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统合》(PLoS ONE)的这个研究中,科学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非常容易进入“状态”的,只需要一个单词的提示,实验对象就能进入或脱离催眠。因此催眠状态和非催眠状态的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就能发生多次。
  研究者发现,这种目不转睛的呆滞眼神,伴随着客观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自动、反射性的,无法被非催眠状态的人模仿。在催眠研究领域,这个结果意味着催眠不能再被视为有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的心理意向。换句话说,研究结果可能有更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上的影响,因为这个结果首次提供了一个证据,即人身上存在之前没有被科学证实过的一种意识状态。
  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中,催眠有着长期而饱受争议的历史。研究者很长时间都在争论催眠状态是否存在,或者它是不是仅仅是利用了正常清醒状态下人们的认知策略和心理意向。迄今为止,催眠状态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证实,因此很多研究者将催眠状态视为仅仅是心理学中流行的神话。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8
上政治课时普遍存在……
2015年01月18日 11点01分
吧务
level 14
【24】返老还童的妙招:血液替换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研究小鼠中发现,利用年轻的血液替换掉年老的动物血液可逆转衰老的迹象
老年小鼠的大脑血管重建(左)和老年小鼠接收到年轻小鼠的血液
难道制作青春的灵丹妙药如同在年轻的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一样简单?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研究小鼠中发现,利用年轻的血液替换掉年老的动物血液可逆转衰老的迹象,并且,一个研究团队在去年发现了血液中的一种生长因子,他们认为在该生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特定组织——心脏的抗衰老作用。现在,这个研究团队表明,这个生长因子也能够使肌肉和大脑返老还童。
  “这是首次展示了一个返老还童的因子”,并且是天然产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能够逆转多种类型组织的老化,投身于分离和研究这个蛋白质的领导者、干细胞研究员艾米©杰斯说。此外,另一个独立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抽取年轻小鼠的血浆注入老年小鼠中,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基于过去十年的研究,这项研究将两只老鼠的皮肤缝在一起,以及缝合它们的循环系统,并研究各个组织的影响。“人们在会议上谈论吸血鬼,这对于许多人来说仍然令人毛骨悚然。”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托尼©斯§雷说。但,他和韦杰斯及其他人认为,这种不安反而会令人兴奋。他说,“试图从血液中分离出可能影响整个身体单独的因子,这项新的工作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在抗衰老研究领域中,希望和炒作很热门。其他研究人员告诫说,工作是初步的。“这是激动人心的论文”,但“这是一个起点,”纽约市伦斯勒神经干细胞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莎莉¥普尔如此说道。华盛顿大学研究老化的生物学家Matthew Kaeberlein补充道,“若该治疗方式对人类有用,那么其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百万美元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解决了。”
  缝合老鼠的循环系统的实验技术可以追溯到150年前。公元2000年左右,博士后艾米©杰斯以及斯坦福大学欧文韦斯曼和托马斯兰多的实验室的其他研究人员,当时他们采用一种称为“异种共生”的复活方法研究造血干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命运。令他们吃惊的是,他们发现,当年老和年轻的小鼠缝合在一起时,老年小鼠的肌肉干细胞恢复了活力。此后,包括韦杰斯在内的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半打的论文显示,年老与年轻的异种共生体可以改善老化小鼠的肝脏,脊髓和大脑的健康。
  最近,韦杰斯联合心脏病专家理查德¦的实验室和波士顿妇女医院,从小鼠的血液中分离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他们认为这可以解释某些影响。这种蛋白质,称为生长分化因子11 ( GDF11 ),众所周知,它是调控干细胞活性的因子,富含于年轻小鼠中,但其水平会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去年,韦杰斯和李的实验室在Cell杂志报道,注入GDF11可以减轻心脏的增厚,一种伴随小鼠衰老的症状。现在,在科学快讯纸,韦杰斯的实验室表明,GDF11几乎与异种共生一样,能够帮助衰老小鼠恢复肌肉损伤,并提高跑步能力和握力测试。
  在另外一项注入GDF11的小鼠研究中,博士后Lida Katsimpardi和哈佛大学神经学家李鲁宾的实验室的其他研究人员发现,GDF11还促进新血管和小鼠大脑嗅觉神经元生长。他们在科学快讯报道,动物获得更为敏锐的嗅觉。GDF11在肌肉和脑中,恢复了一部分干细胞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干预措施- 药物雷帕霉素和热量限制,已经充分证明,可以减缓或扭转多种组织的老化,Kaeberlein说。韦杰斯指出,GDF11可能比药物更安全,因为它是血液的天然产物。哈佛大学已经申请了GDF11专利,韦杰斯说,她和她的同事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关于它治疗疾病的商业化,如老年痴呆症和心脏疾病。GDF11本身“将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 韦杰斯说,这有助于使用修饰后的形式或用不同的分子靶向GDF11途径。“这些都是容易处理的问题, ” 韦杰斯说“最重要的障碍是找出一种追求的途径。 ”
  坦普尔认可,GDF11有治疗的前途,但她说她会保持谨慎,直到更多的了解GDF11的机制。她还指出,哈佛大学脑研究中的一些“老年”小鼠还只是中年而已,以及是否会影响老年人,目前还不清楚。“这是需要一步一步进行的,” 她说。也没有任何研究表明,经过治疗的小鼠能够活的更长。
  目前, GDF11有一个潜在的竞争治疗对手。斯坦福大学韦斯科雷的实验室于2014年5月4日的《自然医学》上报告,异种共生可以恢复称为海马体的小鼠大脑的一部分区域的活力,这个区域是产生和存储记忆的。在那里,异种共生的老年小鼠形成更多新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虽然韦斯科雷的团队目前还没有从血液中分离出任何一个恢复活力的因子,但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可替换的途径。韦斯科雷的团队尝试一个比异种共生更简单的实验,他们将来自年轻小鼠的血浆注射给老年小鼠,他们发现海马体神经元有与异种共生类似的反应。在学习和记忆中的测试中,老年小鼠比未经处理的动物显著得到改善。
  血浆通常是提供给患者的,所以这种方法的试验,不像测试一种新的蛋白质,不需要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韦斯科雷说。他的研究小组已开始规划一个小型临床试验,给老年痴呆症患者注射来自于年轻捐赠者的一些血浆。在阿尔茨海默氏症小鼠模型中,他们已经看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说。
2015年01月17日 13点01分 29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