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宗祠-----衙口施氏大宗祠
姓氏文化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1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1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大宗祠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2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晋江施氏有两大支派,一称前港施,即唐末迁来的唐秘书丞施典所传钱江派;一称后港施,即南宋人闽的评事郎施炳后裔浔江派。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3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施氏“出自周姬姓,至鲁惠公生三子,日隐公,日威公,日恒。恒为门下丁公府掾,流誉他方,四国归仁,遂以(他方)二字合成一文为施姓,食采于鲍,封为施国,号日施父”。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4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施父之后裔施之常,为孑L子门人、七十二贤之一,封为临濮侯。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5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汉宣帝时,有博士施仇,讲易于石渠,皆为施氏名人。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6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晋江前、后港施各自建有宗祠,都以“临濮”为堂号。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7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南浔人,家世务农。7岁人私塾,13岁因家道中落弃学,从事劳作及习武。17 岁参加郑芝龙军队,以勇武著称。郑芝龙降清后,施琅加入郑成功抗清队伍,是其得力将领。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9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后因两人发生冲突,郑成功怒而拘捕施琅及其父、弟,施琅脱逃,父、弟被杀。施琅愤而降清,由副 将、同安总兵升至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年(1663),施琅率兵收复郑经占领的金、厦两岛。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10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当时,清廷主政者认为TW地势险要,郑军水师强大,只能招抚,不可轻取,又于康熙七年(1667)撤消福建水师,召施琅人京任内大臣。康熙二十年(1681),几回对郑招抚失败后,康熙皇帝重新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委予征台重任。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四日,时己63岁的施琅统率战船200余艘,官兵2万余人,从铜山(东山)出发,东征郑氏集团前沿阵地澎湖,经七天血战,获得大捷。郑氏集团见大兵压境,兵力不支,民心丧失,终于纳土归降。施琅于八月十三日率舟从鹿耳门登陆受降,受到TW各乡社百姓欢迎。他前往郑成功庙祭拜,肯定郑成功开辟TW的功绩,回顾两人过去的“鱼水之欢”,表明自己以国家利益为重、捐弃前嫌的民族大义。康熙皇帝接到军中捷报,赋诗褒扬。解是日所御之衣驰赐,功封施琅靖海侯,世袭罔替。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11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TW克平之后,在TW善后问题上.清廷一些官员提出弃台主张,施琅极力反对。特地上《恭陈TW弃留疏》,指出TW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并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旦放弃,必为外国殖民者侵占,对沿海诸省将成为莫大的祸患。康熙皇帝接受施琅建议,将台、澎收入版图,在TW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派兵驻守,设官治理,实现了国家的完全tongyi。施琅平台后,康熙皇帝仍委任他为福建水师提督,坐镇厦门。施琅在任十三年,致力局势安定,后卒于任上。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12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康熙二十六年(1687)施琅重建的施氏大宗祠迄今保存完好,与靖海侯府、施琅陵墓一起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坐北朝南,五开间三进带东厢房,硬山顶,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祠堂山墙利用碎砖乱石垒砌“出砖入石”墙体,体现了清初的时代风格。面墙则用白石为裙墙,青砖墙面,青石透镂圆窗,显示庄重雍容气派。燕尾脊屋顶,檐角鸱吻高耸,是典型的闽南“皇宫起”体式。祠堂大门彩绘两尊相貌威武的门神,门顶悬挂蓝底金字匾额,上书“施氏大宗”四个大字。门楹书长联:“浔潮浩瀚源远流长绵祖德;海域澄明锺灵耀秀振家风。”“临濮封侯亘古皆称圣门贤者;石渠讲易迄今尽颂汉代儒宗。”追溯施氏显赫的历史。大门两侧,踞立着一对雕工精细、形神兼备的青石狮子,更显得气势威严。 祠堂正厅为“树德堂”,神龛中供奉祖宗神位,还有一幅施氏临濮堂四位祖先的画像。一为施氏始祖鲁惠公,一为钱江施氏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13
level 8
昆仑玉虚 楼主
一世祖唐秘书丞施典,一为浔海施氏一世祖评事郎施炳,一为靖海侯施琅。 祠堂后厅是奉祀施琅的专祠。神龛中有施琅衣着皇帝赐赏明黄色龙衣的塑像。龛旁一联:“上将能宣力,南纪尽安流”,这是康熙皇帝赞赏施琅的诗句。施琅诸子皆能克承先业,建功立勋,如次子施世纶曾任泰州、扬州、苏州知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等职,清白自持,始终如一。六子施世骠以行伍起家,积战功,擢定海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六十年 (1721),TW朱一贵反,世骠率兵往平之,因“自行师以来日夜筹画,未尝一夕安寝……八月甲戌,暴雨猛风揭瓦飞幕,至于海中之舟悉飘上岸,世骠彻夜立风雨中以镇军心”。以是得病,卒于TW。清廷对施家父子予以很高的评价。今施氏宗祠正厅、后堂所挂“忠勇性成”、“彰信敦礼”、“勋德齐班马范曹”、“天下第一清官” 匾额,上面还刻有“玉音”字样,是当年皇帝对施琅父子的褒谕。正厅东侧墙上嵌有一方2米多高的花岗石碑,是施琅撰写的《建祠告成碑文》,记其宗祠的历史沿革。西面墙上嵌有数方黑页岩碑刻,其中有康熙三十八年施世纶撰写的《祀典租额碑记》,还有乾隆二十一年、同治二年、道光五年施氏重修大宗祠记,又有一方铭刻着相传为康熙皇帝御赐的百世字行:“卿仕际应侯,文章慧业修。至性能纯养,正心得自由。恬淡明素志,宁静似先猷。高风崇古朴,雅化尚温柔。黄甲元吉迪,青简大名留。克已存恭敬.定交允嘉谋。思宽爱式广,善足泽常流。深藏抱伟器,远识抒全筹。河山铭竹帛.冠冕绍箕裘。传芳长衍庆。锡祚历千秋。”该字行从施氏十二世开始使用.现在传至三十世 “自”字辈。祠堂内柱联,多是对施琅平台功绩的称扬,如“东溟欣砥定,生民咸颂干城;南纪庆安澜,上将精诚卫国。…‘勇进历风涛,光辉事业齐定远;功成逾花甲,矍铄精神比伏波。”等等。施琅平台后,清廷赏赐他大量TW田产为私人封地,分布于台南诸罗、安平、凤山一带,约有50个庄园,万亩以上土地(据统计,在日据时嘉义厅管内有209甲,盐水厅内约有1576甲,凤山厅管有1200甲,共约3000甲,此数为早年拥有田亩十分之四,即最初有田园7500甲左右)。这些田地须要很多劳动力耕种,也需要有人管理(设施公租馆10处,置管事分掌收租)。同时,TW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吸引着晋江沿海的农民东渡,或投入资金,或投人人力进行垦拓。是时海禁初开,对民众渡台有种种限制,而施琅、施世骠父子长期管理海防,对于施氏族人去台当有许多便利之处,所以康熙年间施氏族人捷足先登开发TW的特别多。源行、活源行、合兴行、长发行(泉州郊)、捷成行、春舁行,谦成行、瑞成行、盛吉行、南昌行、成元行、合和行、谦和行(厦门郊),盛元行、重美行、自顺行(南郊)等商家。光绪八年(1882),在台经商的族人商定回衙口建业,一年中起造了18座大厝,单是长顺房就起盖了当铺、油车间、住宅、公妈厅、书房五座大厝,占地十余亩,门口开池塘,有圳沟通海,从TW运回的货物可用驳船运送到家门口,其临池书房就取名“通瀛书舍”。施氏往TW的士人亦不少,他们为TW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如施葆修(1842—1893),“起家寒素,负大志,好读书…… 癸酉、甲戌(1873、1874)联捷春秋闱,以赀郎分兵部武选司,在京供职,惟留心时务,遍阅古今兵略。是时海氛未靖,台地生番屡叛,当局者剿抚两难。君怆念时艰,意欲踵武前勋,慨然请假东渡,谒夏少涛方伯、吴霁轩军门……倡议抚番莫先于教,遂于番社设义塾数十,诱其子弟,俾晓尊亲,召酋长开诚布公,宣示朝廷威惠。”又“主讲白沙书院,殚心校阅,士论翕然,肄业生造门者,必以敦品力学相勉,故其时缀科第以去者,踵趾相接。”又有施之东,“弱冠人漳化县学,魁其曹,光绪辛卯(1891)举于乡,壬辰(1892)联捷成进士,授职兵部主事。”施菼,居TW鹿港,光绪癸已(1893)恩科举人,拣选知县加同知衔。光绪十三年(1887),他为生员时,曾参加以施九缎为首的鹿港民众反对县令李嘉棠贪赃害民的斗争。至光绪二十年 (1894),TW被日本侵占,即归籍祖里南浔,曾任福建咨议局议员,泉郡中学堂监督。TW鹿港施氏于1965年创建“浔海树德堂”神殿,主祀伽蓝尊神,并奉祀鲁惠公、临濮侯施之常、施琅、施世纶以及前、后港施氏始祖。神殿也作为施氏宗亲会的会址。伽蓝尊神原本为浔江施氏供奉,后迁台施氏奉香火到鹿港供奉,作为家族的保护神。鹿港每年举行盛大的妈祖诞辰庆典活动,伽蓝尊神必担任第一护驾的职位,引导开路,威风凛凛,是迎神队伍中最壮观的一支。这是因为当年施氏子孙施世榜献地建筑鹿港妈祖宫,所以能获得这份殊荣,传承至今已经200多年了。
2008年03月26日 08点03分 14
1