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胆量说出你身边的人吃空响吗
北京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yjjjhtl 楼主
[大拇指]
2015年01月16日 05点01分 1
level 1
yjjjhtl 楼主
是何单位------------何许人也-------------吃空响年限[惊讶]
2015年01月16日 05点01分 2
level 1
yjjjhtl 楼主
“在编不在岗、拿钱不干活” 我国清理“吃空饷”2014-12-25 15:5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原碧霞分享到: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近期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国务院1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治理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
这意味着,一场全国范围的集中治理“风暴”已经展开。
“在编不在岗、拿钱不干活”,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腐败
从一些地方及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看,“吃空饷”并非个别现象。在近两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国不少省份清理出的“吃空饷”人员,都达到了上万人,30个省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16.2万人,涉及财政资金84亿元。
“这只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报出来的数字,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这些,造成的财政资金损失也更加严重,已经成为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
白景明分析,“吃空饷”不仅仅是“饷”被凭空吃掉了,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也多支出了一块,因为公用经费是根据编制人数按一定标准下拨的。人均经费标准各地不大一样,大约每人每年3万元左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
此次治理“吃空饷”将涵盖全国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以及在单位挂名不上班、已终止人事关系但仍领取工资津补贴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要坚决追缴资金,核减单位编制和预算经费,严肃查处责任人。
对于国务院重拳治理“吃空饷”,社会反响强烈。记者在采访中,不少人表示,公共财政资金来自于广大纳税人,怎么能用来养闲人呢?此外,把违规进来的人清理出去,才能把岗位留给更优秀的人。
“‘吃空饷’不仅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腐败,绝不能姑息容忍。大力整治‘吃空饷’,斩断伸向财政资金的黑手,对于我们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白景明表示。
背后都有“权力”的影子,治理“吃空饷”更要问责“发空饷”
“‘吃空饷’的形式与手段虽然五花八门,但背后总能看到权力的影子。”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造成“吃空饷”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缺失、管理松懈的问题,但根源还是滥用权力。
以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为例,有的是已经调离,但没办理手续,属于制度管理不严;但也有不少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职权,安插自己的亲属“吃空饷”,甚至有领导的子女高中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安排进单位领工资。
实际上,一个单位编制人数有多少,哪些人在岗、领不领工资,这些情况单位或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像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长期旷工、请假但工资照领,受到刑事处罚工资却未按规定停发等情形的发生,都绕不过人事、财务部门和单位领导。这些现象之所以能畅通无阻,里面还是牵涉到权力与利益的问题。
“‘吃空饷’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力缺乏约束导致的。因此,治理‘吃空饷’更要问责‘发空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彻底铲除这一不良现象。”胡怡建认为。
关键是完善制度,加大人事、财务等信息的公开力度
“整治‘吃空饷’ ,建立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完善制度、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又要加强权力约束,把权力装进‘笼子’里。”白景明表示,无论是个人在编不在岗、挂名不上班,还是单位虚列编制人数套取财政资金,都是对纳税人的不负责任,也是相关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不得虚列收入和支出,不得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预算资金,“吃空饷”实际上就是一种虚列支出行为。对于这种行为预算法明确规定要责令其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白景明说,完善制度加强编制管理,是遏制“吃空饷”的重要一环。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上是5年一定编,编制虽然定了但人员一直在流进流出,所以需要加强动态管理,全面掌握职工调出调入、长期请假以及死亡减员等信息,及时调整编制和工资发放。同时,还要详细了解编制外的临时聘用人员情况,摸清实数,堵住“虚报冒领”的漏洞。
“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加大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力度,是防止腐败、根治‘吃空饷’的关键。”白景明认为,“吃空饷”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进人、用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比如,领导“安插”哪个人进单位,哪个人不在了工资还照发,可能只是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小范围知道。由于这些人只领工资不露面,广大职工很难知晓内情并揭穿这种违法违规行为。“单位进人、用人信息每年都要向职工详细公开,单位总共有多少人,又进了什么人、分在哪个部门,哪些人调出、编制是否调整,人数、职位、名字等都要对得上账。这样,哪些人在‘吃空饷’群众就能一目了然。”白景明说。(记者 李丽辉)
2015年01月16日 05点01分 4
level 1
yjjjhtl 楼主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集中治理“吃空饷”——堵住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2014年12月16日13:34 中国政府网3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中央层面治理“吃空饷”的行动从未中断。可为何连年整治,“吃空饷”现象仍很突出?对此,专家表示,要建立严格制度并认真执行,要坚决严肃查处责任人,要从源头禁止“发空饷”。最关键的是,整治清理“吃空饷”应常态化,要定期开展“大扫除”——
   1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堵上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
   实际上,治理“吃空饷”一直没有中断。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了清理“吃空饷”工作;2006年,原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直指机关事业单位虚报冒领工资等问题;2007年,中编办、监察部颁布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2013年,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研究制定治理公职人员“吃空饷”和解决超编用人、编外用人的政策措施。
   尽管如此,从部分地方公布的清查情况来看,还在“吃空饷”的人不在少数。《经济日报》记者根据各地晒出的“整改成绩单”统计后发现,在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开展的两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30个省份共清理清退16.2万“吃空饷”的人。
   根据中编办此前下发的《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吃空饷”现象主要包括5种情况:在编不在岗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其他形式“吃空饷”的。在今年部分地区已公布的涉及“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中,“吃空饷”被进一步划分为10种情形。具体包括: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私自离职经商,但仍领取工资人员;受纪律处分、被司法机关羁押和受到刑事处罚未按规定进行工资调整的人员等。
   从小概率个案到一查一连片,为何连年整治,“吃空饷”现象反而愈演愈烈?
   记者调查发现,机关事业单位发生“吃空饷”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益驱动,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在基层县、乡镇一级的干部,存在着谋私心的想法,借职务之便,为自己的子女提供好的就业岗位。二是由于执行制度不严,一些单位对“吃空饷”现象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记者注意到,各地已开展的“吃空饷”清理活动以自查自纠为主,采取个人申报、单位内部自查、举报反映、核对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由于法治空白区客观存在,对违规官员处理时,程序上有时缺乏法律依据。比如,专项整治中清理清退的16.2万名“吃空饷”人员,主要以清退为主,大多并未入刑,对负有领导责任者也主要以警示谈话为主,一些地方对违规官员的处理表现出随意性倾向。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应把“吃空饷”视情况进行分析,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必须追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就表示,要从严追究“以权为亲属熟人谋私者”的责任,不能让问责成为“橡皮筋”。
   要从根本上堵住“吃空饷”的漏洞,关键在于建章立制并认真执行。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要求,对各种名目的“吃空饷”,要坚决严肃查处责任人。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要从严问责。此外,要建立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意味着,未来的专项整治,不仅仅是围绕已存在的“吃空饷”个案进行清理,还要在外部环境建立“无法吃”的制度机制。
   目前,各地已经开始在制度上进行探索。比如,江西省南昌市规定,超过清理期限若发现单位仍有2人及2人以上“吃空饷”,对主要领导实行撤职处分。陕西省规定,凡不如实自查自纠,经群众举报并查证属实的“吃空饷”人员,除退还已领工资和相应福利补助外,还要予以党纪政纪处理,并对单位主要领导实施问责。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治理“吃空饷”,从源头禁止“发空饷”更为重要。一方面应公开编制人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让“吃空饷”无机可乘;另一方面,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对于人事、财务等监督管理不力、失察渎职的相关责任人也要加大问责力度。(韩秉志)
2015年01月16日 05点01分 5
level 6
这种人可不在少数啊,没办法
2015年01月16日 05点01分 6
level 11
Do not fear to be eccentric in opinion, for every opinion now accepted was once eccentric.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o^
   --来自剑桥大学驻西华师大办事处
2015年01月16日 05点01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