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迪】中国足球史话:万达退出
拜仁慕尼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做裁判的,只有少数是全职。很多裁判都有自己原本的职业。德国名哨默克本来是牙医,英国裁判韦伯是警官出身。在中国也不例外,大部分裁判的本职是体育老师。但也有少数例外,比如一个叫俞元聪的。
俞元聪商人出身,主要做保险代理和留学中介。虽然不像那些当体育老师的,长期浸淫在足球世界当中,但在裁判界,俞元聪也做到了国家级。虽然没有获得过什么金哨称号,最起码同行对他的评价还算不错。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1998年,这个小人物,却变成了中国足坛一桩大事件的导火索。
2014年12月12日 05点12分 1
level 14
【真的怪裁判?】
首先,且不说万达的退出是不是和裁判有关系。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俞元聪的执法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当年,有媒体采访了另一位国际级裁判。这位裁判介绍,俞元聪执法很认真,但有些过于求稳。大连和辽足一战,俞元聪的判罚可以商榷,但绝不是在吹黑哨。根据慢镜头看,犯规也不是很明显,大连提出的三个点球,只有第二个够得上判点球,其他两个没判点球是有道理的。即使出现错判,裁判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不能因为裁判犯了错,就给他扣上“黑哨”的帽子。
俞元聪本人也平静地接受了足协的处理,他表示:“我现在不好说些什么,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技术上的争议,很正常。我真诚地希望媒体对裁判执法给予公正地报道,也希望广大球迷对裁判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有好处。”
实际上,俞元聪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判罚会引发这么大动静。由于压力过大,俞元聪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不出,还常常失眠。事后,王健林也表示,他非常同情俞元聪:“万达俱乐部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针对赛场上的这种现象。”
在裁判界,有不少人都为俞元聪鸣不平,认为万达只是借题发挥,用裁判当靶子,完成自己的“某种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万达究竟要完成什么目的?
2014年12月12日 06点12分 4
level 14
【“这样干下去就没意思了”】
2009年,王健林在做客《小崔说事》栏目的时候,说出了自己当年退出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有问题,管理足球的机构是官办的,他管理的事情是市场化的。似乎想让他按市场化来走,这个体制和市场化的运动存在很大的矛盾。管理部门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来的,这是很难调和的。”
此外,时任万达俱乐部总经理的石雪清后来也提到了当年退出的另一原因:“王健林发现当时中国足球的假赌黑蔓延了,而足协却没有能力制止,他很伤心。而且作为投资人,王健林对中国足球的改革有些想法,但没人采纳,所以他觉得这样干下去就没意思了。至于那场足协杯比赛,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2014年12月12日 06点12分 5
level 14
【万达回归】
2011年,万达在看到中国足球的反赌扫黑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宣布回归中国足球。他们决定3年投资近5个亿,支持中国足球的振兴。这也是建国以来中国体育史上最大的单笔赞助资金。
除此之外,万达更是选派了一批青少年球员前往欧洲留洋,为中国足球储备后备力量。和从前投资一支职业球队不同,这次王健林的投资目标是整个中国足球。
到今天为止,我们很难说万达投入的5个亿发挥了多少作用。我们还记得,当时万达希望足协签下一位“世界名帅”,而足协换掉了高洪波,换上了卡马乔。而卡马乔没过多久就带着糟糕的战绩离开了中国,他留下了什么,我们并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卡马乔带走了高额的违约金。
无论这些资本的注入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得到改善,起码能够让更多热爱中国足球的人,安心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健林凭着自己对足球的一腔热情,让万达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永远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未来,会有更多的“万达”为中国足球做出贡献吗?
2014年12月12日 06点12分 7
level 9
围观
2014年12月12日 06点12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