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总结】再推诸葛上神坛——论孔明精神的现实意义、兼论亮吧
诸葛亮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这是魏晋遗疯 为亮吧第一届辩论赛写的总结,委托我贴上来。疯兄于百忙之中 容忍了我的催促,交上这样认真恳切的长文,我万分感激且内疚,这是亮吧之幸,亮迷之幸。 :)至此,诸葛亮吧第一届辩论赛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圆满结束。本届比赛,“玉案清风”和“西方非极乐”两位网友,被评选为“最佳辩手”。“沃肯”提供实物赞助。“未敢怒对”、“蓝绿蝴蝶”以及“诸葛亮吧管理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组织。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感谢所有人的努力。祝愿我们的明天 更加美好。:)————————————————————————————
2008年03月30日 00点03分 1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记得看陈文德先生的《诸葛亮大传》的时候,里边有一段话(大意):后世对于孔明的评价,所差者就是程度的深浅问题,但前提是,这些评价基本都是正面意义的。我个人很认可这句话,并且一直以为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一定有些属于本来就该高高在上的人——他们并非神明,但他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方向、旗帜、脊梁和风骨,是永远值得被后人牢记并尊崇的。曾经有很多人和我私下交流过,探讨“孔明精神”于今人的意义,出于某种道义上的义务,疯子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把这个意思转达。当然,我们也常常看见有很多喜欢或追求“标新立异”的朋友对于孔明提出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很提及了孔明的不足与缺憾,这些我也都不排斥。太多的时候,如果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反而往往应该多听取关于他(它)对立面的声音,这样我们所关心的人事物才会饱满,才会全面和完整。太多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去排斥和 打ya不同的观点,人各不同如其面,每个人的喜恶也是勉强不来的。特别是现在这个年代,人人需要表达、人人有权表达的年代,这才是一个民主和开放的时代的特征,我们应该学会一点大度和包容。然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能够接受的不同声音也是有底线的。比如在某电视节目中的某个作家,当着数以万计的观众的面,大声疾呼“孔明加十锡是要自己做皇帝”的时候,我们也许只是会淡然一笑,笑他的观点幼稚和不自量力;比如一个教授信誓旦旦地要把晚年致力于颠覆孔明、把《出师表》清出中学课本的时候,我们也许只是会感到荒谬和不可理喻;但是如果一个学者很认真地向世人宣告“诸葛亮就是一条狗”的时候,我们内心突然升起的是怎样一种冲动?!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声音么!
2008年03月30日 01点03分 10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孔明一生 世界上从来、并且永远也不会有完人,最根本的一条,那就是他必需得属于一个时代。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每个人都具有局限性,这在古今中外都颠扑不破的道理。也是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我们研讨任意一个历史人物,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首先把他放到他自己的时代里去,在他所从属的那个思想的、政治的、文化的背景之中去研讨,务求其实,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再把他从那个时代“拉出来”,把他的优缺点放在现时代进行比对和分析,务求其真,从而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效果,研究孔明也不例外。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出生于琅玡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很为孔明鸣不平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过分注重人文学科的国度,人们宁愿勉强称其为“散文家”——疯子对此是持有异议的——而极少有人愿意给孔明冠以一个“发明家”的头衔,这实在是孔明的一个真正意义的损失)。琅玡诸葛氏本为当地望族,孔明的先祖诸葛丰曾经在西汉元帝时出任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父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曾任泰山郡丞。孔明很小的时候母、父先后过世,便与姐姐和弟弟(诸葛均)随被军阀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代替了诸葛玄,诸葛玄就转投旧友荆州牧刘表。名为幕宾,实则寄人篱下。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唯一的生活依靠也失去,孔明与姐弟移居南阳,当时年仅十七岁。孔明与好友徐庶等一同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因为看出刘表昏庸无能,并预感到天下即将分崩离析,于是结庐于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一住就是十年。在后来著名的《出师表》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所说的就是这一段隐居生活。
2008年03月30日 01点03分 11
楼主,虚心请问下,武侯从师司马是那个文献,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2015年09月18日 08点09分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孔明的隐居并非一般意义的“出世”、“离世”、“厌世”,他不但饱学经传,还与当地的著名士人庞德公、庞统、黄承彦(并娶黄承彦的女儿为妻)、石广元、崔州平及司马徽、徐庶等结为至交,其智谋为大家所推崇,皆目其为匡世之才,人称“卧龙”。史载孔明好为《梁父吟》,常自比为 “管(仲)乐(毅)”——其中主人公都是古时辅佐君王的良相良将,这说明孔明当时是密切关注着政治走向,是“待时”而居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明说的“躬耕”(亲自耕作)生涯是真实的。这不但使他能够深切接触和感受下层劳动人民,感受离乱之世的民生疾苦,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亲自动手参与劳作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后来孔明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发明家,除了心灵手巧的自身条件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年间的劳动锻炼。 孔明虽然年纪轻轻,但“卧龙”的大名已经足以惊动当时的大小 军fa 关注。果然,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落魄贵族出身的 小军fa 刘备三顾南阳草庐,向整整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孔明虚心求教,问以 tongyi 天下大计。孔明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内修政务,外结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积极军备,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 tongyi 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 孔明时年二十七岁,已经展现出一位大气政治家的气魄与胸襟。这番话使得刘备豁然开朗,觉得孔明人才难得,极力恳请其出山,佐助自己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孔明也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从此走上风起云涌的三国政治舞台。
2008年03月30日 01点03分 15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地藏菩萨” 佛教教义里有“果位”说,世俗地讲,即修行达到的段位。最高为佛果,全知全觉;其次为菩萨果,觉己亦觉他;再次为罗汉果,觉己而不及他人,故俗称“自了汉”。修成菩萨果的有四大菩萨,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文殊称智慧第一,故名“大智”;普贤称修行第一,故名“大行”;观音称慈悲第一,故名“大慈”;独有地藏菩萨,本来已经修证了佛果,但是因为看到地狱恶鬼太多,于是不受佛位,发大愿心,欲拯救世间误入歧途之人及地狱受苦之鬼,故称“大愿”,那句著名的“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就出自他的金口。在说到孔明的时候,疯子总会不自觉地把这一神一人联系起来。孔明有时候真的就像大愿地藏王菩萨一样,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明知前途多难多险,依然奋不顾身、誓不回头。“淡泊”、“宁静”的孔明不是天生的“工作狂”,他是被逼着走到那个地步上去的。从荆州“定居”益州,人心未统;汉中入版,鞭长莫及;蜀汉初定,大局难安。老大刘备常年征战在外,家里一揽子事情都堆在了孔明头上。特别是后勤,那可是刘备进去天下的根本保障。好容易日子过的殷实一些了,都被刘老大丢在了彝陵一战。紧跟下来,先主辞世,后主年少,魏国虎视,东吴二心,南有夷越之乱,西有戎羌之患,全局的、局部的谋划,笼统地和具体的政务,既要搞内政,又要搞外交,还要搞军事,个人还要搞修养、搞写作、培养下一代(笑,也是事实),所有的事情都要孔明一个人奋力苦撑。如果换了别人,这样的内外交困,要么就是闹个累死的短命鬼,要么就是撑不上三五载就亡国,然而孔明却能以其超强的行政能力在两三年间地把事情基本捋顺,甚至还能积蓄力量向威胁最大的魏国发动军事了。在疯子看来,孔明不是不清楚自己所处的困境,不是不清楚前面是怎样的畏途,不是不清楚即便拼了命也未必就能亲眼见证“汉室复兴”的大业。但他总体上来说是乐观的,是抱定了能干一件是一件、多干一件少一件的积极心态投入工作的。疯子也曾揣测过,孔明的理想也许是曼妙和超世的,但他的眼光却是务实和入世的,他总是跑开了幻想把手眼都牢牢扎根在最微小的工作环节上——工作何曾有干得完的时候?地狱之鬼何曾有尽时?这种心境与地藏王菩萨是何其的相似!然而孔明不是神佛,他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极限的。结合前边所说,孔明身处那个特定时代,他也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我们今天看孔明,他或许少了一些雄才伟略,少了一些在战场上的灵活机变,甚至少了一些生活情趣(总感觉孔明在生活中应该是那种稍显枯燥的人);作为一位封建政治家,他的某些施政策略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合时宜的,其最终服务对象仍然是他所从属的统治阶层。但是他行政能力超一流,外交能力一流,军事才能也是上上之选,创造力惊人,个人修养更是达到了顶点,范文澜《中国通史》上说,孔明做到了一个封建官吏能做到的所有好事,这个评价是极高的,但也是中恳的——这些都是孔明足堪泽及后世的财富。孔明不是神佛,他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2008年03月30日 02点03分 67
level 1
好了吗?全看完了,疯史辛苦了,与其说此文是辩论会总结,不如说是对孔明一生的总结和肯定。孔明一生的总结和肯定与辩论的总结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辩论虽为辩论,其根本目的于亮吧是促进本吧的繁荣与活跃,于社会大众及吧友就是一种对社会正义及正面形象楷模的推崇和弘扬。如果叫我来写迷篇总结,我可能会唠叨的说些辩论前后的杂事,不愿意去重复孔明一生的功绩,我觉得这对于亮吧更具有促进意义。但是如果站在疯兄的角度上去看,或许亮吧只是一个平台,而此平台的所有人对正面的引导与树立更为关键。也就是我我更关心的是现实的俗事,而疯兄更关心的是人的基本的准则。不管怎么样,任何事都有利弊,一切还是乐观其成顺其自然了。
2008年03月30日 02点03分 79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汗~~~ 终于发完了。一共12层的内容,占据了78层的地盘和一个半小时的发帖时间…… orz!总归是把疯兄的文章完整地发上来了,还是要开心一下。 :)
2008年03月30日 02点03分 82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易教授的崛起鼓舞了中国学界的士气,增添了文人的光荣,赢得了久已失去的尊重。 ————————————————————————这个我囧一下~~~ 活活~ 以及,我也知道莲桂和疯子 在前两年亮吧倒亮猖獗之时,甚有分歧,本文算不算有着某种“渡尽劫波,相逢一笑”的意味涅?……笑~~~ :)
2008年03月30日 02点03分 90
吧务
level 8
。。。。后面的好象重新通过审查了。
2008年03月30日 06点03分 98
level 0
小雨辛苦了!-疯
2008年03月30日 07点03分 99
level 1
关于对能力的认定和推崇与否,我不想多说,也不必多说。但对于诸葛亮是否是君子(即使是孔子定义下的君子),我还是无法抛开我已有的那些历史知识和逻辑常识去作出肯定的认知。为什么刘禅十余年未踏出宫门;为什么蜀国不设置史官;为什么托孤的副使李严最后以如此荒谬的原因下了罪,从而在诸葛亮和历史的面前成了毫无智商的阴谋家;为什么诸葛亮可以说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的话,而且还敢把它写出来,还是写在给上面那个“叛D叛GUO”的阴谋家的信中(诸葛亮本可以不这样说的,而且这样说是有某种嫌疑的,为什么还会光明正大地这样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也不必这样吧。);以后主与诸葛亮之“亲”,为何后主在诸葛亮死后如此表现(亮本功加于国,若君臣情胜于亲,这个祠怎么破例来建都是可以做到的);魏晋六朝多靠领兵打仗掌控军权起家的开国皇帝,为什么独独诸葛亮的赤诚会是例外?凡此种种,不能不让我困惑。究其原由,难道其中不可能有唐太宗掩饰玄武门之变前后细节那样的桥段(——篡改粉饰)?如果没有,那请为我解以上疑问,我十分感激,如能释疑,我就又多了一位可以信仰的先贤了!莫要搞了个两边观点对立的辩论结果做出一方立场的总结来。以诸葛亮的出色政治才能,我建议再推诸葛亮上神坛的时候由佛降为罗汉就可以了。
2008年03月30日 11点03分 100
level 1
看了总结 怎么感觉是那么不爽 浪费了太多文墨却没总结什么来跑题了太远 过重的话我就不在说了 疯兄是有些疯
2008年03月30日 13点03分 102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小雨辛苦了! ——————————咳咳~~~ 疯兄才是辛苦~ :)浪费了太多文墨却没总结什么来跑题了太远——————————————疯兄是前两年亮吧倒亮最烈时候的在职吧主,说起所谓“影响”的话题,当然不可避免地感慨颇多~ 这才是让他来做这个总结的初衷吧。:)把话题荡开,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啦~~~当然 要有其它达人意犹未尽,想要来做技术性分析 或者闲言碎语,那就用不着我再来一一约稿了吧~~~ :)
2008年03月30日 13点03分 103
level 7
写得真好!观点比较客观.文笔相当地好!完全可以作为亮吧各位高才对诸葛亮认识的总结就是貌似标题有点错(*_*),把前面五个字去掉最好但这么说决没有贬低之意,辩论时讨论诸葛亮少了.其实以品三国对诸葛亮实事求是,依法治国的推崇,还是有很多话题的.
2008年03月30日 13点03分 104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活活~~~ 前面五个字是俺加的~ 因为这个是当初的命题…… orz!另,其实偶们对品三国米兴趣…… 这次辩论赛说够了~~~ 以后也就少再来嚼甘蔗渣了吧…… 咔咔~~ :)
2008年03月30日 13点03分 105
level 1
女孩儿找他就是效果不一样…………以后别说我色,说他……
2008年03月30日 14点03分 106
吧务
level 8
小雨丘 楼主
我猜你就要这么找话说…… = =这就是俺米有拿奖励封你的口的后果咩?~~~ 嘻嘻~~~ps:其实你也手痒想说点啥吧~~~…… 嘿嘿~ 说吧说吧~~~ :)
2008年03月30日 14点03分 107
level 1
我就不说…………我伤心去了
2008年03月30日 14点03分 108
level 0
这是疯子写得最烂的一个东西,实在有碍观瞻、有辱视听了。我抽空整理改好再发。百度现在可真是锦衣卫了!也许我会放在空间里。小杠自己看第一段“话说很早以前,我的这个主标题就已经在酝酿之中了”。不许信口那个啥。-疯
2008年03月31日 04点03分 109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