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哀乐灵现百态——专访高一朗诵比赛第一名郑淇元
焦作一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细观哀乐 灵现百态
——

访
高一
朗诵比赛
第一名
郑淇元
张周雯旭
天黑得早,报告厅讲堂内的灯通明璀璨。焦作一中的校园朗诵比赛虽已接近尾声,但场内高涨又像正在高潮部分。
倒数第二的出场顺序,往往是压轴戏。
他的声音先是如溪

般轻轻流泻

奏响,余音绕梁回荡在堂内;然后兀如喷涌洪波扑面袭来,撼动了每一个在场的观众;不久后再次渐归平静,如清流“唰唰”赶起细浪
……
他用手掌挥抹出一道明媚的夕阳,两眼渐合,拦住了盛着的泪。
音乐刚好戛然而止,全场静默。
台下“嗡”的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久久不退。我两掌通红。

15
号选手,
9.9
分。”可想而知,第一名非他莫属。

观天下喜怒哀乐,现世间众生百态,横批:戏如人生。这是我在郑淇元的随笔本扉页上看到的一幅对联,才知道是他的老师给予他的教诲。他一直记着。从他本上的一页纸开始,窥一斑而见全豹,点点滴滴体会到他十几年如一日对语言表演的爱恋。
在上个月班级举行的朗诵比赛时,他从选诗到练习,给每个组员耐心辅导,分配动作;那天比赛结束后还在班里一人分饰几角,卖力

为大家表演了《变色龙》;校园朗诵比赛带回来了第一名的消息后,应同学们热情的要求,他又在班里将《最后一只藏羚羊》像比赛那样重新朗诵了一遍
……
在郑淇元很小的时候——大概四岁半
——
就被妈妈送去了语言表演特长班。缘由是,他可以把妈妈每天放给他听的故事集都不自觉

背出来——整盘整盘的磁带,甚至包括背景音乐里面的小曲他都会哼唱。小郑淇元所表现出的极强的模仿力显示了属于他自己的天赋。就这样,像一个小孩一不小心、冒冒失失

一头闯进了艺术殿堂,他在里面好奇

左顾右盼,居然发现

标有自己铭牌的位置。
紧接着,郑淇元开始在自己成长的路上洒下光芒。
9
岁时,他开始主持焦作市的艺术节、少代会、团代会、少儿春晚。
10
岁时,参加“全国故事大王”比赛,取得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被赋予“全国优秀故事大王”的称号。
12
岁时,赴香港参加全国“魅力校园”的舞台演出。
14
岁时,代表焦作市参加河南省朗诵比赛获得第一名;参加河南省英语朗诵比赛获得一等奖。
有一句老话说的不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荣誉光鲜亮丽的华服下,是郑淇元十几年的努力。“有时一个参赛作品要每天练习,连着排上好几个月才能拿出手,也是很痛苦的。”他不仅要克服字音

语气上的变化,还有表情、动作、眼神、形体、情感的到位。常常上一节表演课下来,头昏眼花,缺氧心闷。包括还有一次次心理上的突破——参加越来越大场面的比赛,表演朗诵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难度俱增。“一定要放开自己,多上台实践多表现自己,渐渐克服心理障碍,锻炼自己的勇气。”郑淇元还记起老师一句很经典的话——“就像把右边的脸皮扯下来贴在左边脸上,一边二皮脸,一边不要脸。”
郑淇元在语言表演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走到今天已经有
11
年。人对一个事物的喜爱与专注到了一定程度和境界,就成为了一种修行——至始至终的虔诚是旁人做不到的。郑淇元已经到了一个高度,但他的人生仍在前进,他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向自己发出挑战,躬下身子向前摸索着进发。蹲

低是为了下一次逾越的高度。
他理想

的大学是中央戏剧学院

,他理想

的职业是一名演员。他酷爱漫威的电影,像蜘蛛侠

钢铁侠,“如果有那一天,我带给大家的角色应该是正义、刚强的。”
郑淇元不仅在自己语言表演才能这一面出彩,他在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一面也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
身为班长的他处事不惊,善于思考。
郑淇元
常常细心观察,留心发觉班里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主动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
高一
22
班班主任崔志伟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稳重,处理事情也很周到,常常考虑很多。懂得顾全大局,为班级做事非常细心。”在同学之间,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也都是能推己及人

乐于助人

诚实仗义的好哥们儿。和他同一寝室的同学说,有一天晚上熄灯后,水管却不安分

坏掉了,流水不止,搅得大家无法入眠。郑淇元什么也没说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外套也不披走进漆黑的卫生间,下铺的同学闻声赶忙起来帮他一起修水管。
观天下喜怒哀乐,现世间众生百态。戏如人生。郑淇元用眉骨下那双漆黑的眼眸打量这世界

用自己的心去洞察这世界

用真实的情感去对待这世界。他未来的路还很长,会很宽;他要借着自己发出的光芒,孤独坚韧

朝向远方。
2014年12月21日 01点12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